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磚紅瓦燕尾脊 莆田公廁有“顏值”
環衛處工作人員在驗收鄉鎮公廁。
東圳西路公園公廁
湄洲島3A級旅游公廁內景
□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朱崇飛 陳各輝 文/圖
“以前公廁是要收費的,但是有人收錢沒人管,公廁臟亂臭,我寧愿去肯德基、麥當勞里面排半天隊上衛生間。不過,現在公廁可漂亮啦,古色古香的,要是上面沒掛‘公共廁所’的招牌,還以為是公園、廣場的特色建筑呢。”莆田荔城區鎮海街道集福小區居民鄭阿姨說,“我們都開玩笑說現在的公廁比家里的衛生間還好,一走進去地板發亮,上廁所還有輕音樂聽,真是享受啊。”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指出,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超前的眼光、嚴格的標準、科學的規劃,扎實抓好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要把“廁所革命”作為一項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來抓,精心組織、統籌推進,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鄉村:從無到有
在荔城區黃北第二通道邊上,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排列整齊,與這片安置房同時落地的還有綠化帶旁的一座公共廁所,紅瓦白墻,樣式十分古樸。據北高鎮環衛處負責人周國仙介紹,這座新建的公廁投資40萬元,其規模是按照周邊的人流量、地理位置、村集體收入等綜合因素而定。該公廁所在位置連通了北高鎮呈山村和后積村,面朝北高鎮最大的市場,背靠尚在修建的安置房片區,是目前鎮上最高級別的公廁。原先黃北第二通道十公里內都沒有一座公共廁所,這座公廁建好后,不僅為村民提供便利,也方便了過路的司機乘客。目前,整個北高鎮已建起16座全新的公共廁所,而這只是全市238座鄉村公廁中的一小部分。
公廁選址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公廁人人都需要,但是誰都不愿意建在自家附近,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建個公廁,村干部要磨破嘴皮子地反復做群眾思想工作。和公廁選址一樣費勁的,還有對農村旱廁和三格式化糞池的整治。
“污水外溢、臭氣熏天、影響村容村貌,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些都是政府部門重拳出擊整治農村旱廁、化糞池的直接原因。”周國仙說,截至目前,北高鎮共排查發現旱廁518座,現已全部拆除還耕。
2016年,莆田通過了全市公廁的統一外觀樣式,但具體的內部配件、建設標準、技術參數等,仍由各縣區、鄉鎮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2018年至2020年,莆田計劃每年新增15座鄉鎮公共廁所,鄉村每個村莊有1至2座水沖式公共廁所。
在鄉鎮公廁的資金籌集方面,莆田規定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環衛設施建設和設備購買的獎勵補助資金,同時,要求縣區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以上,作為環衛設施建設和設備購買的獎勵補助資金。
去年,莆田將公廁建設列入市級為民辦實事任務,將公廁建設推進情況列為城市管理綜合考評加分項目,細化進度安排,按完成情況列入考評,并嚴格落實考評獎懲。與此同時,借創建“美麗鄉村”的契機,莆田大力整治全市范圍的農村旱廁,截至目前已處理27800多處,基本消滅了農村旱廁。
城鎮:從有到優
散步至東圳西路公園內,遠遠便望見一座嶄新的公廁,掩在一片花紅葉綠之中。走近一看,入口正上方的LED顯示屏,正滾動播放著一些文明標語,入口的左右兩側,分別粘貼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十九大精神宣傳畫,公廁內部設備齊全,管理規范。
