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恬靜的哲理湖。莆田第二中學供圖
東南網莆田4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徐嘉馨)人間四月,在莆田第二中學的新校區內,為打造紅色校史展覽館而復制建設的“哲理鐘樓”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莆田第二中學也迎來建校143周年。
創建于1878年的莆田第二中學(原哲理中學)是閩中地區最早的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的誕生地,作為一所百年名校,它伴隨著閩中革命的紅色印記一路成長。站在新時代的春天里,該校把握文明創建契機喜提“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的榮譽稱號,為學校的發展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日前,東南網記者走進莆田第二中學,能充分感受這所校園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文明氣息:一段段紅色故事融入校園景觀,一場場教育活動提升文化氣質,一位位青春少年增添校園活力,文明校園處處充滿蓬勃的力量。
莆田第二中學校園全景圖。 莆田第二中學供圖
紅色浸潤百年名校
在這里涵養家國情懷
“從黨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信仰與意志、目標與方向、宗旨與情懷、成就與警示、勇氣與定力......”新學期到來,年過七旬的莆田二中原黨總支部書記涂雨回校指導學習活動,圍繞“學黨史,明方向”為主題開展國旗下的講話,結合學校的紅色革命歷史,把在場所有師生的思緒拉回到那段“鐵肩擔正義,熱血著春秋”的崢嶸歲月。
創校百余年來,學校先后涌現出洪思聰、陳天章、陳兆芳、吳承斌、陳文杞、羅迎祥等16位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這些閃耀的名字就像一個個紅色火種,傳遞出激蕩人心的愛國力量。時間流轉,江水悠悠,莆田第二中學的紅色文化在百年歲月中積淀傳承,為一方沃土的浸潤孕育“紅色”的種子。多年來,莆田第二中學致力于把紅色革命文化融入校園創建的方方面面,讓紅色教育綻放文明之花,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莆田第二中學黨委副書記許家豪向東南網記者介紹,文明校園要注重培養有人文氣質和情懷擔當的學生。新生入學時,學校會組織學生學習紅色校史,在他們心中埋下“以校為榮,愛我中華”的種子。在日常學生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通過編撰紅色校本教材、打造紅色課堂、開展理想教育、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等方式,從實踐入手,在潛移默化中讓家國情懷豐盈學生的內心。
共產黨員陳國柱,1925年底被中共中央委派回閩建黨,應聘進入母校莆田哲理中學,以教師的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宣傳革命道理,發展黨團員,于1926年2月在哲理中學校園內的哲理鐘樓創建閩中第一個共產黨地方組織——莆田黨團混合支部,點燃閩中地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熊熊烈火......在莆田第二中學有一條校史文化長廊,長廊邊上的英雄石像和校史故事凝聚成了一種愛國力量,彰顯校園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們把紅色文化植入校園景觀建設,通過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最大限度還原學校的紅色革命文化校史,讓更多人感受到紅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許家豪說。
莆田第二中學校史文化長廊。莆田第二中學供圖
紅色引領師德師風
在這里成就師生幸福
新時代下的教育改革浪潮,為教育工作者帶來新機遇新挑戰。許家豪告訴記者,今年是她從教的第23年,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顛覆傳統的教育改革不斷涌現,啟發教育工作者主動掌握和適應新形勢,尋找好的學習機會補齊短板,在潛心育人中為學生提供有力量有溫度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要有格局有情懷,先把自己點亮,才能為學生帶來光。”據了解,為提升教師的業務教學水平,不斷豐富學校的辦學特色,莆田第二中學結合教學工作特點,在教師團隊的建設中,通過研課備課、講座培訓、以研促教、青藍工程、名優工程等方式關注教師成長,提升專業素養。此外,學校還以校內+校外聯動的方式鼓勵教師“走出去”,向聯盟校“取經”,學習先進教學經驗。同時,開設校本培訓、教學研討等內部學習活動,讓每位教育人都能從教育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獲得感。
東南網記者了解到,在文明校園創建的過程中,莆田第二中學提出“打造幸福校園”的主張,幸福校園不僅體現在校園環境優美、文化活動豐富、設施設備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潛能得到挖掘;讓教師找到專業成長的動力,奉獻教育的激情。師生不僅能在健康和諧、文明有序的校園中感受到幸福,更要有能力為他人創造幸福,做出貢獻。近年來,學校積極倡導文明從教,推進依法治校,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一系列走深走實的舉措為文明校園的創建提供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許家豪表示,莆田第二中學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學校自辦托兒所、為教師子女的教學、就醫提供幫助;為貧困學生提供學費減免,當師生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校方還根據實際情況找準問題,盡力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在許家豪看來,一所文明的校園應該是有科學先進的辦學理念、堅實優良的辦學質量,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影響一生的校園精神,能夠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受得到幸福、實現得了價值,記得住成長初心的地方。
莆田第二中學組織研學活動,學生在基地里插秧,犁田。莆田第二中學供圖
紅色滋養文明校園
在這里記住成長初心
十八歲成人儀式、感恩父母致青春、校長致辭祝成長......莆田第二中學高三畢業典禮的“最后一課”,對于學生而言是一次“精神成長”,許家豪告訴東南網記者:“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能力高低都不盡相同,他們即將走出校園,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給他們一扇窗,幫助他們望見未來,啟發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要不忘初心,既要樹立高遠理想,又要踏踏實實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一個對國家、社會、人類有用的人。”
為不斷豐富和優化紅色革命文化教育,提升教育質量,莆田第二中學還將學校的紅色革命文化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開發了紅色研學、國防講座、黨史學習教育,愛心義賣等多種課程,開設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多樣化、精細化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學生的成長路上種植下“美”的種子,滋養他們的氣質和修養,讓青春除了學習,也有詩與遠方。
基地體驗“飛奪瀘定橋”、黨史館里學習紅色文化、零距離體驗農耕文化......4月10日,莆田第二中學高一年級1000多名學生走進研學實踐基地,開啟“尋夢傳統,知行合一”主題的研學之旅。在許家豪看來,學生不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通過研學課程的開設,引導學生“走出去”,成長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助力他們培養人格擔當。
莆田第二中學作為一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的“全國文明校園”,長期以來著眼于立德樹人,注重家國情懷教育,讓青少年在參與體驗中陶冶愛國情操,樹立崇高信仰,思考人生價值。“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將以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為契機,以紅色校史為根基,創新方法,深入推進文明校園創建,朝著創建省級示范高中的方向穩步前進,努力培養復興中華的優秀人才!”站在新的起點上,該校黨委書記兼校長曾加華對未來滿懷信心。
學生在研學基地野炊。莆田第二中學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網格人物丨莆田湄洲島朱黎香:時時處處做有心人2021-04-20
- 莆田笏石鎮探索“互聯網+”巡河 開啟智慧護河新模式2021-04-20
- 莆田市水利局赴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04-20
- 莆田秀嶼區開展水浮蓮清理專項行動 恢復碧水微波2021-04-20
-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開展“節約資源·保護地球”主題活動2021-04-20
- 莆田仙游:法檢“兩長”同庭審理 精準打擊電詐犯罪2021-04-20
- 全國首個醫用輕離子生產應用示范基地項目落地莆田2021-04-20
- 莆田市委書記劉建洋深入基層開展“河長日”活動2021-04-20
-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莆田舉辦2021-04-20
- 國際眼科學科科學院院士趙堪興到莆田眼科醫院坐診2021-04-19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網格人物丨莆田湄洲島朱黎香:時時處處做有心2021-04-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