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項目選址媽祖國際健康城,是一所職教康養一體化的自閉癥綜合中心。一期總投資約8億元,目前已進入收尾沖刺階段。 丘開斌 攝
東南網7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愛玲)“今年上半年新增‘五個一批’項目306個、總投資3279億元,其中簽約項目94個、總投資1242億元,開工項目30個、總投資216億元,投產項目38個、總投資278億元。”2020年中盤點,莆田提交了一份亮眼的發展報表。
圍繞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實施“343”重點產業發展計劃、抓實平臺載體發展開發區產業集群、機制護航精準幫扶企業,近年來,莆田以產業為翼,助力高質量發展。
實施“343”重點產業發展計劃
在莆田一號工程“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全力部署下,莆田順利通過疫情影響這道“加試題”,下半年項目落地發展順利開局。
眼下,仙游華峰綠色纖維工業園、永榮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CPL二期、三棵樹高新材料綜合產業園一期、華興玻璃遷建、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50萬擴200萬噸項目等建設現場正開足馬力,領銜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梯隊。
一處處緊張忙碌的生產場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廠房新樓背后,是莆田堅持供給側結構改革,做優增量、提升存量,強攻產業主攻工業的發展側影。產業興則城市興,為此,莆田舉棋落子謀劃實施“343”重點產業發展計劃——
全力做優鞋服、工藝美術、食品等3個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推動雙馳、才子服飾等鞋服龍頭企業品牌化、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推動三福、魯藝等工藝美術品牌大眾化、國際化,培育“莆田木雕”“仙作”區域品牌;以百威雪津等龍頭企業,發展休閑食品,帶動麥芽、工業旅游等產業鏈發展。去年,莆田鞋服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做強新型功能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永榮、華峰、三棵樹等為龍頭,打造千億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華佳彩、福英泰科技、大唐網絡等為龍頭,建設新型顯示、集成電路、5G設備、電子元器件、終端結構件等產業鏈……
培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生命健康等3個未來產業。充分發揮媽祖健康城“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核心載體作用,培育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和高端專科醫院,力爭打造中國第一健康城。
在以優質增量壯大總量的同時,突出優化存量,支持現有企業技改、擴建,實現裂變擴張、提能升級。1—5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229.5億元,同比增長3.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技改投資完成142億元,同比增長20.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個百分點。
位于北岸經濟開發區的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總規劃面積約7500畝,以生物制藥和智能醫械制造為主導產業。目前,該產業園部分主體結構已封頂。陳琛 攝
工業園區轉型升級
“要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加快工業園區及產業轉型升級,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奠定堅實基礎。”7月3日,莆田市召開工業園區及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推進會,莆田市委書記劉建洋重申了園區改造和“一號工程”的重要關系。
近年來,莆田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數字經濟等多個產業集群和產業示范帶。全力發展產業集群這枚“重型武器”,莆田早已布局:按照“一區多園”原則,全市所有工業園區整合并入,或委托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統一管理。其中,國家級開發區重點發展1個首位產業和2至3個主攻產業,省級開發區重點發展1個首位產業和1至2個主攻產業,推動形成“一個縣(區、管委會)一個千億產業、兩個五百億產業”的發展格局。
5月22日,城廂區太湖工業園區舉行開放招商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會,荔發建材、潔康衛生用品等6個項目簽約入駐,總投資14.8億元。據悉,該園區創建于2003年7月,園區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根據區位特點及發展現狀,重點發展紡織鞋服、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產業園。目前,園區已開發利用土地面積約1736畝,尚有可開發土地面積約5100畝。
