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木材市場、60%的珠寶商店、50%的民營加油站、三分之一的油畫出口……莆田市多個行業在全國占據絕對優勢。然而,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不少傳統產業發展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是堅守舊有路徑,還是借勢求變?這是莆田市的創業者們遇到的一道思考題。
近年來,莆田市以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加速市場主體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平臺經濟、電子商務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全面提檔加速。2021年,莆田市數字經濟規模約為1400億元,增加值增長率為12.57%。
站上平臺經濟新風口
上月,莆田市2021年度納稅大戶名單出爐,總部位于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的物泊科技有限公司以84938萬元的納稅額,位列該市納稅大戶前三名。
成立于2018年4月的物泊科技有限公司,由國內50余家知名鋼鐵生產企業與國內頂級風投機構聯合投資。該公司是莆田首家具備無車承運人資質的平臺經濟運營商,并擁有無船承運資質。其自主研發的“56找貨”智慧物流平臺,可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鐵礦石、煤炭等大宗散貨承運業務,被稱為物流界的“滴滴”。
以往,物流行業多呈現車主分散攬活的狀態,造成車貨信息不對稱、配送效率低、空駛率高、運輸成本高等問題。“56找貨”智慧物流平臺實現了零散運力、貨源、站場等資源的集中調度和優化配置。“平臺建立的初衷就是為貨找車船,為車船找貨,提高貨運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泊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莆商愛拼敢贏、勇闖天下,在金銀珠寶、工藝美術、木材加工、醫療健康、民營加油等領域均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營收和稅收“兩頭”在外,GNP是GDP的約5倍。如何把莆田這些分散各地的優勢產業資源整合起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話語權,推動更多的GNP變成GDP?
平臺經濟是一個新風口。近年來,莆田市通過運用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建立行業平臺,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吸引資本要素向平臺集聚,實現資源高度整合、產業跨界融合和業態創新。
2月7日,我省舉辦第一季度重大項目視頻連線集中開工活動,莆田市22個重大項目列入其中。當天,總投資30億元的豆訊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參加視頻連線,其主要為央企提供優質CDN節點,計劃投入5000個機柜、10萬臺服務器。項目建成后,將輻射省內周邊城市,帶動商業計算、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領域發展。
目前,物泊科技等3家平臺已列入全省重點平臺;豆訊科技等3家企業入選省數字經濟未來“獨角獸”企業;國投云信等4家企業入選省數字經濟未來“瞪羚”企業,為數字經濟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注入了新動力。截至2021年底,莆田市列入跟蹤的平臺企業67家,累計交易額3038.4億元,累計納稅58.8億元。2021年,這些平臺企業實現交易額1211.6億元,同比增長44%;稅收23.1億元,同比增長19%。
推動應用場景多樣化
有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有2萬多座莆籍民營加油站,年交易額約3000億元。如何讓莆田的民營加油站實現聚合抱團,把莆田在全國油品行業的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2019年8月,由莆田市政府牽頭、莆田市國投公司控股的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平臺——莆田國投云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該平臺旗下擁有智慧U站品牌,涵蓋油站SaaS管理軟件、數字金融服務、非油產品供應、便利店運營四大業務。目前,智慧U站已攜手合作4500多座加油站,平臺總交易金額超過170億元,服務車主達1400萬人次。
“平臺提供加油站的一站式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以及車主一體化服務。”莆田國投云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袁敏說,通過智慧U站平臺資源優勢,銜接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在B端幫助油企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產業鏈和價值鏈整體提升;在C端建立更加完善的標準化服務,通過“技術+產品+服務”的新模式,賦能加油站乃至能源行業發展。
莆田市以鞋服、工藝美術、生命健康、黃金珠寶、加油站等傳統行業為重點,持續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更多數字應用場景落地,著力解決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2021年,智慧U站智慧便利店等5個項目入選全省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場景。
作為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湄洲島已獲得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等旅游金名片,成為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湄洲島推出的智匯湄洲平臺,整合當地旅游資源,打造一站式宣傳、營銷、接待、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已開通輪渡船票、民宿酒店、景區交通、特色餐飲等多個頻道,覆蓋湄洲島旅游的核心要素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還創新數據要素市場化機制,在全省成立首家市級國有大數據企業——莆田市數字集團有限公司,推動數據價值產品化、服務化,促進數據、技術、場景深度融合,滿足各領域數據需求。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的驅動。”莆田市發改委數字經濟發展科負責人陳鑄洪說,發揮數字技術在制造業、服務業轉型中的賦能和引領作用,深化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帶動形成“研發一個場景,催生一個業態,培育一個市場,帶動一個產業”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
打造數字經濟集聚區
走進位于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的仙游銘天下紅木共享直播基地,在聚光燈下,多名主播正賣力地在線上推介紅木工藝品,線上反響熱烈、互動連連,客戶下單的聲音此起彼伏。
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由仙游縣政府與京東集團合作共建,業態包括數字經濟展廳、電商辦公、商家服務中心、直播基地、京東云倉、智能影棚等。目前,已有70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進駐京東商城店鋪超過400個,帶動其他第三方平臺店鋪運營200個以上。去年9月,該園區入選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021年,園區實現納統產值21.9億元。
仙游縣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鄉,仙作紅木文化產業獨樹一幟。看到了仙游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藍海”,京東、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均在仙游縣設立基地,共同培育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動能。目前,仙游縣工藝美術行業電商圈逐漸成形,有力推動了當地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莆田市引導重點園區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完善創新體系、優化發展環境,打造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場”、新業態新模式的“孵化器”,加快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發展的綜合性載體及數字創新企業。目前,全市已形成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涵江高新技術園區、城廂大唐5G產業園和莆田市政南廣場平臺經濟集聚區等四大產業集聚區。
今年的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5年,要把數字莆田建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50%。根據部署,今年,莆田市將實施“5G+工業互聯網”創新行動和軟件產業培育行動,加快數據集成開發、共享應用,建設大數據指揮調度平臺,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力爭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20%。
莆田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數字辦主任陳劍春表示,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窗口期,以數據要素高效有序流通和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驅動,以深化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建設數字經濟產業鏈為重點,推動數字技術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在各領域廣泛應用,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陳盛鐘 陳榮富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市民營經濟暨產業發展大會召開2022-02-09
- 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開街迎新春 市民紛紛打卡2022-02-08
- 莆田秀嶼:樂消費惠民生2022-02-04
- 紅團”蒸出幸福“年味” 日子越過越紅火2022-01-28
- 異鄉年味別樣濃 莆田城廂區為留莆過年員工送溫暖2022-01-28
- 莆田:三駕馬車驅動,港產城一體并進2022-01-26
- 莆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增量領跑全省2022-01-26
- “互聯網+明廚亮灶”莆田湄洲島智慧食安監管平臺成功驗收2022-01-24
- 蔡宗美:搶抓數字經濟機遇2022-01-24
- 福建莆田:守護海島30載 “平安警隊”贏民心2022-01-13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打造高效課堂 莆田仙游力促教育教學質量大提2022-0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