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市涵江區文物保護協會:讓深山古剎恢復往昔容顏

      修繕后的帶霧寺全貌沈琳 攝

      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坂洋村汀坪頭的山巒之中,“棲身”著一座小小的寺廟——帶霧寺。這里海拔高,四周一片濃綠,一年中有一大半的時間被霧氣籠罩,人們到此,恍如置身于夢幻般的畫卷之中。

      帶霧寺始建于宋紹興元年(1131年),建筑面積528平方米。除了始建年代久遠,它還有一重特殊的身份——閩中支隊司令部療養所舊址。原來,1948年,福清、莆田、永泰邊區中共地下組織在此設立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7月,中共閩中工委副書記兼閩中支隊副政委林汝楠因病在此療養。

      歲月流轉,加上經年雨水風霜侵襲,深山中的帶霧寺早已是傷痕累累。“文革”期間,寺院的部分結構被毀,1991年獲重修,2017年1月被命名為莆田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作為閩中支隊司令部療養所舊址,2021年3月,帶霧寺被省文物局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2021年,涵江區文物保護協會成立,一批熱愛文物、關心文物保護事業的志愿者自發組成了省內首家社團登記的區級文物保護協會,開展文物研究、交流宣傳、保護和合理利用等活動,讓這座遠離公眾視野的文物“活”了起來。

      “帶霧寺的房屋是土木結構,出現過墻體開裂、屋頂漏雨、木頭大面積蟲蛀等問題,每年一進入雨季,就有可能發生更大的安全隱患,嚴重影響文物的真實性和穩定性。”涵江區文物保護協會會長姚金輝介紹說,協會團隊成員自發籌集資金,一起商量做好該寺修繕工作,避免建筑變形、傾斜及本體遭受雨水侵蝕等問題。

      除了傳統修繕施工團隊,協會特邀文物專家對修復方案提出專業意見。他們使用傳統的木材、磚瓦等材料,只在加固和防水處理中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在修復過程中,他們特別注意對古建筑的文化元素進行保護,如門窗的雕刻、墻面的彩繪等,盡量使文物“修舊如舊”。

      修復過程難免有難點和挑戰。項目負責人陳禮明說:“由于這些古建筑歷史悠久,很多材料和工藝都已經失傳。為了盡量還原歷史建筑的原貌,我們不僅要查閱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還要不斷嘗試和摸索妥帖的修復方法和工藝。”

      如今的帶霧寺,從外觀看,原本破損不堪的屋頂被重新修繕,露出了精美的木梁和整齊的瓦片;原本殘破不堪的墻面被重新粉刷,恢復了色彩和質感。文物專家根據當地文化特色,在不改變原建筑形制、結構、材料和工藝技術要求的前提下,進行了適當的改造和裝飾,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審美需求。

      “守護歷史文脈傳承創新發展,用行動和熱愛為文物事業添磚加瓦。”姚金輝說,這是協會成立的初衷。協會成員第一次全體參與了帶霧寺的修繕,見證了它從瀕臨倒塌到重煥新生。

      “我們深感文物保護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保護若晚一點,文物這種不可再生資源就會損壞甚至滅失了。因此,更應加快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步伐。”他說。

      目前,涵江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75處,可移動文物83件;共有國家、省、市及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4項。

      姚金輝說,古建筑歷史悠久,在長時間風、雨、雪等自然因素或屋頂重量、人員干擾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多種結構病害,需要及時進行維修保養。與此同時,還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修繕加固,提升建筑施工質量、改善磚石材料性能,讓古建筑“延年益壽”。

      “如果說文物有生命,那么修繕、利用,則是賦予了它第二次生命。”多年來,在姚金輝的帶領下,該協會多方募集資金近500萬元,發揮協會古建筑維修專業人才優勢,完成了省級文物單位雁陣宮和市級文物單位延寧宮、后郭陳仲陞宅、田厝新興宮等10家會員單位的維修工程。此外,協會還完成了梧塘世惠祠、大洋蓮峰宮等兩家會員單位的安防工程施工并通過省級驗收。

      在做好保護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擴大涵江區文物的知名度,更好發揮其文化傳承的作用?

      “我們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把文旅‘融’起來。”涵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陳美娟說,涵江區是千年古鎮,文化積淀豐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通過政府與協會合力謀劃,以“政府引導、社會運營”的方式,實現保護優先、以保促用、以用推保,讓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化身人文觀光打卡地。

      如今,澳柄宮革命舊址、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舊址、外坑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宣德宮)等11處協會會員單位入選省、市、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江口鎮福莆仙東岳觀等文物保護單位和百多個宮觀的文物,經過修繕保護提升,結合僑鄉特色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風,千載驛道情”的特色僑鄉旅游精品線路,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涵江區文物保護協會還積極配合區文物保護中心,編輯文物名錄《涵江文物》一書。目前該書已定稿,全書20萬字,收錄圖片300余幅,內容包含區內每處不可移動文物的簡介、特征、現狀照片等基本情況,計劃于年底出版。(本報記者 沈琳 通訊員 林亦霞 朱秀花)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色影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33333在线亚洲|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