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濕地公園張力 攝
海峽網9月5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鄭志忠)一澗溪水,兩只白鷺,幾許花開。
仙溪仙潭與木蘭溪水域的交匯處,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在忙碌地運營著,其南側溪岸灘地如今改造成為生態濕地公園,周遭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被譽為莆田市水生態治理的典范。
9月2日,筆者探訪此地,看見了青山綠岸,聞到了花香草味,進入了魚潛清水的美好境地。此刻,讓人不由想起了這么一句話:“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近年來,仙游縣不遺余力地做好生態利民、生態惠民的暖心文章。
選址鄰避 迎刃而解
“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僅節約了用地,還破解了污水處理廠選址‘鄰避’問題,做到環境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兼顧。”蓋尾鎮黨委書記張建庚介紹,2011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在這里投資建設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項目選址涉及仙溪、仙潭兩個村。當地部分群眾不理解,覺得家門口有一個污水處理廠,聽著就不舒服,也感覺這不是自己理想的居住環境。所以,當時啟動征地時遇到了很大阻力。
“建設新時代美麗新仙游,何不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呢?”張建庚說,鎮黨委、政府組織當地群眾代表前往縣內兩個污水處理廠參觀考察,讓村民親身感受那里的生機,親眼目睹那里的美麗,期待消除一些群眾的思想顧慮。隨后,鎮里組織精干力量進村入戶做宣傳,做那些不同意建污水廠的群眾的思想工作,由此創造了“征心”工作法。
當年蓋尾鎮推進征遷的具體做法,是全員合心,形成干部人人抓征遷的工作氛圍;面對群眾,胸懷民心,做到以情動人、以誠感人、以理服人,實現“和諧征遷”;征地拆遷,秉持公心,做到嚴守程序、公正公開、強化監督,實現“陽光征遷”,切實維護被征遷群眾的利益。
兩年后,榜頭、蓋尾兩鎮近30萬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問題終于提上了議事日程。2013年夏天,占地約36畝的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開始啟建。“唯有將運動式的綠色發展之路變成細水長流的自發行為,未來濕地綠夢才會觸手可及。”張建庚如是說。
提標改造 澤惠民生
水是載體,承載著生命,也背負著希望。只有把水體保護好、修復好、利用好,才能讓生命的律動聽到流淌的聲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利。”在第二污水處理廠啟建之時,仙游縣委書記鄭亞木就前往項目工地調研,他對當地干部說:“處理好污水,能夠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進經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把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畫面展現在老百姓的面前。”如果污水不進行治理的話,勢必將排放到木蘭溪中,這不僅會污染環境,更會對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2016年7月,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營,采用改良型Carrousel-2000氧化溝為主體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開始處理榜頭鎮、蓋尾鎮及瑞峰工業園區的生活污水,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準,尾水排入木蘭溪。仙游城區排水公司經理黃建生向筆者展示了第二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污水和污泥處理工藝流程讓人一目了然,可謂是化害為利,澤惠民生。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2018年夏天,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實地察看了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看到了污水處理廠南側前灘地已與木蘭溪寬闊的湖面連成一片。當時他要求仙游縣認真謀劃,要在加大污水收集力度、提高污水處理率的同時,可以考慮結合廠區前河灘地建設濕地公園,讓生態利民惠民落到實處,給當地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
在采訪中,仙游縣水利局局長張建新介紹,在市委書記考察后的兩個月時間里,縣委書記鄭亞木、縣長吳國順多次到現場辦公,探討如何在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中通過提標改造工程將尾水排放標準由一級B提升為一級A,結合廠區前河灘地建設生態濕地公園。于是,2018年8月10日,仙游第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啟動,設計日處理污水2萬噸,集凈化污水廠尾水、削減污染負荷、LID(低影響開發)科教試驗、水生動植物科普宣教、河流生態防護、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為一體,其中濕地凈化工程包括濕地植物、LID型生態溝渠、生態導流濾堤、人工水草、曝氣復氧系統等措施內容。
這個項目充分利用溪灘特色資源,在位于木蘭溪仙溪村段左岸灘地,占地面積約3.1公頃,投資1000多萬元配建10個生態池進行水體修復。據黃建生介紹,這個濕地凈化工程共分為三個區域:綜合處理區(1#~3#濕地生態塘及LID型生態溝渠)、深度凈化區(4#~7#濕地生態塘)、穩定出水區(8#~10#濕地生態塘),使達到一級B標準排放的尾水,經過濕地公園中“植物水軍”的脫氮除磷后,再排入木蘭溪。
為了讓附近的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個濕地公園配套設施建設同步進行,一個主入口廣場、兩個次入口、園路步道和兩處跨湖景觀橋、一處觀鳥亭、一個觀景平臺以及一座生態公廁于今年1月20日基本完工。
濕地公園觀景平臺 林圣裕 攝
保護濕地 由點帶面
今年夏天,這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投用后,人們看到了生態池里的水生植物、鮮花、魚兒,濕地公園里的觀景亭、步游道,還有木蘭溪上的白鷺……村民三五成群地漫步其中,這里成為他們最喜愛的休閑之處。當地干部很自豪地說,現在每天,只要不下雨,周邊的村民早早地結伴出來,跳廣場舞、散步、聊家常,盡享綠色帶來的幸福生活。當地群眾由衷地稱贊其為“親民工程”。
置身在濕地綠夢里,看見溪水異常澄澈,嫩肥的水草和歡跳的魚兒清清爽爽,一塵不染。這是一個污水處理與人工濕地巧妙結合的成果,這是一個集木蘭溪特色濕地景觀、防洪安全、科普宣教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生態觀光、休閑娛樂、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保護濕地,由點帶面。新年伊始,仙游縣就在縣域內開展了小流域水質提升、城鄉生活污水和“臟亂”河道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執法等六大專項行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全面落實“河長制”。據縣長吳國順介紹,今年縣里計劃投資17億元實施涉河項目60個,動工建設一批小流域治理、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全面消除劣V類小流域,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加快污水處理PPP項目建設,投資2.8億元新建榜頭、蓋尾集鎮區污水主干管20公里和66個村莊污水收集管網520公里,改造老城區污水主干管20公里,完成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鄉鎮污水處理站達標運行。下一步,仙游縣將繼續圍繞福建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莆田市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加強生態保護工作,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水是夢開始的地方。而今木蘭溪全流域水質明顯提升,目前仙游全縣以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為主的濕地類型保護小區39個,面積5215公頃;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8025公頃,占縣域面積的比例為9.82%;創造了以水定城、以水興城的基礎條件,實現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成就了仙游人民的美好愿景。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細微之處見功夫,壯大媽祖健康城2019-09-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