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星期六,盡管春雨淅瀝,但三明生態新城濕地公園內依然游人如織。沙縣虬江街道金泉村村民黃碧玉開著觀光游覽車,穿梭其間,“過去,住著平房,守著幾畝地過日子。房屋拆遷后,我每月開游覽車收入2000多元,不久還將住進統規統建的農民別墅,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金泉村地處三明生態新城核心區,全村431戶1400多人。昔日的金泉村,村財底子薄、村民收入低,不少村民住的是木頭房,幾個自然村之間也多為泥土路,出行很不方便。
前幾年,隨著村周邊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需對村里不少房屋、田地進行征地拆遷。金泉村黨支部、村委會抓住這難得的機遇,確定了依托項目建設發展金泉村的思路。
然而,如何順利推進征遷工作,又保障村民利益,同時實現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2013年,金泉村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土地量化入股,委托村委會統一征遷。
2013年以來,三明生態新城建設步伐加快,金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征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征地補償的80%按入股村民人數平均發放,余下的20%由股份合作社提留,作為村生產發展基金,并成立金泉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
村黨支部書記吳生壽說:“以往,因征地拆遷,村民扯皮現象普遍。我們村以2013年12月31日的家庭戶籍人口為基數,來參與合作社所得收益分配。按大多數村民的平均面積1.2畝統籌分配,避免激發矛盾。”
村里的股份經濟合作社也為金泉村的發展增添了底氣。2013年底,金泉村投資4000多萬元,在205國道旁,建設十七層高的金泉村創業大樓。次年,在金泉路建設拆遷安置小區,由村民出資,委托合作社統一規劃、建設聯排別墅;投資9200萬元新建220套,總建筑面積4萬平米的金泉家園留地安置小區,其中,2000平方米作為店面出租,預計每年可為村財增收40多萬元。目前,創業大樓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和裝修掃尾,拆遷安置小區、金泉家園計劃今年7月交付使用。
金泉村村民的福利遠不止這些。村里還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村供水廠,日供水2000噸,每噸價格低于城區供水單價;村集體道路硬化2.8公里,方便村民出行;設立1000平米的村老年人活動中心,讓老年人有了休閑娛樂的場所。
隨著村財收入的增加,金泉村每月為55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的養老補貼由100元提高至380元;村民還可憑新農合報銷憑證獲得村里的醫療補貼,僅去年,金泉村發放村民醫療補貼53萬元。
三明生態新城建設也為金泉村村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門口,就是全省最大的山地式濕地公園;金泉拆遷安置小區500米外,閩中北最大游樂園抓緊建設,將于今年6月試營業;生態新城第一小學正在建設,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落戶開建,計劃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三甲綜合醫院、大型商貿綜合體等重點項目正在策劃啟動中……
“我們村里人的生活都趕上城里人啦,土石路變成了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出門就能逛公園。我的兩個兒子不久就能搬進聯排別墅,以后,孫子孫女的教育也不愁了,家門口就有學校,多好!”說起生活的變化,73歲的金泉村水南峽自然村村民黃亞東樂得合不攏嘴。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