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莆田:做活“水文章” 木蘭溪下“白塘美”
近年來,涵江區舉全力開發保護白塘湖,風光旖旎的白塘湖公園已經成了莆田生態綠心的一張名片。 許武 攝
海峽網4月25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愛玲)木蘭溪,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既帶來千年古府的文明,也曾因連年水患掣肘著地方的發展。治水,既要有智慧,更要有擔當。20年前,一個“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重大決定,開啟了莆田“久久為功”的治水之路。面對如何科學治水這一難題,莆田交出了一份生動的答卷。
近年來,莆田全市上下,從水上到陸上,從下游到上游,從干流到支流,堅持安全生態相結合、控源活水相結合、景觀和文化相結合,開啟了全流域、系統性治理木蘭溪的新征程,其中位于木蘭溪下游的涵江白塘鎮做活“水文章”,成為木蘭溪綜合治理一個典型。
閩中污水處理廠:“硬核”除污出凈水
涵江區白塘鎮地處北洋平原、木蘭溪流域北岸,是木蘭溪的下游入海口,整個片區地勢平坦,水域寬廣,河網密布,水系發達。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白塘境內隨處可見河岸荔林成蔭,一派水清岸綠的江南水鄉美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北洋水環境遭到破壞,水質變差,河溝堵塞發臭,昔日荔林水鄉名不副實,白塘鎮的污水處理成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務。
2000年初,隨著木蘭溪綜合治理大幕拉起,白塘鎮迎來一個治污發展機會——莆田市第一座污水處理廠落戶白塘鎮顯應村。計劃占地面積202畝(其中一、二期110畝,三期92畝),廠區配套污水干管198.5公里,服務范圍約89.9平方公里,包括莆田中心城區、荔城區西天尾片區、城廂區常太鎮、涵江區城區等。
“當時面臨著無資金、無人才、無技術的‘三無’困難,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住建局多方取經,邊學邊改,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攻克難關。”莆田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工程一期工程于2002年正式竣工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分別于2010年、2015年建成并投入運行,日處理污水能力也從最初的8萬噸提升到了24萬噸,基本解決了城區排向木蘭溪流域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污水處理廠看到,污濁不堪、臭氣熏天的污水從初級處理池經過一道道物理、化學工序處理后,到最后奔涌出澄澈透明的清水,日夜不息地凈化著城市污水。
為了再次提升木蘭溪水質,2018年3月份,閩中污水處理廠啟動了提標改造工程建設。經過三個月日夜奮戰,提標改造工程如期完工并投入運行,尾水從一級B排放標準提升到了一級A。“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標準只要達到一級A就已經達到了中央提出的環保標準要求,但我們不滿足于此,而是自我加壓,繼續朝四類水的目標前進。”閩中污水處理廠副總經理張建華介紹,閩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的工藝路線為“曝氣生物濾池—高效沉淀—反硝化深床濾池—消毒”工藝,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可將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提升至準IV類水標準,還能降低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運行成本,每年約可減少排入木蘭溪等流域的有機物1000噸、總氮500噸、氨氮300噸、總磷50噸,相當于直接減少了6萬~7萬人口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提升木蘭溪水質、改善莆田市水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處理后的尾水排放至木蘭溪感潮段,脫水后的污泥進行制磚。張建華介紹,提標改造全部完成后,把這處理后的水引到內河,實現生態補水,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近水樓臺的白塘鎮也享受到了潔凈紅利。村民陳明說:“鎮里的河道不臭了,蚊蟲也少了,水質清澈的河段甚至可以洗菜,水環境變好了很多。”
三八農業片:好水澆出好果子
極目遠眺,沃野千里。駐足涵江區三八片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昔日低洼內澇之地如今已成為良田數千畝。
三八片農田地處木蘭溪下游,耕地面積3800多畝,木蘭溪水經此入海。涵江區農業局農技服務中心科室負責人林家漢向記者介紹,涵江區白塘鎮三八片區得名于3800多畝的耕地面積,木蘭溪治理前,由于地勢低洼,碰上雨季,上游來水量大,加上海水倒灌,農田年年被淹,種的水稻經常顆粒無收。治理后,附近的白塘湖調蓄水平提高,旱時灌溉,汛時泄洪,水稻產量不斷提高,畝產量由以前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現在的1100多斤。
