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仙游縣游洋鎮天馬村,只見綠油油的竹林、蜿蜒整潔的鄉間小路、300間民國古厝與現代聯排新房交錯分布,古今輝映。這個朝氣蓬勃的山村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攝影家、主播、戶外愛好者等前來打卡、取景、創業、探險,成功蛻變為“網紅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坐擁“山、水、厝”等諸多特色自然旅游資源的天馬村來說就是如此。隨著環境提升和景觀打造日益成熟,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為天馬村帶來了鄉村振興的新契機。據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天馬村村集體收入已超過28萬元,帶動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是什么推動了天馬村之“變”?記者在村里的一個個網紅點尋找答案。
“我炸的這個海蠣餅,真材實料,大家都說好吃,買的人很多。”近日,在天馬村陳氏古厝廣場,陳阿姨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介紹,“現在村里變化太大,來旅游的人漸漸變多,除了海蠣餅,自家的農產品也更好賣了,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
“這是天馬村盤活沉睡的古厝資源,帶動本地文旅產業發展的效果。”村黨支部書記鄭星輝說,古厝群后還有一個繞宅而過的石門峽谷,是天馬古厝群區別于其他古厝的最大亮點。峽谷溪流穿山而出,巧妙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傳統田園風光。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繁忙工作之余,遠離城市喧囂到鄉村去親近綠水青山正成為出游新時尚。
從陳氏古厝廣場出發,沿著天馬溪步行幾分鐘便能抵達石門峽谷。石門峽谷素有“小張家界”之稱,全長8.5公里,水質清澈、魚翔淺底,集峽谷、瀑布、奇石、田園等四大特色景觀于一體,且坡度平緩。一路上,能看見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拍照打卡。游畢峽谷,還能回到古厝群,在古厝邊上的茶室感受輕煮歲月慢煮茶的悠閑與溫馨。
鄉村發展不能只靠輸血,也需要自身造血。為使天馬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仙游縣出臺惠企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文創企業,打造短視頻拍攝基地、攝影基地。
去年,《大姨小姨》短視頻項目落地。視頻一經推出,迅速在抖音等平臺上走紅,拍攝地天馬村進入人們的視野。
收獲人氣后,天馬村鋪開線下業態。餐飲進駐,柴火灶里,油燜肉飯、鮮筍炒肉、溪魚燉湯、紅燒土雞等多道食材冒著香氣,收獲了游客的好評,也留住了游客。
食材提供幫助、費用提供補貼、宣傳提供支持,天馬村短視頻拍攝基地向短視頻創作者拋出橄欖枝,吸引多位網紅拍攝取景。其中,《村花小楊》在天馬村拍攝,單條短視頻播放量在抖音上突破200萬。
旅游大巴一輛又一輛地開進這片寂靜的山區,天馬村聲名鵲起。
據統計,今年春節、五一和國慶假期,天馬村日均游客量最高可達到6000人次以上,成為網紅打卡景點。
今年3月,在外多年的何祖壽選擇回村發展,開了一家餐館。“餐館就在古厝群對面,今年五一和中秋國慶假期,幾乎天天滿負荷運轉,供不應求。”何祖壽告訴記者,他本來在外從事餐飲行業,聽說家鄉在搞鄉村旅游,便想發揮特長回家鄉創業。于是,他與妻子一起投資裝修了自家的祖宅,石門食府就此開業,月營業額最高可達一兩萬元。
“隨著天馬村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游客也在逐步增加。接下來,準備將二樓裝修一下擴充用餐場地。”何祖壽說。
隨著旅游路越走越寬,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進來,開辦農家樂、采摘園、文創店等等。如今,石門峽谷、天馬山、傳統村落、田園風光等旅游資源串點成線,天馬村打造“山水天馬,世外桃源”的鄉村旅游格局愈發明晰。
如何讓流量轉換為更多“留量”,天馬村也有了新的思考。“結合開展主題教育,我們主動復盤天馬村‘千萬工程’推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共同討論下一步天馬村應如何實現景區化目標,從局部美到全域美、從生態美到生活美、從形態美到氣質美,將天馬村的名聲越做越大。”游洋鎮副鎮長朱仁美表示。(本報記者 林鵬 通訊員 鄭志忠 林圣裕)
責任編輯:趙睿
- “福農優品·我在家鄉等你來”走進仙游 游“仙水”品香柚2023-11-15
- 集中展示 共同營銷 仙游紅木玩轉共享零售新業態2023-09-14
- 福建莆田:仙游“楊”名,深耕薏米,金沙拓寬致富路2023-09-14
- 仙游木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批 總投資89億元2023-08-16
- 仙游:構筑青年人才聚集的“強磁場”2023-08-09
- 仙游:打好清涼“組合拳” 撐起夏日“遮陽傘”2023-07-11
- 福建仙游:千年龍舟競渡 百舸爭流逐浪2023-06-14
- 仙游已建36個“媽媽小屋” 解決女職工帶娃后顧之憂2023-06-08
- 仙游一戶一策改造殘疾人家庭 讓生活有“愛”無“礙”2023-05-04
- 莆田仙游:林下“掘金” 打造綠色“聚寶盆”2023-03-27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羅嶼港口鐵礦石吞吐量逐年增長2023-1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