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農村建房歷來是民生焦點,也是基層容易滋生“微腐敗”的重點領域。莆田市涵江區通過打造農村建房審批監管服務平臺,有效化解農村建房審批時間長、監管難度大、“兩違”現象多等問題。去年9月至今年6月,依托該平臺,涵江區累計審批農村建房577宗,同比增長28.8%。全區新增“兩違”案件數為零,在建房屋未發生安全事故。
“并聯批”縮短辦理時限
日前,記者在莆田市涵江區農業農村局看到,工作人員點擊鼠標,隨即,墻上的農村建房審批監管服務平臺電子屏幕立刻跳動起來。建房戶的審批材料、施工現場、建設進度等實時畫面一目了然。
“照著頁面上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就可以了。”在涵江區三江口鎮新浦村,村民林文生笑著說,“現在蓋房子,不需要到處跑部門,也不用填報那么多材料,順暢又順心。”
以往,群眾在線下提交材料申請建房,從村里到鎮里有時需要一年多時間才能通過審批。有些群眾等不及就鋌而走險,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下自行蓋房,致使“兩違”現象頻頻發生。
農村建房審批監管服務平臺上線后,群眾可使用手機登錄平臺申請建房。
涵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天章介紹,平臺通過流程再造、事項整合、數據共享,將各個環節的“分散審”變為“并聯批”,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平臺上,各項辦理進度實時更新,同時公開顯示各部門的審批意見,審批過程陽光透明。平臺還設有短信提醒功能,在審批時限到期前1個工作日向有關單位推送短信。如果超期5個工作日發送黃色預警,超期10個工作日發送紅色預警。此外,同步推送至涵江區紀委監督平臺,形成建房申請、審批閉環管理,督促鄉鎮規范落實審批時限,提升審批效率。目前,涵江區已將農村建房審批辦理時限縮短至50個工作日以內。
此外,涵江區還對農村自建房進行全面摸底,將已排查出的58戶危房全部按照“一戶一策”建立在庫危房臺賬和檔案,相應開辟危房戶綠色通道,給予優先審批。
“科技+制度”全方位監管
烈日當頭,涵江區萩蘆鎮梅洋村一派生機盎然。
梅洋村是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坐落著清末著名御史江春霖的故居。這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典型的清代古民居,有200多年歷史。
“村里有統一的規劃,始終保護傳統村落風貌。”梅洋村駐村第一書記趙荔娟說,“對新蓋的房屋建筑立面有一定要求,村民不能隨意設計,否則會破壞整體的村容村貌。在建房監管過程中,這也是其中的一項內容。”
眼下,各地正深入學習“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設和美鄉村。涵江區強化農村建房風貌管控,在農村建房審批監管服務平臺上免費發布自建房戶型設計圖紙,營造具有莆仙特色的鄉村建筑風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解決“有新房沒新村”的難題。
新房動工前,屬地政府事先在工地附近安裝攝像頭,由鎮、村干部每天在線上監控巡查,實時監督建房情況。線下,鎮、村干部結合重要節點,落實“四到場”工作機制,即審批放樣到場、圈梁建成到場、一層建成到場、竣工封頂到場。
“新的房子總共蓋了3層,頂部是斜屋面,已經封頂了。等物料和人員備齊,就可以裝修了。”在梅洋村后壟7號,建房戶江寒說,“全部按規定去建,就連施工的工匠也在平臺上找。”
平臺創建鎮域農村工匠數據庫,實行嚴格準入制度,要求庫內工匠必須通過住建部門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此外還開通工匠星級評價功能,由群眾對工匠的綜合從業水平進行評價,嚴選口碑好、專業強、技術硬的安全工匠。
“通過平臺上設置的相關功能,群眾可以隨時上傳圖片,舉報‘兩違’現象。”涵江區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龔玉奇表示,以“科技+制度”構筑全方位、立體式建房監管格局,最大程度避免“兩違”和安全問題發生。(本報記者 林劍波 何金 通訊員 林亦霞)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一彎荔林河,處處芳菲景2024-07-30
- 雛形已現!閩東北又一個超大型礦石船泊位!2024-07-23
- 莆田市涵江區文物保護協會:讓深山古剎恢復往昔容顏2024-07-19
- 莆田羅嶼港口8號泊位雛形初現2024-07-18
- 莆田市涵江區:乘“云”減負 提效有“數”2024-07-17
- 莆田城廂:水電氣網“一件事”一次辦成2024-07-16
- 莆田:“鏈”出實體經濟新活力2024-07-16
- 莆田:激蕩高質量發展澎湃脈動2024-07-08
- 莆田口岸煤炭進口大幅增長2024-07-03
- 莆田太湖鞋服城項目全面封頂2024-07-02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鏈”出實體經濟新活力2024-08-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