水是農業命脈。現在的木蘭溪,已從淹沒農田的“威脅之水”,變為莆田農業生產的“生命之水”。木蘭溪治理后,425平方公里的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區,農業灌溉全年有保障,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昔日旱澇地,變成今日豐產田。”務農幾十年的莆田市涵江區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蔡秋英深有感慨。水生態盤活“綠色經濟”,同時,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涌現出一批現代農業企業。
農民企業家林水英創辦的莆田涵江華林蔬菜基地就是一個見證。早年,從培育菜苗起步,接著轉型蔬菜銷售的林水英在1993年迎來事業的轉折點——承包下白塘湖畔的成片土地,創辦華林蔬菜基地和北方蔬菜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開展規模經營,隨后幾十年里,成為蔬菜行業的領頭羊,推動了涵江農業產業化發展。
綠色現代農業的發展與木蘭溪水質的提升相輔相成。涵江區下了大功夫提升農業灌溉水水質,控制面源污染,拆除全部養豬場、養鴨場,并給予每平方米130元的補助;周圍村鎮以村為單位,家家戶戶截污納管,每村配備一套污水處理裝備,集中處理生活污水。良好的水質也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現在這里更多種植經濟作物,甘藍、西紅柿等蔬菜由于品質好、污染小,遠銷俄羅斯。
有了木蘭溪的灌溉保障,近年來,莆田全市糧食產量每年穩定在70萬噸以上,旱地變良田,每畝耕地效益從2000元升至7000元。荔枝、桂圓、枇杷、文旦柚更是成了莆田農業的金字招牌,農產品精深加工、設施農業、品牌農業發展勢頭良好,食品品牌國際化日益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沿木蘭溪規劃建設了長57.6公里的木蘭大道,統籌考慮沿線的美麗鄉村建設、村莊整治、產業布局等。
白塘湖:一泓清水惠民生
冬賞梅花,春來看梨花。不必遠足,近在咫尺的白塘湖公園,近年來已成為莆田的“網紅”公園,因其風光迤邐,每至節假日、賞花期,市民必來“打卡”。
白塘湖公園位于涵江往黃石公路一側,坐落于于洋尾、上梧、鎮前三村之間,猶如一個巨大的銀三角鋪展在美麗富饒的北洋平原之上。白塘湖水域面積達380多畝,自古就是風景勝地,其“白塘秋月”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作為木蘭溪的支流,白塘湖在水系發達的涵江匯流成省內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而在以前,缺乏保護的白塘湖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白塘湖景區管理處主任陳志勇已經在此工作有19個年頭了,對白塘湖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心。“過去的白塘湖,常年有人在湖中養殖河蚌等水產,湖畔畜禽養殖嚴重,弄得水體又濁又臭,水葫蘆成片成片地長。而且遇到臺風暴雨季節,行洪排澇能力有限,水會漫上湖岸淹沒周邊村莊農田。”陳志勇說,如今這些情況都不存在,換來的是湖中水質好、湖岸景觀美。
得益于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近年來,莆田市委、市政府將白塘湖片區改造建設項目列為建設“美麗莆田”30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涵江區委、區政府舉全力推進該項目。
項目通過“一湖一村一開口”,實施顯湖露水、擴湖靚景、臨湖搬遷、名村保護、公園改造和環湖綠道工程等6個子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奮力攻堅,如今的白塘湖呈現“人—水—城”和諧共生的親水體系。
河岸柳樹依依,環村河面清清,為踐行“人水共生”的科學理念,洋尾村建設了一個總投資近100萬元的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廠,采用物理、生物、化學等工藝,將污水進行微循環處理,日可處理污水50噸,達標后才可排入白塘湖。
“木蘭溪流域上游構筑保護、治理、修復、法規四道防線,下游連通河湖水系,保護生態濕地,建設生態綠心。”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木蘭溪治理將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現“一泓清水惠民生”。
窺一“湖”知全貌,2018年,莆田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如今,擴綠、增綠正向莆田全域推進。
責任編輯:黃仙妹
- 莆田:疫苗查漏補種開展 對象為0-6歲未接種兒童2019-04-24
- 莆田:暴力妨礙民警抓捕逃犯 一男一女被批捕2019-04-24
- 福建省氣排球公開賽落幕 莆田代表隊奪得女青組冠軍2019-04-24
- 莆田市推進木蘭溪入海口及媽祖城海岸帶生態修復保護 打造藍色海灣莆田樣本2019-04-23
- “探訪木蘭溪”主題采訪活動啟動 楊樹弘林寶金肖貴新致辭2019-04-22
- 莆田:老婦人暈倒在地 年輕女孩第一時間伸出援手2019-04-22
- 莆田市開通223路:白沙公交站至莊邊鎮政府2019-04-22
- 莆田市藍色海灣整治項目通過評審 將獲中央財政3億元補助2019-04-19
- 莆田“智慧能源”平臺:打造國內“第三桶油”2019-04-18
- 莆田市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形式合作2019-04-18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市推進木蘭溪入海口及媽祖城海岸帶生態修2019-04-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