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莆仙戲《目連救母》演出現場。
海峽網8月13日訊 (湄洲日報記者 吳偉鋒 文/圖)6月9日至11日,莆仙戲《目連救母》在莆仙大劇院舉行展演,現場座無虛席。這是莆田市2017年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
據了解,莆仙戲《目連救母》共分為上、中、下三本,演出時間長達10個小時。該戲保留了宋元戲曲多種表演形態,是民間歌舞百戲的大搜集、各種雜劇的大匯演,戲劇與民俗、儀式大串聯的宗教世俗戲。莆仙戲《目連救母》劇本情節和唐變文一脈相承,表演保持著宋雜劇、傀儡戲的藝術面貌。
《目連救母》是一個關于佛教的故事,最早見于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該故事講述佛陀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在莆田流傳甚廣。莆仙戲《目連救母》是一出從宋代流傳至今的古老劇目,已有800余年歷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其之所以被稱為莆仙戲之母,是因為現在莆仙戲里所有的要素、角色、程式等各個方面,都是從《目連救母》中演變而來的。其唱腔古老,演出難度高,演員陣容大,部分唱段節奏快,演員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表演失誤。
因為排演難度大,《目連救母》在莆仙戲傳統劇目中屬于瀕危劇目,目前在我市幾乎看不到此劇演出。為了拯救這一瀕危劇目,2015年,莆仙戲《目連救母》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獲得資金補助,當年9月,福建省莆仙戲劇院承擔這一傳承保護重擔,聘請老藝人擔當指導,整理《目連救母》劇本、音樂、服裝、舞美等,并進行角色分配,于今年3月完成排演和錄像。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院長吳清華說,《目連救母》在古時完整地演下來需要幾天的時間,此次用一天的時間連貫演下來,上、中、下三本演出時間長達10個小時,演出難度大,對于演員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這也是這次演出的一大看點。這部淡出莆仙戲舞臺數十年的古老劇目重新上演,得到包括省里戲劇專家在內的廣大戲迷極大關注。
責任編輯:黃仙妹
- 莆仙戲劇院與城廂區逸夫實小 共建莆仙戲藝術傳承實驗基地2019-07-08
- 祝賀!福建7地要有國家級新稱號,全國聞名!2019-01-17
- 莆仙戲:蝶步平地起波瀾2018-12-25
- 七藝節各獎項揭曉 《踏傘行》等12劇目獲戲劇會演一等獎2018-12-04
- 莆仙戲《踏傘行》參加全省戲劇匯演2018-11-27
- 座無虛席!莆仙戲《踏傘行》第27屆全省戲劇會演圓滿落幕2018-11-23
- 莆田學院首期莆仙戲文化傳播人才培養特色班開班2018-10-12
- 莆仙戲人才培養特色班在莆田學院開設2018-10-11
- 福建五劇種將赴2018戲曲百戲(昆山)盛典2018-10-11
- 莆仙戲《踏傘行》在晉江拉開巡演序幕2018-09-16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學院杏林厚植幼苗傳承愛國精神2019-08-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