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自家后山挖出的青銅時期文物
村民在自家后山挖出的商周時期文物
海峽網2月28日訊(海都記者 林養東 文/圖)昨日,記者從莆田文管部門獲悉,城廂區常太鎮東青村一村民在自家后山整理土地時,無意間挖出一些瓶瓶罐罐。經過文物專家現場考察判斷,已確認這些是屬于商周時期的文物。另外從現場發掘情況看,這也是在莆田首次發現的青銅時期古窯址。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常太鎮該位村民在自家后山挖土時,在一米多深位置發現了3件文物,不過當時并沒有在意,而是隨意放在一旁。直到春節期間,家人發現這3件瓶瓶罐罐與普通的有差別,像是古代的瓷器,便告知常太鎮文化站,沒過多久,市、區文物專家也得知此事。2月22日,市、區兩級文物專家到現場考察,初步判斷這3件為商周時期文物,同時請省文物專家來莆開展考古工作。
城廂區文管辦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些發現的文物放置在市博物館保管,同時也對常太鎮發現文物的位置及周邊進行保護。2月24日,國家一級博物館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自然博物館館長、考古領隊范雪春一行趕到現場,經過數小時的考察研究,初步認定這是一處商周時期古窯址,在此前,莆田境內曾零散發現一些商周乃至更早新石器時期的陶具,但規模化燒制陶瓷的青銅時期古窯址,是首度發現。記者了解到,目前常太鎮有關部門正進一步對現場開展保護工作,后期將開展進一步的考古工作。
□點擊
青銅文化
文物專家介紹,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距今約5000年,青銅時期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熔點在700℃~900℃之間,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4.7倍,性能良好。青銅時期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出現后,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責任編輯:林航
- 臺北故宮服務視覺障礙者:文物可以“摸摸看”2017-09-29
- 名畫“千里江山圖”將展出 故宮院長:文物不展示沒尊嚴2017-09-11
- 江蘇盱眙考古發現大量跨度千年文物2017-08-23
- 圓明園五處遺址將完成考古發掘 出土上千件文物2017-07-15
- 福州加速推進涉臺文物保護2017-07-13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2017-07-12
- 文物消防安全形勢嚴峻 國家文物局:建立長效機制2017-06-13
- 修路意外發現古墓 古墓主人是誰揭秘 古墓里面有什么文物?2017-06-01
- 海昏侯青銅文物的“美容院”2017-05-19
- 福州海關移交54件罰沒文物 文物多為宋代瓷器及瓷片2017-05-18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市“五個結合”推進“平安企業”創建工作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