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平海鎮平海村因地制宜開展脫貧攻堅,面貌煥然一新。 湄洲日報記者 蔡昊 攝
9個貧困村今年摘帽
2017年底,莆田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達到“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實現脫貧;2018年未出現新增或返貧對象。88個貧困村完成脫貧摘帽79個,最后9個今年全部脫貧。
2016年4月,經過精準識別,全市確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3352人、貧困戶9807戶。2017年底,莆田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達到“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實現脫貧;2018年未出現新增或返貧對象。2018年,貧困戶家庭年人均收入11270元,比2017年8461元增加2809元,增長33.2%;88個貧困村完成脫貧摘帽79個,最后9個將于今年全部脫貧。
2007年底,全市實現所有農村通硬化公路,農村通硬化路比例100%;2018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5734.6公里;2016年至2018年,全市88個貧困村新改建道路63公里。
全市970個行政村(社區)已于2004年實現村村通生活用電,2006年實現戶戶通生活用電,2017年實現村村通動力電。2018年,全市88個貧困村全部通光纖、4G、寬帶,實現了信息化建設全覆蓋。
……
從精準脫貧到鞏固提升,從通電通路到通網絡,體現的是莆田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體現的是莆田從“打贏”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質的躍升。
聚合組織力 提升戰斗力
堅強的組織力是強大的戰斗力的保證。在精準脫貧工作中,莆田各級黨組織強化政治擔當,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上來,全面落實脫貧攻堅黨政“一把手”責任。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準攻堅方向、部署推進工作。深入踐行“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要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參戰督戰,將責任壓緊壓實到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各環節,開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全市組織38位市(廳)級領導掛鉤聯系38個鄉鎮、掛鉤幫扶38個貧困村,縣區(管委會)組織50位縣(處)級領導掛鉤幫扶50個貧困村,發揮領導牽頭協調、督促推進作用。
按照中央和省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莆田結合實際,認真制定《關于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加強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規范引領。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市委和市政府在市農業農村局加掛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市、縣、鄉、村扶貧干部隊伍不斷充實配強,市、縣專職扶貧干部均達到8人以上;注重加強對扶貧干部的培訓,采取分類、分期、分批培訓的方式,對扶貧干部和掛鉤幫扶干部進行全員培訓,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扶貧、會扶貧、作風硬的扶貧干部隊伍。
深入開展黨員干部掛鉤幫扶活動,縣、鄉兩級共組織8467名干部掛鉤幫扶貧困戶,做到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名黨員干部掛鉤幫扶,市級安排88家市直部門對88個貧困村貧困戶進行掛鉤幫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持續加大,2018年,市、縣兩級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2246.73萬元,比增5305.9萬元。
去年6月底,市委常委會會議作出“百日攻堅打硬仗、強化責任勇擔當”的部署,在全市開展精準脫貧百日攻堅戰,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全力打通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最后一公里”,確保不漏一戶一人,莆田經驗做法得到省扶貧辦肯定,并以正式文件印發全省各地市、縣扶貧部門學習借鑒。
扶貧先扶志 “輸血”變“造血”
陳國貴家曾是仙游縣西苑鄉鳳山村唯一的國定貧困戶。2010年、2017年,陳國貴夫妻相繼患癌癥去世,女兒陳曉瑩在各級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學業,考入仙游縣龍華貂峰小學任教,經過努力拼搏讓家庭甩掉貧困的帽子,不到2年就償清12000余元的大學生助學貸款,還能接濟患有精神障礙的哥哥的生活。
扶貧先扶志,“輸血”變“造血”。莆田廣大扶貧工作者敢啃硬骨頭,改變貧困戶“貧困光榮”“慵懶散、等靠要”錯位觀念,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推進特色產業助力脫貧、轉移就業穩定脫貧,精準靶向施策,把脫貧攻堅與興產業、惠民生、抓黨建相結合,打出行之有效“組合拳”,真正拔窮根、開富路,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砥礪前行、奮勇前進。
