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市環保局向社會公布了2015年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有40家企業被評為環保不良企業,上“黑榜”的企業面臨著被暫停信貸、取消資金補助及評先評優等懲戒措施。
按照“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市環保局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開展全面排查篩選,將357家重點污染企業納入2015年度參評名單。經企業自評、環保部門初評、預公示(初評反饋)、審核等程序,最終評定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6家公司為環保優秀企業,三明綠洲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149家公司為環保良好企業,三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等133家公司為環保合格企業,三明市潤脂化工有限公司等40家公司為環保不良企業。另有9家公司停產,暫緩評價。
自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試點工作以來,我市主動發揚“先行先試”、“敢為人為”精神,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積極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試點工作,初步形成了企業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的良好態勢,環境監管改革取得階段性的成效。2014年度被評為環境不良的24家企業,大多數存在未辦理環評審批、竣工驗收手續,污染物超總量、超標排放等老大難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在被評為環境信用評價不良企業后,大多數被我市銀行凍結、暫停了有關信貸。在各種壓力面前,企業主動發揮環保主體責任意識,主動與環保部門聯系,主動對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整改,大大改變了以往環保工作的被動局面。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企業從漠視污染、消極治理、被動應付,向重視環保、清潔生產、主動減排轉變,環保問題企業的整改率從以往不到15%提升至90%以上。中央、省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刊發了我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做法及成效。國家、省環保、發改部門也先后深入我市調研環境信用評價工作。
此次評價結果還向金融、發改、經信、財政、工會等部門通報,作為開展企業整體信用評級、綠色信貸、上市核查、再融資申請核定等工作的參考依據,從而構建環境保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解決環保領域“違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