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外貿出口額64.5億元,同比增長44.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2.5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3.2%。
今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我市商務工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各項主要指標逆勢增長,實現首季“開門紅”。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5.9億元,增長12.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1.6個百分點,增幅在全省的位次增進到第四。
健全機制助推項目。一季度全市新批外資項目6個,實際利用外資4253萬美元,增長12.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8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四。按照年初制定的外資項目推進要求,我市不斷健全外資項目推進機制,落實責任人,建立工作臺賬,篩選、鎖定出一批投資總額千萬美元以上項目,作為市、縣兩級重點跟蹤推進項目,如永安離型紙、沙縣通用飛機制造、臺明鑄管等。在實際運作中,通過提供外商投資項目審批手續代辦等服務,為重大外資項目開啟“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簽約、批辦,促進批辦項目到資落地、增資擴產。
優化結構促進升級。年初,市商務局會同市財政局及時下達2016年中央、省級和市級商務發展資金,重點培育、扶持一批出口企業,支持企業優化結構和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有實力的生產型企業開展自營出口。一季度,出口達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36家,出口總額共占全市的71.1%。通過推動企業技改、產品研發、節能降本等扶持,促進了一批生產型企業出口的增長:建新輪胎出口增長4075%,廷榮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出口增長361%,華農食品出口增長1887%,捷鴻家具出口增長132%,金泉貿易出口增長35.39%……不少企業依靠轉型升級,轉出一片新天地。
搭建平臺服務發展。市、縣兩級商務部門著力加強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電商企業提供產業培育、技術支撐、人才孵化、物流配送等全方位服務。市商務局與市雙創辦聯合下發《三明市電子商務專項資金扶持辦法(試行)》,重點扶持電商聚集區、地產品網貨銷售及電商人才培訓等方面發展。一季度,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34.88億元,網絡零售額17.23億元,增幅分別增長35.52%、21.74%。在推動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同時,搭建企業開拓市場服務平臺,全方位組織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今年來,組織企業參加了2016年境內閩貨華夏行和境內外服務貿易展洽會、第26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閩貨華夏行·北京站展銷活動、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2016年海峽兩岸高雄食品展……頻繁的外經貿互動,幫助我市企業通過各類展會,開拓市場,搶訂單。一季度,我市出口北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歐洲市場分別增長15.09%、73.03%、60.23%、58.09%、58.09%。
優化環境助力通關。推進三明陸地港建設,在運用好跨關區電子關鎖系統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三明陸地港口岸智能卡口建設,進一步提高外貿企業通關速度,提高我市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同時,鼓勵進出口企業從三明陸地港報關,推動我市口岸進出口貨物量的增長。一季度,三明陸地港完成進出口集裝箱2982個標箱,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標箱2409個,同比增長8.56%,累計貨值約12062.15萬美元。其中,出口貨值6095.31萬美元,同比增長78.92%。
責任編輯:楊林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