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漢兒)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堅定了莆田市建設“綜治+”社區治理平臺、打通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信心。
去年底,莆田市啟動“綜治+”社區治理中心建設試點,發力“黨建+”“綜治+”深度融合,聚焦基層治理資源整合、力量協同,拓寬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解決群眾需求。目前,莆田市已有58個社區上線運行“綜治+”社區治理平臺。
治理重心向下沉
“我在‘鄰里家家親’平臺上留了言,第二天社區干部就聯系我,說明了事件進展。為這個效率點贊!”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長壽社區居民田美鶯說。
今年初,長壽社區高樓小區4—5層外立面墻體發生脫落,給市民出行帶來隱患,包括田美鶯在內的不少居民向社區干部、網格員反映并請求盡快解決。
“其實這是物業的事,但居民反映強烈,社區決定出面。”長壽社區居委會主任宋凌云告訴記者,“高樓小區為一獨立樓體,屬于老舊小區,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然需要資金重修。”
經費從哪來?該向哪些部門尋求幫助指導?宋凌云坦言,雖然天天在社區和“家長里短”打交道,但頭回遇上這事,一時不知怎么辦。
宋凌云想到了“綜治+”社區治理平臺。從“專家庫”里,她翻出了社區法律顧問、志愿律師林松敏的電話,一番咨詢后,對方直接指出——應由樓棟業主共同出資,并按房產證建筑面積進行分攤,合力修繕大樓外墻。
“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已經聯合發布通知,收費一事也在有序開展中。”宋凌云表示。
以往尋求部門解決問題,社區干部需要跑一趟甚至多趟。現在,只需通過網格員由“綜治+”社區治理平臺將事件逐級上報,經過派單流轉,有關部門會在時限內處理并反饋。
“‘綜治+’社區治理平臺最大的優勢,是拓寬了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莆田市社會治理網格化中心副主任鄭琴說,“依托平臺,社區一線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基層黨組織發揮的作用將更加亮眼。”
據悉,莆田市將“綜治+”社區治理中心建設列為今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依托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綜治網格中心(站),創新打造“綜治+”社區治理平臺,延伸為民代辦、協辦服務,實時受理群眾的咨詢、求助、投訴,聯動處理、督辦和反饋,實現社區運行“一網通管”、社區服務“一臺通辦”。
民意民情往上走
日前,常住廈門的莆商康少斌回到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善鄉村老家,他約上三五好友,準備下廚一聚。不巧的是,廚房下水道堵上了,康少斌上網搜尋相關家政服務,但對方多以距離太遠拒絕上門服務。
正發愁,一位好友推薦了“鄰里家家親”公眾號。他定位本村后,在“能人服務”一欄選中了“房屋維修”楊師傅,雙方溝通后,楊師傅帶著工具登門修理,全程僅用了20分鐘。
作為莆田市委政法委精心打造的便民服務平臺,“鄰里家家親”以解決群眾需求為中心,融合“黨建引領、政務公開、平安創建、便民服務、社情上報、榜樣宣傳、群眾評價”七維一體,為村民提供尋求服務、建言獻策、民主議事等窗口。
社區服務好不好,小區居民說了算。在莆田,共有3096名網格(巡邏)員分別守護著全市2408塊單元網格責任田。林雅靜是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龍橋社區的一名網格員,“綜治+”社區治理中心開張以來,每天林雅靜都要提前將平臺瀏覽一遍,群眾反映了什么問題?有哪些事還未解決?對近期社區工作的滿意率多少?逐一梳理報送至社區、街道。
通過“鄰里家家親”平臺,居民可以對村居干部工作服務、周邊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進行評價,還可以將需要求助解決的問題進行上報。
目前,已有54.3萬余人注冊使用“鄰里家家親”,該平臺共發布各類民生信息16919條,收集匯聚各類能人6139名,發布服務指南55份,居民通過平臺尋求服務24.2萬人次。
責任編輯:趙睿
- 深化醫改 莆田仙游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醫療2021-07-21
- 莆田:平臺引領,鄉村振興大道寬2021-07-20
- 線上線下“莆菜”蹚新路 挖掘創新講好莆田美食文化2021-07-09
- 莆田雙福村:讓特色產業惠民共富2021-07-07
- 便民服務送到家 莆田荔城開展“月行一善”公益活動2021-07-06
- 1日起莆田全面停止門牌證辦理 統一應用二維碼門牌地址2021-07-05
- 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和治理工程可研報告獲批2021-06-30
- 莆田秀嶼垃圾分類見成效 你我都是行動者2021-06-28
- 莆田秀嶼:垃圾分類入戶 上門宣傳入心2021-06-28
- 莆田秀嶼:垃圾分類始于心持之以恒在于行2021-06-28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便民服務送到家 莆田荔城開展“月行一善”公2021-07-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