盤活低效用地和閑置空間,發展優勢產業的太湖工業園區是莆田實施園區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由點及面,在多點開花的產業基礎上,莆田抓穩抓牢平臺載體,把開發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出臺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以6個園區為主體,優化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實施園區改造提升“十個一”工程,提升配套能力,構建“大園區 小城市”公共服務網絡,推進產城融合;創新體制機制,并推動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試點先行。
產業園區的輻吸力作用強勁,上月,由福建永榮控股集團與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合作投資的2×100萬噸/年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項目落戶秀嶼石門澳產業園,總投資396億元;總投資56億元的大唐網絡東南運營總部、總投資30億元的華峰高端戶外面料等重大項目也紛紛落地。
培育好的營商環境
今年初,為應對突發的疫情沖擊,莆田率先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十條措施,創新“三原三聯”快速轉產模式、企業共享員工模式,開展援企穩崗和接工助力“雙行動”,助力工業經濟復工復產。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去年9月,莆田全國首推“自己批網上辦”審批服務新模式,實施效能革命。通過打造“有為政府”推進建設“有效市場”。據統計,當前,全市“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事項已達到99.9%。
為全面推進“開放招商、項目帶動”一號工程,莆田建立“開放招商領導小組+五條戰線招商組+七個縣區”三級協調聯動和“五個一”工作機制,高位推進產業招商和項目服務,營造投資興業熱土:第一時間組建重大項目工程服務小組和服務專班,建立破解項目復工難題“首問責任制”“限期辦結制”;制定《“千名干部幫千企 穩定產業促發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建立“白名單”掛鉤幫扶等機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人才鏈”,出臺大力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支持“雙招雙引”十條意見等文件,大力培養和集聚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企業、支撐產業……
“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讓莆田正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華峰集團相關負責人這樣說道。
栽好梧桐引鳳來,莆田全力推進開放招商、項目帶動,創新推廣“不見面招商”新形式,通過云推介、云簽約等線上招商形式,成功實現招商“線連線”“屏對屏”。上半年,全市共新增對接項目285個,計劃總投資2198億元。其中,落地項目147個,計劃總投資1440.5億元;意向項目138個。
位于仙游縣楓亭鎮填海地塊的華峰綠色纖維工業園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工程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229億元,計劃年產30萬噸再生纖維。鄭志忠 攝
多管齊下 奪取“雙勝利”
東南網7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莆田市委、市政府按照階段性工作部署,千方百計防控疫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又出臺各項政策措施,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疫情初期,莆田市緊急籌集口罩、防護服等一批應急醫用物資,廣泛發動社會捐贈,總計接收應急物資125批次,短時間內緩解了醫療物資緊缺的壓力。
在上級調配、社會捐贈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莆田市領導果斷決策、不等不靠、迅速行動,組織企業轉產,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企業加快生產口罩政策措施,聯合鞋業協會、紙尿褲企業、制鞋企業等組建“口罩生產攻堅小組”,采取邊設計、邊試產、邊改良的“小步快跑”模式,僅10天時間就完成設計、定型、日產量“0到100萬”的突破。
為了促進企業恢復生產,莆田市及時出臺復工復產六條措施、正向激勵若干措施、共渡難關十條措施、穩鞋企促升級補充十條措施等一攬子政策,從信貸支持、費用減免、復產補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安排專項資金近千萬元,對規模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用電進行補助。
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兜牢民生底線。莆田市全力保基本民生,及時調整社會救助政策,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0萬多人;全力保居民就業,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1至6月,預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600人。
下一步,莆田市將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聚焦“兩新一重”等領域,積極招項目、謀項目、引項目,同時創新消費模式,規范提升夜經濟、地攤經濟等,培育新的增長點。
