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港區石門澳作業區 叢文俊 攝
40萬噸級貨輪在羅嶼港靠泊。謝乙景 攝
秀嶼區壩津東津棚戶區改造項目盧德山 攝
湄洲灣港東吳港區羅嶼港口8號泊位工程獲省發改委核準批復,意味著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莆田市成立重點產業發展暨招商工作專項領導小組,加快重點產業發展步伐;荔城區新度片區棚改項目全速推進,一期用于安置港利村涉遷群眾……新年伊始,在港口建設、產業發展、城市提升等各條戰線上,紛紛傳來捷報,為2022年“開門紅”打下堅實基礎。
不久前,莆田市兩會順利閉幕。莆田市委書記付朝陽發表講話,表示要聚焦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提升城市整體功能品質、推動港產城聯動等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大港時代高歌猛進
近日,在莆田北岸經濟開發區,羅嶼港口9號泊位再次迎來巨輪,這是開年第一個月里靠泊的第二艘40萬噸級貨輪。去年5月26日,羅嶼港口40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用,成功躋身全國可供最大貨輪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為東南地區原材料供應開辟了全新的物流通道,也標志著福建省和莆田市開啟大港時代。
“今年計劃投入1.96億元,用于建設8號30萬噸級卸船泊位,11號、12號15萬噸級裝船泊位及相關配套工程。其中,8號泊位爭取在5月份開工。”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文金說,“建成后將再度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縮短船舶的在港時間。”
作為湄洲灣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莆田港口由秀嶼、東吳、興化3個港區構成,規劃打造26.7公里碼頭岸線,布置93個泊位,形成1.68億噸吞吐能力。莆田沿海深水岸線資源豐富,目前已開發20個千噸級以上泊位,包含14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總體具備6584萬噸吞吐能力。
眼下,莆田港口尚無集裝箱專用泊位,突出表現為大宗散貨的運輸特征。2021年,莆田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創歷史新高。從運輸特征上看,大宗散貨占比達到93%;從貨物結構上看,煤炭和金屬礦石占比八成。
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規劃建設處處長肖富介紹,圍繞“東南大宗散貨樞紐港、海西產業集群工業港、世界媽祖文化旅游港”的目標,莆田正全力釋放港口服務臨港產業發展、中西部省份對外開放、對臺交流合作、海絲沿線國家交流互通的功能作用,鑄造帶動作用明顯、產業服務充分、互聯互通高效、安全綠色示范的深水良港品牌。
臨港產業奮起直追
2021年12月23日,第四季度全省重大項目視頻連線集中開工。作為莆田的“出鏡”代表,賽得利生活紙生產線項目參與現場連線。該項目毗鄰東吳港區,屬于金鷹綠色產業園的先期實施部分,總投資25億元,年設計生活原紙產能30萬噸。
東吳港區包含東吳作業區和羅嶼作業區,其中羅嶼作業區已成功吸引瑞資聯選礦項目落地建設。“該項目推動羅嶼港從中轉基地向產品基地升級,增強周邊鋼廠對羅嶼礦粉的黏性。”鄭文金說。
最新規劃圖顯示,莆田港口現有7個作業區。根據每個區域的貨物特點,莆田相應發展與之相匹配的臨港產業。
以莆頭作業區為依托,莆田木材加工年產值達200億元左右。2019年,莆田市引進中國林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在莆頭物流園區打造木業城,探索“前港后園”的港產一體發展新模式。“將木材粗加工環節前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深加工、精加工企業入駐,延伸產業鏈。”秀嶼木材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林國彬說。
在石門澳作業區,莆田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異軍突起。去年,該區域臨港產業規模為300億元左右。在此基礎上,莆田市又引進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產業鏈項目,投資396億元;聚酰胺66及產業鏈配套項目,投資165億元;再生功能性纖維及配套項目,投資150億元……
“項目要落地,土地要素保障是關鍵。臨港產業要發展,土地利用規劃得明晰。”莆田市自然資源局詳規科干部林勁鵬說,“陸續做過一些控規工作,但無法統籌全市。臨港產業的專項規劃是個系統大工程,還需多部門合作、研究、制定。”
城市空間向港而伸
“落架工程已全部完成,很快就可以交付回遷了。”在秀嶼區壩津東津棚戶區改造項目工地,莆田市盈龍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開元說,“高品質建設,讓老百姓盡早過上優質的新生活。”
壩津東津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莆田高鐵新城南片區,是首批集中啟動開工的18個項目之一。該項目緊挨著銅鑼灣·萬達廣場,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建設10幢18層住宅、1幢6層社區服務中心及商業配套。
2020年,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東拓南進西聯北優中修”的城市發展戰略。其中,“南進”正是跨溪(木蘭溪)連鐵(高鐵)抱灣(湄洲灣)的主方向。由此,地處南洋平原的荔城區新度鎮和黃石鎮、秀嶼區笏石鎮,成為莆田實施高鐵新城項目的主戰場。
在高鐵新城南片區,除了棚戶區改造項目、市政道路項目和學校項目,莆田市還規劃布局產業配套項目。其中,莆田國際鞋藝小鎮占地約40公頃,計劃總投資35億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報批,處在征遷掃尾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國際陸地港項目也落戶于此。去年4月,莆田市城投集團與國投湄洲灣產業園有限公司、中鐵特貨南昌分公司,共同簽署莆田國際陸港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按照規劃,該項目分兩期進行。“相當于一個貨運交通樞紐站,通過貨物集散創造有利條件,吸引產業項目落地。”肖富認為,“遠景可觀,值得期待。”
在高鐵新城北片區,同樣有大手筆落定。去年,莆田市開放招商辦對接印尼力寶集團,引進金融中心地標綜合體項目。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0億元,目前已完成選址。莆田市開放招商辦工作人員湯健說:“就在木蘭溪南岸,與莆田主城區隔溪相望,將帶動城市品質和功能再上新臺階。”
本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曾寅瑜 黃漢業 陳世玉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增量領跑全省2022-01-26
- 福建:一年之計在于春,奮力實現“開門紅”2022-01-25
- 助推“開門紅”!全省首個鄉鎮夜色經濟示范街亮相福清!2022-01-24
- 穩投資、促生產、旺消費——三明奮戰一季度,力爭“開門紅”2022-01-24
- “互聯網+明廚亮灶”莆田湄洲島智慧食安監管平臺成功驗收2022-01-24
- 福清:四個經濟發力,實現“開門紅”2022-01-24
- 代表、委員熱議——力求實現“開門穩”“開門紅”2022-01-24
- 福建:奮力抓發展 合力“開門紅”2022-01-20
- 福建莆田:守護海島30載 “平安警隊”贏民心2022-01-13
- 莆田警方:2021年向受騙群眾返還資金528萬余元2022-01-12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打造高效課堂 莆田仙游力促教育教學質量大提2022-0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