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盛鐘 陳榮富)網絡租車、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如今,信息消費正深入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作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消費通過信息技術與消費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加速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成為擴大內需、改善民生、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名單,莆田從數百座城市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布局信息基礎設施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明確,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分為綜合型示范城市和特色型示范城市,并進行動態管理。其中,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結合本地優勢,在生活類信息消費、公共服務類信息消費、行業類信息消費、新型信息產品消費等四大重點領域的某一個或多個方向獨具特色且具有核心競爭力,進行特色示范。此次,莆田市榮膺“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行業類)”稱號,為全省首個上榜的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
“信息基礎設施是信息消費的基礎。”莆田市工信局軟件服務業科副科長傅振宇說,近年來,莆田市加快建設“光網城市”、無線城市,抓好電信普遍服務、提速降費等工作,已建成覆蓋城市鄉村、海島山區的高速暢通、技術先進、服務便捷的寬帶光纖網絡和4G無線網絡,全市100M以上寬帶用戶占比達85.8%;在全省率先實施5G專項規劃,建成2000個5G基站,覆蓋全市重點工業園區。
莆田在省內率先啟動市直部門信息中心和數據中心整合,建成國家A級標準化數據中心,打造政務信息網和政務外網“兩朵云”平臺,完成56個市直部門及28個省級部門數據匯聚,逐步構建全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在建和規劃數據中心3個,部署超60萬臺服務器,服務于商業、政務、民生等各領域。
2018年,莆田被住建部列為城市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及機制建設試點城市。目前,已在湄洲島構建覆蓋全島的5G無線網絡,建成8公里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測試路段,開通無人駕駛游覽車體驗路線。
目前,莆田市已經先后被列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信息惠民國家試點示范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多項國家試點示范。
發展行業信息消費
在莆田雙馳科技有限公司個性化定制工廠里,一臺臺全自動飛織機和AGV機器人代替工人,成了車間里的主角。與傳統鞋廠不同的是,裁斷、刷膠、配楦等制鞋工序在這里均由全自動數控操作完成。
“10小時一個工作班次,可生產1000雙定制鞋。”雙馳科技總經理陳光妙透露,這套個性化定制智能生產線由中電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可實現從消費端采集腳型數據,按需進行個性化設計,到工廠端自動接單、排產、自動化生產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該項目入選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項目,榮獲第二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二等獎。
鞋業是莆田的傳統支柱產業,全市有制鞋及相關企業4200多家,產值超千億元。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莆田鞋企利用工業互聯網,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同時,莆田還組建眾協聯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打通鞋業集采集銷渠道,配套設計、訂單、生產、物流和財務等方面的信息協同,為鞋企提供集中采購、撮合交易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莆田另一支柱產業工藝美術產業,也在信息消費新浪潮中執信息技術發展之牛耳。專業生產仿明清古典家具的仙游魯藝家具公司對生產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人、機器、物料、產品全面聯網,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利用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拓展了產品線,企業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魯藝家具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莆田市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對鞋服、工藝美術、食品、高端裝備等特色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創新行業類信息消費平臺運營新模式。全市62家行業類信息消費平臺涵蓋物流、制鞋、工藝美術、醫療、普惠金融等行業,累計交易額超1450億元。
培植信息技術產業
今年1月,莆田市2020年度“納稅大戶”名單出爐,成立兩年多的物泊科技以105675萬元的納稅額,一躍成為全市納稅第一大戶。物泊科技公司是交通運輸部首批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并擁有無船承運資質。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運營網絡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全球主要經濟區域,業務涵蓋大宗商品供應鏈、互聯網+物流、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綜合型科技創新物流與供應鏈電商平臺。
作為全省唯一的平臺經濟示范區,目前,莆田市已經先后打造了物泊科技、智慧能源、大工美之家、藥械網、找銀網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服務平臺,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
莆田市工信局局長張志宏表示,莆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了華佳彩金屬氧化物面板、合力泰顯示模組、福聯砷化鎵射頻功率器件、杰木3D視覺傳感器芯片、大唐5G微基站、三利譜彩色寬幅偏光片、鈦米醫療機器人等一批新型智能產品,電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2020年產值超330億元。此外,在智能家居、安防、教育等領域也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創新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動力,人才則是技術創新的源泉。成立莆田學院新工科產業學院,開設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個專業,每年招收2000名本科生;成立北理工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實施科研成果轉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每年招收200名以上研究生;出臺職業教育改革新政,將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相關專業列入緊缺專業重點鼓勵培育。
同時,莆田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組建產業引導基金,助推信息消費產業發展。與北理工、海爾集團、富士康等共同成立10億元東南數字化轉型投資基金,用于支持數字經濟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與莆田市投石中鴻投資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成立5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基金,用于支持SMT產業鏈關聯項目;成立10億元松禾芯跑投資基金,用于支持智能產業發展;成立10億元大唐5G產業投資基金,重點用于5G產業鏈發展。
實施信息惠民工程
為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莆田市統籌建設大數據惠民綜合應用平臺——惠民寶App,讓部門間政務服務信息交互共享,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目前,該平臺已匯聚200多項生活場景應用和13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真正實現政務服務“掌上辦”。
醫生在線接單,就能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服務。早在2016年,莆田市就推出影像醫生簽約服務基層平臺,將網約車的派單、接單和兜底模式引進到醫療衛生領域。該平臺創新影像遠程會診新模式,在影像云存儲及全市無膠化應用的基層模塊上,實現上級醫院影像專家幫助基層醫療機構遠程寫、審報告的創新服務。項目獲評2019年數字福建電子政務十佳案例。
在智慧教育領域,莆田推行教育行業在線數字化轉型。目前,全市中小學光纖接入率100%,校均帶寬100M以上;搭建“網絡彩虹橋”,實現學生“居家學習”;搭建“中小學在線教學課堂”,提供在線建課、互動答疑等集成服務;上線“書香校園”智慧閱讀平臺,推進學校閱讀網絡化、課程化和在線評價;開展“一校帶多校”項目,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
信息化也推動了社會治理精細化。莆田市建設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推動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社會治理三位一體;統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全市接入共享平臺的監控有8.2萬余路,700多個建制村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在打擊犯罪、社會治理、服務民生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北岸:體制機制改革開啟2.0模式2021-03-15
- 安全隱患頻現 莆田整頓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行為2021-03-11
- 莆田:利用智能化技術 “環保警察”不下班2021-03-10
- 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長李建輝: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融入新發展格局2021-03-08
- 莆田推行貨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2021-03-05
- 莆田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021-03-03
- 早部署、早謀劃 “莆田力量”迎春生長2021-03-03
- 莆田涵江:牛年開局 全面吹響“開工號”2021-02-26
- 確保工作不掉隊 莆田探索“非接觸式”稅務稽查2021-02-25
- 截至2月23日 莆田仙游縣各行各業復工率近80%2021-02-24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早部署、早謀劃 “莆田力量”迎春生長2021-03-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