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是莆田市第二大島,也是我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全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有約4.6萬常住人口。湄洲島淡水資源全靠降水補給,水資源匱乏。據統計,島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僅占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的61.5%;人均水資源量144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水平的4.8%。
“湄洲島資源性缺水突出,且季節性明顯,雨季漫、旱季干。”湄洲島農林水局局長林明希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湄洲島的水資源一直處于短缺與低水平利用的狀況,水資源污染、浪費等現象時有出現。
在湄洲島農村,島民們一直有養殖家禽家畜的習慣。2017年5月,湄洲島啟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島上農戶搭建的雞欄鴨舍超過2000處。由于飼養條件簡陋,畜禽排泄物未經處理隨意排放至附近的溝渠中,成為湄洲島水生態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生活污水是另一個主要污染源。由于早年缺乏系統的污水處理設施,居民產生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河流、土壤、周邊海洋生態環境產生很大影響。
林明希表示,湄洲島水環境治理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基礎薄弱,必須花大力氣、下狠功進行全面綜合治理。
位于湄洲島中部的湖石淉是一個天然淡水湖。湖石淉周邊分布著西亭、寨下等4個村莊,人口約1.8萬人。由于居民生活污水長期直排湖中,加上湖水自凈能力差,湖泊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在未治理前,這里的湖水又黑又臭。”寨下村村民陳進興說。
2017年起,湄洲島實施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該工程以湖石淉為核心,綜合整治周邊水系,建設占地超過千畝的大型生態濕地公園。為了提升湖石淉水質,2019年,湄洲島選取紀念林水系作為水質提升綜合整治試點。通過“截、清、凈、引、活”管理措施,種植四季常綠矮化苦草等方法,改善水體透明度和底部斷面穩定性。同時,采用底部清淤回填種植土,側壁底部用混凝土對駁岸進行勾縫修復。“紀念林河道治理后水質達Ⅳ類水要求,水體清澈。”公園負責人吳三明說。
今年,湄洲島被列入全國第一批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范圍。根據方案,試點項目將在兩年內綜合治理河道22條、長13.85公里,湖塘23處、面積約95畝,總投資3.32億元,通過河湖清障、生態護坡、水源涵養、污染源控制等措施,恢復河湖功能。
源頭截污,納管是關鍵。目前,湄洲島已建成污水主次干管約160公里,完成全島污水管網全覆蓋。此外,湄洲島已全部取締石材加工場和畜禽養殖,并常態化開展河道保潔、河道清淤和水質監測。
設計日處理能力5000噸的湄洲島污水處理廠,是莆田建成的首個生態濕地污水處理廠,采取“前處理+高效垂直流人工濕地”工藝,實現對生活污水的自然凈化,出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今年,湄洲島實施污水處理廠技改工程,污水采用“生化處理+深度處理”工藝,出水達到類Ⅳ類水標準。同時,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萬噸/日。
在湄洲島污水處理廠旁,一個面積約5400平方米、容積約63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尾水蓄水池于今年建成投用。記者在現場看到,蓄水池邊上種植了可凈化水體的風車草等觀賞植物,兩側還開墾出一片花果種植區,直接利用尾水進行灌溉。作為湄洲島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回用工程的一部分,目前該蓄水池已成為全島綠化灌溉、道路清掃的主要取水點。
此外,湄洲島還規劃建設3條10多公里長的中水回用管道,將污水處理廠尾水蓄水池中的水源利用抽水泵房加壓外送,滿足現代農業灌溉用水、生態補水的需要,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湄洲島旅建集團總經理助理陳忠說,對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尾水進行資源化利用,達到節水利用、河內自凈的功能,推動全島農村水系綜合、系統治理。
責任編輯:趙睿
- 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今日上線 新用戶下單只要1分錢2020-11-27
- 莆田:李建輝調研強調 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城市品質提升2020-11-27
- 莆田荔城區八旬老人走失 路人援手平安尋回2020-11-26
- 全省警用無人機練兵比武在莆田舉行2020-11-25
- 莆田:用“土”有方 “動”力十足2020-11-25
- 莆田:讓全會精神“扎根”民營企業2020-11-20
-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莆田入選全國試點城市2020-11-18
- 水利部來莆考察 木蘭溪示范河湖成功通過驗收2020-11-12
- 莆田:“一事聯辦”,二手房權屬轉移涉稅業務即來即辦2020-11-11
- 中國(莆田)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城廂園區揭牌2020-11-11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水利部來莆考察 木蘭溪示范河湖成功通過驗收2020-11-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