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18日訊(海都報記者 李偉強)日前,莆田市政府正式下發《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莆田將主動融入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實施“以港興市、產業強市”戰略的重中之重。
“北有獐子島,南有南日島”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莆田將實現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2個百分點左右,到2020年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海洋生產總值達750億元,漁業經濟增加值達150億元;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切實增強,實現海洋科技貢獻率達63%。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8%,海域一類、二類水面占比達72%,各類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基本達標,海洋生態環境保持優良;海洋經濟開放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北有獐子島,南有南日島”的海洋牧場建設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市。
《規劃》還提出“一帶、兩核、八園區”的海洋開發新格局。“一帶”是指打造媽祖文化藍色經濟帶,重點發展濱海旅游業、休閑漁業和海上風電產業,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兩核”是指建設湄洲灣北岸海洋經濟核心區與興化灣南岸海洋經濟核心區兩個海洋經濟核心區;“八園區”是指重點拓展南日島現代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示范區、后海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平海灣海洋漁業集聚區、石門澳工業園區、東吳臨港工業園區、興化灣南岸工業園區、莆頭工業園區和東嶠工業園區等八個產業園區。
84個重大項目 總投資2150億元
《規劃》提出莆田市海洋經濟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推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涉海基礎設施與海洋防災減災體系、深化海洋經濟開放與合作。《規劃》篩選匯總84個“十三五”重大項目,總投資2150億元左右,“十三五”計劃投資1620億元左右。這些項目涉及現代海洋漁業、海洋新興產業與臨港產業、現代海洋服務業、海洋科研平臺、標準漁港建設、港口泊位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支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實現。
《規劃》提出科學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創新海岸帶開發模式,科學有序實施填海造地工程,加強資源利用監管;合理保護與開發海島,創新海島開發方式,推進無居民海島規劃建設;實施生態保護工程與示范項目,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特別是加強濱海濕地生態保護。
責任編輯:周冬
- 福州全面推進“智慧海洋”工作2017-02-21
- 2016泉州生產總值達6646.6億 居全省之首2017-01-25
- 2016年福建省生產總值增長8.5% 包含了哪些“干貨”?2017-01-19
- 福州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 同比增長8.3%2017-01-13
- 2016年福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2017-01-10
- 2016漂亮的收官之戰 漳州市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2017-01-10
- 2016泉州地區生產總值6610億元 連續18年領跑全省2017-01-09
- 俄羅斯海軍掀起新一輪造艦熱 豪言統治所有海洋2016-11-01
- NASA觀測到木衛二疑似水汽噴流 將有利研究地下海洋2016-09-27
- 迪士尼《海洋奇緣》周邊飽受惡評:詆毀傳統文化2016-09-20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荔園路汽車站旁橋梁護欄缺失 數月未修復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