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澳 叢文俊 攝
不久前,莆田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陳景新率隊前往城廂區,開展“強產業、興城市”現場辦公活動,針對產業用地規劃編制、城市提升規劃編制、圍填海項目海域使用證換發國有土地使用證、經營性地塊出讓等4大類15個問題,逐條進行討論研究,并確定具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莆田市自然資源局以服務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為中心,聚焦影響項目進度的瓶頸,找準突出問題,著力突破要素制約,確保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見效,為開放招商營造良好環境,加快雙輪驅動。
先規劃,“土地等項目”
近日,在莆田市開放招商領導小組辦公室,記者翻閱招商手冊,看到基本市情、招商重點、具體政策等各項內容,分門別類,一目了然。
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現招商優勢,吸引客商投資,莆田市開放招商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了招商手冊,還制作了開放招商一張圖App,用于發布全市招商用地情況、產業定位和招商方向。
不管是招商手冊,還是開放招商一張圖App,都少不了莆田市自然資源局的土地資源“家底圖”。
以往,與其他地方一樣,莆田市也存在土地底數不清、地塊開發強度不高、產業布局缺乏引導等問題。今年,莆田市自然資源局提前謀劃,結合現有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將各類規劃、土地需求、計劃指標整合到一個體系中,對全市用地情況進行摸底。之后,莆田市自然資源局與各縣區對接,核實近期可招商地塊的區位條件、產業規劃、用地性質、征遷情況、開發時序等事項,并且一一落圖。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用時1個月,編制完成全市招商用地分布圖以及71個片區單元招商用地圖冊,梳理出可用于招商的土地6.8萬畝,其中存量土地3.93萬畝、增量土地2.87萬畝,變“項目等土地”為“土地等項目”。
此外,莆田市自然資源局還編制產業園區整合提升規劃,將18個園區優化成6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5個。“引導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實現招商用地集約、產業集聚。”莆田市自然資源局四級調研員曾衛東說。
保要素,“跟著項目走”
眼下,福廈客專項目如火如荼建設。鐵路全長277公里,其中莆田境內全長近50公里,主要包括橋梁、隧道和路基,工程重難點為莆田站、木蘭溪特大橋和湄洲灣跨海大橋。
福廈客專項目涉及莆田市四個縣區,用地2096畝,占用耕地897畝,其中基本農田205畝,造成占補平衡、基本農田調整等難題。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成立福廈客專項目服務專班,從地類分析、指標調度、報批方式等多方面統籌協調,倒排時間節點,在全省率先完成項目報批組件。
與此同時,莆田市自然資源局還主動向上溝通,爭取到由省里調配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節省指標購買資金1.8億元,并于1周時間內,完成占補平衡和基本農田調整任務,最后獲得國務院審批,實現“用地指標跟著重大項目走”。
由于占補平衡指標尤其是高等別水田指標不夠,莆田各縣區的部分項目無法順利報批、及時落地。莆田市自然資源局想方設法,周轉到1500畝高等別水田指標,用于木蘭溪全流域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用地報批,可滿足6000畝左右新增建設用地項目。
今年,新修《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莆田市自然資源局主動靠前,指導各縣區做好項目報批前期工作,提前開展項目土地現狀調查、丈量登記簽約等土地征收手續,保證后續用地即報即批不卡殼,做到資源要素“能保必保、應保盡保”。
解難題,“項目能落地”
2018年7月,國家推出嚴控政策,一律取消圍填海地方年度計劃指標;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一律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石門澳填海工程因此被全部叫停,引起項目業主的憂慮。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建立重點項目問題排查化解機制,組織骨干力量,用心鉆研政策文件,繼續推進關鍵環節前期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石門澳填海一期工程生態評估報告和生態修復方案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為后續制定歷史遺留處置方案和上報備案,贏得時間優勢與技術支持。
為早日解決問題,莆田自然資源局又多次向上溝通,邀請國家層面專家、相關領導來莆,開展現場調研,同時進行論證確認。
2020年1月3日,自然資源部復函,同意將石門澳填海一期工程形成的陸域,按照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進行處理,把18個項目列入備案區域擬建項目清單,為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提供用海要素保障。
目前,在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89億元的項目,一期已投產并實施技改,二期已動工;福建中錦新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約40億元的項目,一期年產30萬噸PA6及擴建的第一條年產7萬噸PA6的生產線已投產;三棵樹高新材料綜合產業園項目投資15億元,正在加緊施工……
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是莆田市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園區,也是全省布局的湄洲灣石化基地“一灣、兩區、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接湄洲灣南岸石化產業鏈延伸,發展非煉化一體化的化工新材料產業。
經過多年努力,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已實現規劃工作全覆蓋,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達到防洪防潮百年一遇標準。今年得益于開放招商,園區引來了總投資396億元的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項目,將給產業規模帶來倍增效應。
本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張步雄 陳志強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讓全會精神“扎根”民營企業2020-11-20
-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莆田入選全國試點城市2020-11-18
- 水利部來莆考察 木蘭溪示范河湖成功通過驗收2020-11-12
- 莆田:“一事聯辦”,二手房權屬轉移涉稅業務即來即辦2020-11-11
- 中國(莆田)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城廂園區揭牌2020-11-11
- 為爭奪牛的歸屬權 莆田兩農戶給牛做“親子鑒定”2020-11-06
- 平安產險莆田中心支公司:用愛守護 平安“童”行2020-11-04
- 平安產險莆田中心支公司:獲福建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2020-11-04
- 莆田湄洲島:梳起“帆船頭” 傳承媽祖文化2020-11-03
- 莆田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萌娃種百草 勞動中成長2020-11-03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水利部來莆考察 木蘭溪示范河湖成功通過驗收2020-11-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