2016年至2018年,全市共投入各級各類產業扶貧發展資金1.8億多元,帶動88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和貧困戶發展。地處偏僻山區的城廂區鳳凰山街道白洋村是市定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戰中,該村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依托產業發展自主脫貧,實現脫貧扶志“雙贏”。據團市委辦公室主任、白洋村駐村第一書記鄭亦斌介紹,該村成立村集體企業莆田市鳳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街道脫貧攻堅黨員先鋒隊的指導下,將荒廢多年的3000平方米舊房改造成香菇生產示范基地,實現香菇生產種植規模化、集約化。除香菇種植產業外,下一步,扶貧工作隊還將利用基地生產場所,開啟香菇采摘暨香菇宴農家樂和樹葡萄采摘等一條龍服務模式,為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添新增長點。
在就業扶貧方面,著力做好專場招聘和專項招考,分類轉移就業。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情況,堅持因人而異、因需定崗。針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開展專項招聘,2016年全市篩選100個國有企事業職位和“三支一扶”崗位,面向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定向招聘,48名貧困家庭畢業生被錄用。2018年全市征集“三支一扶”崗位53個,其中25個崗位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家庭大中專畢業生專項招考,全部派遣到崗,年人均收入3萬元。針對貧困家庭中老年及部分喪失勞動力對象,就近就地安排公益性崗位,2016年以來共為3537人次貧困對象提供公益性崗位,每人每年增加工資性收入1.7萬元。針對青壯年勞力,開展公交駕駛等就業培訓,目前已完成扶持貧困對象參加公交駕駛培訓6期60人,領到A3駕駛證25人,返聘市公交集團23人,每人每年收入4萬元以上。
用足好政策 生活有保障
在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進而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核心指標和更高要求。莆田進一步用足用好相關政策,加快完善義務教育、低保、醫保、醫療救助、造福工程搬遷等相關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
完善醫療保障政策。莆田創新出臺精準扶貧醫療綜合補助政策,建立貧困對象醫療“五重”保障機制。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在本市縣區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和省屬三級公立醫院發生的住院和門診特殊病種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部分(包括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再由市精準扶貧醫療綜合補助資金予以補助至95%。2018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住院和特殊門診的就診人數為6619人,醫療總補償金額8097.36萬元。
完善教育資助政策。2016年起,莆田對考上高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就學補助,至2018年累計補助2044人次1022萬元,切實減輕貧困家庭就學負擔。同時,跨區域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著力解決在省外、市外就學貧困學生的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問題。2018年,共排查出符合受助條件而未在市外受到資助莆田籍建檔立卡學生420人次,由縣區財政予以出資157.53萬元全部予以補助到位,確保一個不漏。目前,全市3029名貧困適齡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權益均已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造福工程搬遷政策。莆田針對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市財政按省財政補助標準給予1:1配套補助,2016年至2019年市財政共補助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24個2020萬元。針對造福工程搬遷對象,市財政給予每人600元建房配套補助,對屬于偏遠自然村整村搬遷對象,給予每人1500元補助;各縣區(管委會)不同程度對貧困搬遷對象再給予1500-3000元每人或每戶的配套補助。仙游縣針對禁建區范圍內且無房或危房的貧困戶,出臺進城購買安置房或經濟適用房方案,全縣共提供400余套城區安置房、137套經濟適用房分別按1300元/平方米、2597元/平方米進行安置,共有貧困戶232戶843人進城購房受益。
小康路上,決不讓一人掉隊。精準扶貧猶如涓涓細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莆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力量,也讓貧困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湄洲日報記者 劉永福)
責任編輯:黃仙妹
- 莆田市政府與北京理工大學舉行項目簽約 李建輝出席2019-09-20
- “觸電”發展 “觸網”銷售 莆田積極推動鞋企轉型升級和鞋業平臺擴容提質2019-09-20
- 莆田出臺《舉報涉爆涉槍涉刀違法犯罪有功人員獎勵辦法》2019-09-20
- 莆田“十音八樂”首次走進世園會獲贊譽2019-09-19
- 莆田市市場監管部門攜手網絡訂餐平臺面向全市推廣2019-09-19
- 莆田市昨試鳴防空警報并開展人防綜合演練2019-09-19
- 莆田發出首張 外籍人員五年期工作類居留許可證2019-09-18
- 莆田市多舉措整治欠薪問題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2019-09-18
- 莆田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審即將開展2019-09-17
- 莆田市公安機關開展打擊食藥環犯罪“昆侖”行動2019-09-16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十音八樂”首次走進世園會獲贊譽2019-09-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