生態治水 建設美麗莆田
東南網7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陳峰)仲夏時節,驕陽似火。在莆田城廂區華亭鎮西湖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走馬亭段和瀨厝段施工現場,工人們忙著對溪邊新建步道進行鋪磚作業,力爭在7月底前完成掃尾工作。
西湖溪位于華亭鎮西部,是木蘭溪華亭段主要支流之一。西湖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總投資1388萬元,于去年9月份動工建設。河道從院里水庫至木蘭溪匯合口,總長約15公里,其中干流河道長約7.9公里,支流河段長7.1公里。項目涉及河道清淤清障,新建生態護岸、巡查步道、親水節點、景觀交通橋,并設置護岸林帶等。
“木蘭溪流域覆蓋面廣,一條條支流就像‘毛細血管’,只有將這些源頭治理好了,木蘭溪水質才能有效提升。”華亭鎮黨委書記、河長蔣萬順說,西湖溪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實現了防洪與生態、工程與景觀、親水與護水的協調統一,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水患河”“臟水河”變身“生態河”,西湖溪的綜合整治是莆田生態治水的一個縮影。
莆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朱正揚表示,木蘭溪流域水環境治理實踐,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治水理念。近年來,莆田市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景觀休閑”的治河理念,兼顧防洪與生態安全,統籌推進河道沿岸公園、綠道等景觀建設,打造出一系列生態城市綠心和親水景觀帶,不僅使百姓擺脫了水患威脅,還從治水工程中收獲生態福利。
作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莆田市系統開展了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和水管理等五個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一張水網、一片水鄉、一泓清水、一條長廊、一組濕地、一脈文化、一定之規”的水生態文明格局,創建了水網地區水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線上“帶貨” 扶貧拓新路
東南網7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漢兒)盛夏時節,正是烏桕蜜的采收期。割開蜂蠟,如琥珀般的蜂蜜呈現在眼前。采蜜機內,蜂巢快速轉動,香甜的蜂蜜慢慢涌出……仙游縣大濟鎮溪口村村民林永福在院里熟練地采收蜂蜜。
58歲的林永福是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戶,養蜂已有10年之久。在縣扶貧干部的指導下,近兩年,這份事業才慢慢有了起色。
這個月,林永福前前后后收了有750公斤烏桕蜜,但眼前的“甜蜜”卻讓他犯了愁,大量的蜂蜜該往哪里售?
鎮、村干部得知后,紛紛當起“推銷員”,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吆喝”,線上線下幫林永福打開銷路,創下了3天銷出200公斤蜜的好成績。“大家都在幫我宣傳、賣蜂蜜。”林永福的心寬了寬。
疫情期間,為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各地掀起線上“帶貨”熱潮。在莆田,各類消費扶貧活動如火如荼展開,通過以購代銷、網上銷售的方式,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助推產銷銜接。今年來,在全市貧困村掛鉤幫扶單位、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累計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240.06萬元,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138.09萬元。
政府搭臺,農戶唱戲。莆田還將市振興鄉村集團作為扶貧產品歸集購銷平臺,同時在壺蘭鄉村電商平臺開設消費扶貧專區,為本地貧困地區累計銷售大米、柑橘等扶貧產品135萬元。
此外,莆田市還舉辦“2020年云端枇杷節”,開啟云端消費扶貧模式。這個枇杷季,全市共寄遞枇杷63.5萬件2875.4噸,同比增長204%,服務產值達5751萬元。7個縣、區長(管委會主任)直播帶貨,分別為南日鮑魚、興化米粉、常太枇杷、荔枝啤酒、國圣醬菜等莆田特色農產品“代言”,線上線下成交額超7000萬元。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厚植招商沃土 打造發展新引擎2020-07-12
- 莆田:加快港口開發建設,做大做強臨港經濟2020-07-09
- 莆田:1800多畝紅樹林生態公園已建成開放2020-07-06
- 莆田推進村衛生所一體化改革 讓群眾在村里就醫2020-06-29
- 莆田:“不下車”核酸檢測通道投用2020-06-15
- 莆田發放全省首筆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貸款2020-06-11
- 任前公示!莆田仙游擬提任16位干部2020-06-09
- 農行莆田分行被罰131萬!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剛通報2020-06-04
- 萌娃歸園綻笑顏 莆田市幼兒園筑牢“安全墻”分批有序復學2020-06-04
- 小康路上情誼深——福建省莆田市傾力幫扶西吉縣23年紀實2020-06-04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加快港口開發建設,做大做強臨港經濟2020-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