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月15日訊 (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林浩 文/圖)去年11月底,9個月的莆田男嬰小武(化名)咬了一大口香蕉,不慎卡在喉頭吸入氣管當場窒息,呼吸、心跳驟停,經過搶救,至今仍昏迷未醒。
連日來,記者走訪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醫生們盤點了2018年從嬰幼兒消化道里取出的物品,有硬幣、紐扣電池、磁力珠、鐵絲、魚骨頭……
醫生提醒,春節前后,由于聚餐多,食物品種多,兒童異物卡喉的意外時有發生,家長應加強監護,主動學習急救,一旦發生意外,能及時處置。
香蕉嗆入氣管 男嬰昏迷不醒
昨日,小武還戴著呼吸機,躺在省婦幼保健院的重癥病房。
家人很懊悔,他們告訴醫生,小武剛長牙,當時咬了一大口香蕉,可能吞得太快,嗆咳了幾下,揮動著小手,想哭哭不出來,小臉憋得青紫。家人趕緊摳他喉嚨、拍背,仍然無濟于事。不一會兒,小武口唇紫黑,漸漸停了反應。大約20分鐘后,送到當地醫院時,小武的心跳、呼吸都停了。醫生搶救40分鐘,他才恢復心跳,但陷入深昏迷。
次日,小武被緊急轉送到省婦幼保健院,他呼吸衰竭、血壓不穩,還有嚴重的心肌損害、肝功能異常、酸中毒等癥狀。醫生搶救多日,小武的心、肺、肝功能才逐漸恢復,但因為缺氧時間較長,他的腦損傷很嚴重,至今離不開呼吸機。即使醒了,可能留下腦癱、癲癇、智力低下等后遺癥,聽力、視力也可能受影響。
黏性食物容易噎到 嬰幼兒盡量少吃
嬰幼兒吃黏性食品后,猝死的案例不少。2016年1月,7歲的廈門男孩喂1歲弟弟吃果凍,弟弟不幸噎死;2015年2月,福州一嬰兒哭鬧時喂面條,氣管被堵住,搶救無效死亡;2013年1月,8個月的龍巖男嬰吃米糊被噎死;2010年12月,4歲的泉州男童吃完面條、水煮蛋,突然身亡……
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林海主任說,很多家長以為,軟面包、年糕、湯圓、饅頭、香蕉、稠米糊、花生醬等食物較軟,嬰幼兒易咀嚼。其實,這些食物黏性較大,可能黏在喉嚨口,吐不出來,咽不下去,很危險。即使家長馬上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也不一定有效。
他強調,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吃黏稠食物,不吃有皮的、有核的水果;沒牙或剛長牙的嬰兒可以喝果汁,或用湯勺刮水果吃,或將水果搗成糊狀。平時,家長應加強監護,切忌在孩子進食時逗弄、打罵、追逐;一旦嗆咳,家長可將嬰幼兒頭朝下,臀部朝上,用力拍背,并盡快送到醫院。不能用手摳,更不能喂水,否則,黏稠的食物會發脹,堵住喉嚨,更危險。
誤吸異物不同 急救辦法也不一樣
福州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林衛東說,兒童誤吞異物,最常見的是硬幣、堅果。取出難度最大的是頭發。最危險的是釘子、針、棗核、魚刺等尖銳物,可能刺傷食管、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某一部位。
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醫師葉紅說,有些嬰幼兒誤食磁鐵和磁力珠等益智玩具,數量較多,體積較小,家長很難發現。一旦被誤吞,可能導致腸壁壓迫壞死、穿孔等。誤食各種藥物、干燥劑、洗衣粉、潔廁靈、消毒液、洗發水等化學制劑,可能造成消化道腐蝕。
“錯誤的急救方法,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林衛東指出,急救前,要明確患兒情況,施救者需要經過適當培訓。按壓時,要注意部位、力度,避免對患兒的臟器、肋骨造成損傷。
如果孩子吞下異物,嗆住后回不過神,已經窒息,應立即撥120,并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若患兒沒了心跳呼吸,要立即做心肺復蘇。若患兒嗆咳后,沒有窒息,還能說話、呼吸,可能異物只是堵住食道,也就是俗稱的“噎住”,就沒必要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最好馬上就醫。因為異物可能被咳出或進入支氣管,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沖擊之下,異物可能移動到主氣管,情況會更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香蕉和冬棗是什么意思 香蕉和冬棗是什么梗2018-12-29
- 泉州羅溪:2000余畝香蕉林迎豐收2018-09-07
- 臺灣香蕉菠蘿價格大跌 學者:火龍果不會那么嚴重2018-07-19
- 吃香蕉皮成“新時尚”?一根香蕉讓臺政客紛紛現原形2018-06-15
- 島內香蕉過剩 賴清德推香蕉新吃法:水煮搭配醬油大蒜2018-06-13
- 臺灣農產品價格暴跌 矛頭直指臺當局各項政策不當2018-06-12
- 香蕉拍賣價竟比零售價高 網友質問:到底誰在造謠?2018-06-12
- 臺灣香蕉跌至兩毛一公斤 果農:“臺獨”害了我們2018-06-11
- 全臺香蕉“價崩”了!前“立委”點出水果崩盤關鍵因素2018-06-05
- 香蕉和棗為什么不能一起吃?吃完就能看完人生的走馬燈?2017-10-08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湄洲島:綠色電能引領海島新生活、新生態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