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莆田湄洲島:生態優先 “一地三島”打造高顏值
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西亭澳紅樹林保護區成林面積約500畝。
臺胞在湖石淉水生態公園種下一片“臺灣林”。
生態優先,實現湄洲島高顏值。
媽祖雕像
1998年3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赴湄洲島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植樹造林,海島綠化由此展開,生態理念漸入人心。20年來,福建省上下接力踐行美化綠化湄洲島。今年3月27日,又有莆田市領導、臺商臺胞代表、當地干部群眾組成的500多名植樹大軍,在湖石淉水生態公園開展植樹造林。
植綠二十載,湄洲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生態答卷——全島綠化覆蓋率從2000年的39%提高到2017年的52%,高居全國海島首位,湄洲島還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區”“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區”等榮譽。
現在,福建省正努力把湄洲島建設為朝圣島、生態島、旅游島,最終實現“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標。
生態優先,“一地三島”打造高顏值
媽祖,原名林默,她扶危助困、濟世救人,尤其善于在海上拯溺救難,被譽為“海上和平女神”。湄洲島的最高峰上建有媽祖廟,世稱“湄洲媽祖祖廟”,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圣地。
2009年9月,中國媽祖信俗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目前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有上萬座媽祖分靈廟,信眾達3億多人,每年有500多萬信眾前來湄洲媽祖祖廟朝拜,湄洲島成為媽祖信眾的心靈家園。
為更好地弘揚媽祖文化,福建省創建高端的國際論壇平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以大格局呼應大關切。2017年12月1日~3日,海內外賓朋云集湄洲島,參加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深入挖掘和提升媽祖文化的當代價值,促進媽祖文化與海洋精神緊密融合,推進海峽兩岸交流與“一帶一路”建設。
林默是心靈美麗的女子。湄洲島作為媽祖文化的發祥地,綠化美化當然不能落后,要給湄洲島穿上亮麗的衣裳,才配得上媽祖美麗的圣靈,讓天下媽祖信眾到來時能得到身心的滋養。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海內外游客前來湄洲島觀光、旅游,也為莆田市引來了高端人才、新興產業、項目投資,從而實現生態文明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緊緊圍繞“一地三島”(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朝圣島、生態島、旅游島)目標,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福建省全力把湄洲島打造成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的核心區、美麗中國示范區的對外窗口和兩岸合作的前沿平臺。
綜合治理,海陸空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2017年底,湖石淉水生態公園一期工程完成。整治后的湖石淉,碧水盈盈、植物漸茂,石橋橫跨、風車轉動,一片生機盎然。
湄洲島四面環海,島心有一塊洼地,積雨而成一灣70畝的小湖——湖石淉。這是島上唯一的淡水湖,也是四周污水的匯集地。湖石淉自凈能力差,湖水又黑又臭。
去年,湄洲島開展“綠心”建設,投資1.55億元資金實施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進行渠、塘、濕地、滯洪湖之間水系連通,提高了防洪排澇能力。同時,擴挖了80畝的滯洪湖,收集湄洲島上寶貴的雨洪資源加以利用,補充湖石淉及其入海口西亭澳紅樹林所需的淡水,從而改善海島濕地生態系統。
曾經污濁的湖石淉,華麗變身為生態景觀公園。湖面從原來70畝擴建為150畝,湖周邊5公里范圍內每年生態補水超過20萬立方米。上下湖之間設置翻板閘,形成上下湖水位差,利用新能源風車和提水車從下湖提水到上湖,經紀念林水道流到下湖,形成水體循環流動。種植美人蕉、旱傘草等20多種水生植物,以改善水質。
湖石淉水生態公園湖畔有一片“臺灣林”,這是臺灣同胞種植的臺灣特有樹種——樹葡萄、牛樟樹。樹葡萄的果實可供觀賞也可食用,今年種下的樹苗,大約5年到8年后就可嘗到樹葡萄。
從湖石淉漫步到海邊,可見到大片的紅樹林。飽受海水侵擾的島民們嘗試人工種植紅樹林,但由于沒有入海河流,缺少淡水沖刷,海水鹽咸度高,紅樹生長比較緩慢,人工種植試驗百般艱難。經過反復試驗,當地人意識到只有調整好生長環境,防治有害生物,并控制人類活動干擾,才能提高紅樹成活率。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西亭澳紅樹林保護區成林面積約500畝。在紅樹林種植區內,魚、蝦、蟹以及貝類生物種群逐漸增多,海岸生態大為改善。
近幾年來,島內進行治水、治氣、治土、治廢等生態綜合治理,環島則開展海岸線生態系統修復,守住了海島生態保護紅線、海岸線和綠線,土壤、水、大氣形成了海陸空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融合發展,文化與生態撐起旅游大業
2017年,湄洲島接待海內外游客563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全社會旅游收入35億元,旅游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湄洲島管委會主任林韶雯說:“圍繞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核心區,我們做大做強媽祖朝圣與濱海生態旅游兩個品牌,對媽祖文化、濱海風光等旅游資源進行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管理,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
湄洲島旅游發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北部媽祖朝圣區、中部湖石淉生態休閑區、南部黃金海岸休閑度假區與白波灣休閑度假區各具特色。全島海岸線長30.4公里,分布著13處總長20公里的金色沙灘和連綿5公里的海蝕巖,還有各類風景名勝20多處。媽祖文化、濱海風光、漁村風情、海鮮美食是湄洲島獨特的旅游資源。
湄洲島實施“文化+”“生態+”“旅游+”跨界融合發展戰略,把文化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文化+”戰略,以媽祖品牌提升為核心,營造朝圣氛圍,鞏固湄洲媽祖“祖”的地位; “生態+”,從2012年以來,湄洲島不斷加大力度建設國家級海洋公園,進一步保護性開發獨具特色的濱海生態資源。如今,黃金沙灘、蓮池沙灘、鵝尾神石園景區等著名景點,漸漸露出美麗容顏。
湄洲島實施“旅游+”跨界融合發展戰略,做精特色菜系,培育特色民宿,開發文創業態,豐富娛樂產品,形成“吃在湄洲”“住在湄洲”“購在湄洲”全產業、全天候旅游產品體系,推出觀光漁市、夜景水秀、大型媽祖文化演出、海上運動中心等旅游項目,讓游客歡暢游湄洲。
責任編輯:黃仙妹
- 莆田湄洲島:綠色電能引領海島新生活、新生態2019-03-21
- 漳州4600多人進香團到湄洲祖廟朝拜媽祖2019-02-15
- 美!光與水交織 舞動湄洲島2018-11-21
- 冬日湄洲島:碧海銀灘風光美2018-11-20
- 福建莆田:湄洲島西亭澳上的紅樹林2018-11-16
- 莆田湄洲島開展無償獻血志愿活動 民眾踴躍參與2018-11-09
- 兩岸信眾共同海祭媽祖2018-10-18
- 莆田湄洲島加強國慶巡查 確保長假期間“兩違”零增長2018-10-08
- 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落戶湄洲島2018-06-21
- 湄洲島以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傾力打造全域旅游2018-06-15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市住房公積金賬戶證明可刷臉24小時自助辦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