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廟碑廊內收集了幾十塊石刻、石碑
碑廊中六十余塊石刻石碑將拓印成冊
海峽網3月29日訊(海都記者 陳晉/文 馬俊杰/圖 實習生 唐明亮)文廟碑廊有石刻60余塊,多搜集自仙游縣各地歷史遺留,承載著數千年仙游歷史印記。原由仙游縣博物館征集,現存放仙游文廟碑廊。近日,這些珍貴的碑廊石刻即將拓印成冊出版,為市民們獻上一道仙游歷史盛筵。
碑廊是仙游文廟的特有建筑
據悉,碑廊建成于2007年,總長度65米,寬1.6米,南北走向,依大成殿西墻與廡廊屋檐相接續,形成木柱托頂的廊道,并因地勢而形成高低兩個層面。
昨日,記者來到仙游縣文廟,一道古典式長廊呈現在記者眼前,粉墻碧瓦,朱柱漆梁,兩柱之間點綴著華麗的宮燈,具有濃郁的民族傳統建筑風格。記者看到碑廊共豎立、嵌砌各個朝代的石碑、古建筑石構件共68件。
記者了解到,這些石碑刻、石構件征集于仙游縣各地,來自不同的歷史時期,遠起宋元時期,近至1949年以后。就其類型分,分別有神道碑、警示碑、公示碑、旌表碑、橋碑、門碑和路碑等,還有的一部分是來自古建筑(牌坊、古民居等)的石構件。
知情人透露,碑廊是仙游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示項目之一,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創意工程,既解決了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存放難題,又對大成殿西墻起到了保護作用。同時,還為文廟增辟了一個頗具人文內涵的景點,文物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
石刻將拓印成冊預計年內出版
據悉,每一塊石刻上的字樣都記載著其歷史由來。古代碑刻上的文字一般都用楷體(含隸、篆等體)書寫,尤其是記事內容的,但也有例外。
記者看到,一道清光緒甲辰年制立的《重修太平橋記》碑,是由仙游籍國畫名家林肇棋先生以行書風格書寫,筆力流暢剛勁,并且刻工到家,準確體現原書法作品的墨韻,如下筆輕重、墨跡濃淡都看得出來。此外,碑廊還保留了方正和李耕兩位名家的手跡。
“很多石刻本身已經看不出其歷史記載,經過拓印,可以還原碑中字貌。”仙游縣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碑上字跡模糊,對前來觀賞的游客造成不便,對仙游歷史研究產生阻礙。為此,仙游縣博物館計劃將這些石刻分門別類,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拓印,整理成冊,再為每塊石刻配以文字介紹,更簡單易懂。
據了解,目前石刻的拓印即將完成,文字資料正在整理當中,預計今年年內可以出版完成。屆時,市民們便可從書中窺見更翔實的仙游歷史。
責任編輯:林航
- 地球曾被毀滅!考古學家發現石刻證據2017-04-27
- 修房挖出南宋古墓 出土精美武士美女等200多塊石刻2016-12-09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市“五個結合”推進“平安企業”創建工作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