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儲存了地球93%的二氧化碳,尤其海洋貝類,其固碳時間可達數千年之久。“雙碳”背景下,“碳匯漁業”(指具有碳匯功能的漁業生產活動)應運而生。
近年來,莆田市大力推進花蛤、鮑魚、牡蠣、雙線紫蛤“四大貝苗”種業創新和水產養殖,加強海洋生態產品供給,不斷探索碳匯漁業發展新業態,逐步構建以綠色養殖、綠色交易促進漁民漁企綠色增產增收的新模式。
攻堅貝藻種業
位于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平海一級漁港一側、占地30畝的海發水產三倍體牡蠣育苗基地,是平海灣雙殼貝類苗種繁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倍體牡蠣性腺在夏季發育程度較低,可以有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長,而二倍體和四倍體牡蠣在夏季產卵后品質下降,容易死亡。當下市場上大熱的三倍體牡蠣,正是由二倍體與四倍體牡蠣雜交產出,產量更大、品質更優。”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莆田市海發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駱文樹介紹,去年底,中國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在不斷改良四倍體牡蠣育種技術的基礎上,成功研發出適應南方高溫氣候的四倍體牡蠣,為今年推出“海發一號”新品優質三倍體牡蠣打下基礎。
平海灣是莆田市獨立擁有的大型海灣,平海鎮地處其突出位置,海岸線長21.75公里,淺海、灘涂面積達63052畝,發展雙殼貝類苗種繁育產業的生態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莆田市引進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院校,深耕平海灣雙殼貝類苗種繁育基地建設,育苗規模近4萬平方米,可年產蛤、蟶、貽貝等苗種9000多億粒,產值1億多元。
“貝藻類是海洋生物固碳的‘主力軍’,不僅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還能消氮除磷、凈化海水,同時也是優質的食物和工業原料。”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產業科科長姚大宏說。近年來,莆田連續攻堅貝藻種業“芯片”,攜手各大高校,搭建科研平臺,基本形成了以莆田鮑魚、花蛤、牡蠣、雙線紫蛤等9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產品為主的固碳養殖優勢產區。
綠色立體養殖
澎湃濤聲中,位于平海灣與興化灣交匯處的南日島上,巨大的白色風機下方浮球點點、漁排成片,勾勒出齊整的海上田壟。這是南日島海上風電場開放式養殖項目。
“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分藻類養殖區和網箱養殖,目前在南日島風電海域共開發3000畝天然養殖場,已投放8口深水大網箱,配套養殖筏架,主要養殖金鯧魚、龍須菜等。”姚大宏介紹,網箱飼魚、筏式育藻、底播貝類的立體多層級養殖結構,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在提升海域空間利用的同時,對碳減排及緩解海域富營養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縱橫鋪開的漁排,往來穿梭的船舶,在南日島東南部的2000多畝海域之下,鮑魚、海帶正自由舒展。這里是我省首批國家級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之一,年可創造產值近3億元。
“基地長期沿用‘鮑藻混養’模式,在合理利用養殖空間的同時,部分海帶還能作為鮑魚的天然飼料,而鮑魚的代謝又提供了藻類生長所需的氮、磷肥,二者形成互利關系。”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友芳說,鮑藻混養,具有穩定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特點。
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碳匯,離不開綠色、科學的養殖方式。近年來,莆田市探索鮑藻套養、陸海接力、可控生態水產精養等養殖模式,構建魚蝦貝藻參多營養層級立體生態牧漁增養殖系統,實現海洋碳匯空間、碳匯資源立體化開發運用。
拓展碳匯交易
“村里養殖海帶已有很長時間了,沒想到它產生的碳匯量還能用于交易。”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云萬村黨支部書記林秀清說。
9月,南日鎮云萬村、巖下村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共同簽訂了全國首單村集體海洋碳匯交易合同,實現碳匯司法公益補償的同時,43萬元收入全額入賬村集體賬戶。這是繼全國首例雙殼貝類碳匯交易落地后,莆田市發展碳匯漁業、拓展碳匯交易市場的又一重大成果。
“通過這次交易,這兩年形成的5萬多噸碳匯為村集體增收27.8萬元。這筆錢將用于鄉村振興項目投入,回饋村里。”林秀清說。
南日島是我省第一離岸大島,島上多以非投餌式的海帶、龍須菜養殖為主,島上又以云萬村、巖下村養殖規模最大,兩村海帶養殖面積共計18000余畝,每年可產生碳匯4萬多噸。
林秀清說,這次碳匯交易后,村民們才知道海帶養殖屬于典型的碳匯漁業生產方式,除了經濟創收,還有固碳、凈水等作用,大家養殖的積極性更高了。
“莆田三灣環繞,海洋資源、碳匯資源豐富,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前景,在構建現代海洋經濟體系、搶占藍色低碳經濟高地方面大有可為。”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麋鳴說,將繼續與莆田海漁部門合作,積極探索實現海洋碳匯市場化交易路徑,構建以市場需求為主導的海水養殖碳匯開發與交易機制,打造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新模式。
(陳漢兒)
責任編輯:趙睿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講團在莆田和福建師范大學宣講2022-11-20
- 省領導到莆田市荔城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并調研政法工作2022-11-17
- 前三季度莆田出口281.8億元 同比增長25.7%2022-11-04
- 全省首創!莆田推行個體戶“一表登記”改革2022-11-03
- 莆田構建夜間經濟矩陣2022-11-02
- 莆田秀嶼數字化管理流動人口2022-10-27
- 福建省立醫院牽頭 組隊進莆田小日島義診2022-10-24
- 用數引智,莆田高端裝備產業再騰飛2022-10-20
- 講述·我的這十年 | 在三尺講臺堅守初心2022-10-20
- 莆田興化府千年古街再啟繁華 重現人間煙火氣2022-10-10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農業+休閑”“顏值”變產值 仙游勝“仙游”2022-1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