68歲的林玉發是這座公廁的專職保潔員。“我在這工作兩年了,每個月能拿到2200元的工資,吃住都在這里。”林玉發邊說邊打開休息間的門,向記者展示房間內部的樣子:一張床、一間玻璃浴室,隔壁的管理室還有小餐桌,廚具,小家電,長椅子,生活所需物品一應俱全。
莆田市環衛處主任林存華介紹說,城區所有公廁都是按這樣的標準建設,2016年莆田發布新規,今后在綠地、廣場上建設公廁等公益性設施,不再辦理占用綠地和規劃手續,這為全市公廁建設開啟一條“綠色通道”,“不僅前期省去繁雜的申報過程,在后期的管理上,城區每一座新建的公廁還都配備了專職保潔員”。
“以前,這座公廁是木頭蓋的,每到春夏,異味撲鼻、蚊蟲縈繞,誰都不愛來,去年重建以后,堪比星級酒店的衛生間了。重建以后,酒店后廚的員工大都選擇穿過小道來這里使用廁所。”黃阿姨是東圳西路公園旁邊酒店的幫廚,她說的這個“星級”,指的是公廁的內部設施,從TOTO品牌的衛浴設施到公廁隔間內的自動感應燈、自動沖水設備、溫馨語音提示,都是這座小小公廁的“星級”標志。
目前,莆田共新建城鄉公廁432座,均按一定標準建成,設備齊全,管理規范。除此以外,莆田市環衛處還依托“莆田數字城管”微信服務號,開辟“公廁導航”欄目,收納公廁定位,向市民提供本市570余座公廁的準確位置,方便市民就近如廁。
2016年以來,莆田從小處、實處入手,推動“廁所革命”向縱深發展,從標準化到精細化,逐步構建起一條不斷滿足民生需求、向生態文明城市邁進的道路,使公廁實現了從“臟亂差”到城市風景線的完美蛻變。下一步,莆田將在用戶體驗上多下功夫,例如為公廁安裝WiFi、音樂播放器等,讓公共廁所轉型為城市“門面”。
2018年至2020年,莆田計劃每年新增55座城市公廁,實現城區每萬人有2至4座公廁,步行15分鐘有一座公廁。
景區:從優到精
踏上湄洲島,在碼頭的入口右側,一座閩中古式建筑風格的旅游公廁十分吸引眼球,醒目的男女性別標志,磚紅色墻面,飛檐起翹的流線造型,內部堪比星級酒店的高級裝潢……2016年5月,莆田第一座3A級旅游廁所在湄洲島建成,這座符合國家頂級建設標準的公廁坐落于湄洲島宮下碼頭集散廣場,總投資約120萬元,占地面積310平方米,除男女廁所外,還配備有管理房、母嬰室、殘疾人廁所及“第三衛生間”,公廁建起的同時,周邊的綠化帶也一并鋪設到位。
衛生公廁,三分建設,七分管理。這座旅游廁所配有男、女管理員各一名,一般從每天早上8點開放至當天晚上10點,根據具體的游客數量、時間節點、天氣狀況等因素,由管理員靈活安排當日的開放時長。
“根據湄洲島旅游發展規劃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需求,我們對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的分布、數量、男女廁位比例、殘疾人衛生間等進行科學規劃,做到布局合理。”湄洲島旅游局局長戴玉瑞說,目前包括新建的5座旅游廁所,島上共有38座旅游廁所。
2015年至今,莆田全市旅游廁所已建成168座,總投資超5000萬元,其中政府財政補助741萬元。如此高投入、高成效,離不開有關部門的重視。11月28日,莆田市旅游系統工作推進會召開,把旅游廁所建設納入對各縣區旅游局年度旅游工作績效考核內容,對沒有及時完成建設任務目標的,其申報A級景區、鄉村旅游、休閑集鎮、特色村等所有評定、認定事項堅決執行“一票否決”制。
莆田市旅游局副局長黃宏敏介紹說,莆田現有國家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11家、鄉村旅游休閑集鎮9個、鄉村旅游特色村60多個,還有一批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森林公園等,下一步,莆田計劃在2018年至2020年內,新建旅游廁所118座、改擴建68座,提升建設18座“第三衛生間”,做到旅游系統廁所全覆蓋。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一油罐車漏油數公里 致七八輛車追尾,三2017-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