陳炳靖做客海都報時,提筆寫下了自己一生的信念
陳炳靖(右)在飛虎隊戰機前的留影
98歲的陳炳靖,依然精神矍鑠,拿出自己在飛虎隊時的制服照片,從軍生涯,歷歷在目
海峽都市報記者 周德慶 夏雨晴/文 包華/圖
關注理由 “民族危亡之時,他舍離小家,一介文質書生,拔劍光寒倭寇膽;刺刀頂胸之際,他沒有皺眉,一句中國空軍, 贏得身前身后名;他是飛虎,他是戰神,他是不朽的老兵,他的英姿永遠翱翔在中國的藍天里。”
這是感動福建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詞。今年,他高票當選“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他叫陳炳靖,福建莆田人,是抗戰期間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民間稱“飛虎隊”)少數的中國飛行員之一,也是目前唯一還在世的中國籍飛虎隊員。
他出生在莆田,祖上是“詩禮傳家”的大戶。他說:“當年棄學從軍,是為了保護像父母一樣的同胞,如今年老,常在夢中呼喊家鄉‘莆田’的名字。”參加頒獎典禮的返鄉之旅,在這位98歲“飛虎硬漢”身上,烙下了對家鄉更深的念想,回香港半個月,他多次來電,通過海都報表達對福建讀者和莆田鄉親的感謝。“趁著還能走得動,我要?;丶铱纯?。”
“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日前,做客海都報自述傳奇一生時,老人親筆寫下了自己一生的信念。
憶從軍:保護和父母一樣手無寸鐵的同胞
日前,為了出席海峽都市報主辦的“2015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陳炳靖特意從居住地香港飛回家鄉。頒獎現場,許多鄉親從莆田趕到福州,在臺下無數次為這位帶著莆田鄉音的英雄鼓掌致敬。
老人1918年出生于莆田金橋巷(現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鳳山街),今年98歲。“當初,報名參加空軍,就是為了保護像我父母那樣手無寸鐵的同胞。”老人回憶,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時,他19歲,剛從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院畢業(今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正在上海的一艘商船上見習。
“日本人的飛機在上??褶Z亂炸,街上到處是中國老人和小孩的尸體。”陳炳靖說,日寇的暴行,徹底激怒了他和同學,“我們年輕人不流血,不犧牲,誰來保護像父母一樣的親人?”
70多年過去了,陳炳靖清楚地記得自己從戎報國的初衷——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舍小家為大家。
海都記者曾走訪過陳炳靖的莆田老家。親屬回憶,陳家的祖上是當地“詩禮傳家”的大戶,但等陳炳靖出生時,家道已衰落,他從小勤奮好學,在二哥資助下,他考上了集美航校。正當全家人期盼他賺錢成家時,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參軍報國。
陳炳靖回憶,如果在商船上見習滿兩年,就可以考船上的三副,但八年抗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從此,中國少了一位商船船長,但美國第14航空隊(即“飛虎隊”)卻多了一位傳奇飛行員。
憶抗戰:每次執行任務,就想起莆田老家
在國內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訓練,陳炳靖以其高超的飛行技巧和天賦,獲得了航校總教官陳納德將軍的賞識。
1942年,陳炳靖被陳納德將軍選派赴美,在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學校接受訓練。歸國后,1943年3月,他成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23大隊75中隊的準尉飛行員。當時,隊內絕大多數都為美國人,他是其中少數的中國飛行員,且駕駛的是技術要求最高、犧牲風險最大的P-40戰斗機。
“每一次執行飛行任務,我都抱著必死的決心,飛機起飛后,心里常想著莆田老家的親人和家鄉的荔枝樹。”陳炳靖動情地回憶,他曾執行過十幾次戰斗飛行任務,每當飛機飛回昆明巫家壩基地時,“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1943年10月13日,第14航空隊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轟炸日本船隊和倉庫。當時,日本的裝甲部隊,準備在云南邊境集結,攻打昆明和重慶。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飛行任務,也是陳炳靖在抗戰期間執行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
在激烈的空戰中,陳炳靖擊落了一架日本零式飛機,但自己駕駛的飛機也被敵機擊中,肩膀中彈,最后,被迫跳傘逃生。
在越南的原始叢林里,整整6天,陳炳靖經歷了比電影還要驚險的逃生經歷。因失血過多,他曾出現過幻覺,“眼前出現過一位家鄉莆田婦女的模樣,我想,那是因為我太想家了”。
憶求生:決不向日本人低頭 能活著是媽祖保佑
飛機被擊落后,經歷多次曲折,陳炳靖落入日軍在越南的戰俘營。隨后一年多,他先后被關押在上海江灣美軍戰俘營、南京老虎橋監獄里,經受著非人的折磨。
“我不是日本人的戰俘,是被駐越法軍根據國際公約引渡給日本人的。”陳炳靖說,他這一生,從來未向日本人低過頭,更沒舉手向日本人投降過,“人生自古誰無死?我為什么要向民族的敵人低頭?”
在日軍戰俘營的兩年多,陳炳靖無醫無藥,傷口多次腐爛發臭,可無論日軍如何用刺刀、皮鞭威逼,他始終不向日本人低頭,一直驕傲地堅稱自己是“一名中國空軍”。
1945年9月,日本投降。戰俘營的日軍少佐用兩只手托著陳炳靖被俘時穿著的飛行夾克,向他90度鞠躬,把夾克送上,10分鐘都沒有直起身子。
“我贏了,中國贏了。”當聽到勝利的消息時,陳炳靖含淚丟掉了口袋里藏著的玻璃碎片,那是他放風時偷偷藏的,一旦日軍威逼,便準備用來割腕自殺。
莆田老家的親屬說,陳炳靖命大,但老人卻說,這是家鄉媽祖娘娘的保佑。
1963年,陳炳靖與妻子定居香港。這幾年他總是夢見父母還健在,喚著自己的乳名,而他總是高聲應答,喊著“我要回家”。被吵醒的老伴問他:“這不是在家里嗎?”老人卻說:“這不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在莆田!”
去年9月,陳炳靖再次回到家鄉莆田,祭祖懇親,聽十音八樂、見鄰里鄉親、訪陳氏祖祠、嘗興化龍眼,他哭了一次又一次。30年前,陳炳靖105歲的老母親去世,他回到家里,抱著母親的遺體半個小時不忍放下。此情此景,感動了無數親友。去年,他再次在雙親的墓前泣不成聲。
在媽祖像前,有人送來一大碗太平面,他遲遲不肯動筷子,捧著面細細地聞著——“這正是我夢中媽祖面的味道啊!莆田,莆田,我做夢都在喊著這個名字,今天我終于回來了!”
責任編輯:楊林宇
- 尋找最美莆田人 海都官方微博微信等你來推薦2016-05-05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荔園路汽車站旁橋梁護欄缺失 數月未修復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