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救助管理站聯(lián)合荔城區(qū)北高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海峽網8月29日訊 日前,在仙游縣賴店鎮(zhèn)綜治(網格)中心開辦的小學生暑期公益輔導班圓滿結束。在持續(xù)10多天的輔導班里,網格員和志愿者老師不僅幫助留守兒童進行作業(yè)輔導,開設書法、繪畫、音樂、國學等課程,還提供自護教育、文體活動、親情陪護等關愛服務,備受好評。
這是市救助管理站多措并舉關愛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今年來,市救助管理站積極創(chuàng)新方式,在仙游縣大膽探索“網格化+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模式,通過扎實有效措施,將仙游全縣農村留守兒童全面納入網格化管理,做到主動發(fā)現、及時干預和全面保護,細心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溫暖。據統(tǒng)計,目前全市共有5700多名留守兒童,因其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失親情陪伴,他們忍受孤獨、寂寞、思親的煎熬。除了各項公益活動外,如何更精準關愛,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fā)展呢?為更及時準確地幫扶留守兒童,除探索“網格化+”關愛模式外,近年來,市救助管理站還全面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動態(tài)管理工作。
昨日,記者來到市救助管理站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在認真瀏覽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及時更新新增的留守兒童姓名、年齡等身份信息和家庭信息等。
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林文瑞指著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介紹,救助管理站大力落實關愛留守孩子“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人一檔案、一季一更新、一類一對策、一人一報告、一人一協(xié)議),指導相關基層工作人員,根據摸排口徑,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監(jiān)護、就學、變動等情況信息,并及時錄入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確保各項信息完善,方便實行動態(tài)管理和精準幫扶關愛。
基于“大數據”管理,市救助管理站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孵化培育社工團隊服務機構等方式,進一步健全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實現社工機構全覆蓋工作局面。同時,充分利用社工專業(yè)優(yōu)勢,協(xié)助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監(jiān)護評估、救助幫扶、定期隨訪、政策宣傳引導、志愿服務項目等工作,形成以服務內容標準化、服務流程規(guī)范化、服務水平專業(yè)化為特點的“莆田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路子,努力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此外,市救助管理站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以村委會、社區(qū)和學校為依托,積極建立“兒童之家”等關愛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親情代理、扶貧助困、家庭教育指導等關愛服務活動,努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快樂、溫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真正幫助他們幸福成長。
湄洲日報記者 朱建婷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