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綠谷藏幽處,寧化孕客家,紅旗指引下,風景美如畫。” 

      寧化于唐乾封二年(667年)設鎮,開元十三年(725年)置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東鄰明溪、清流縣,南接長汀縣,西毗江西省石城、廣昌縣,北接建寧縣,總面積2407.19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千百年來,綿延起伏的武夷山脈阻隔了烽火戰亂,這片低山、丘陵盆地的美麗山水,吸引了一批有一批中原漢人到這里拓殖繁衍,使之成為魚米之鄉的一方樂土。客家文化在此發源,客家民系于斯誕生。寧化不僅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還富有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是中央蘇區21個縣之一,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起點縣之一。

      革命火種傳播

      1928年,中共長汀臨時縣委決定以長汀省立七中為陣地,發展黨的組織,寧化籍學生徐赤生在此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寧化縣第一位共產黨員。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連崗中學舊址

      1929年6-7月,徐赤生來到連崗中學(今寧化一中),開展建黨運動,通過親友、同學的關系,組織進步師生學習進步書籍,發展黨團員,建立了寧化縣第一個黨團組織——”連崗中學黨團混合小組“,爾后,通過這些進步學生回鄉的機會,不斷擴大黨團隊伍,成立農會組織。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華豐莊舊址

      1929年6月,進步青年王子謙回到禾口,以華豐莊店鋪為基地,與張馥、張奇才、張鶴軒、張國石等人一起開展革命活動,組織秘密農會。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曹坊秘密農會舊址

      徐赤生入黨后,長汀縣委派其回寧化開展工作,徐赤生首先在曹坊上曹村曹氏宗祠辦起了"同福社"(農會的對外名稱),以禁賭戒煙為名,召集進步青年學習進步書刊,宣傳革命道理,發展農會會員四十余人。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城關黨組織活動地點三官廟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毛澤東三次入寧

      毛澤東率工農紅軍入寧

      從1929年春至1931年夏,毛澤東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三次進入寧化,傳播革命火種,指導革命斗爭,進行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激發了寧化人民投身革命的熱潮。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軍主力首次入寧

      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毛澤東、朱德等紅軍一部進入寧化的鳳凰山、大王、隘門等地,隨即有孫益、饒立棟等20多人參加紅軍。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0年1月9日,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一、三、四縱隊到達寧化安樂,在安樂老街墟坪里召開群眾大會。10日經謝坊、丁坑口、魚龍鋪到達城關,13日,經武層進入濟村,14日從濟村出發經龍頭進入江西廣昌。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0年1月10日-12日,朱德同志駐寧化城關時,曾在縣衙前(火燒坪)召開數千人參加的群眾大會,朱德同志在大會上親自演講,號召工農群眾組織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和地方武裝,并把打土豪沒收的衣服和糧食分發給群眾,深受群眾擁護。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0年1月14日從濟村出發經龍頭進入江西廣昌。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1年7月12日,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千里回師”。由建寧到達寧化,恰逢范祥云犧牲周年祭,毛澤東在范祥云家與其親屬及縣蘇領導人有過1個多小時的長談指導寧化革命斗爭的發展,后經長汀、瑞金返回贛南西部根據地興國,指導第三次反“圍剿”戰役。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1年7月,紅軍第三軍團千里回師贛南,途徑寧化城關時寫下的揭發國民黨罪行的標語。

      寧化西南半縣暴動

      西南半縣農民武裝暴動

      1930年6月,經寧化黨組織的縝密籌備,在紅一軍團的幫助下,在曹坊、城關、李七坑、禾口、淮土等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寧化西南半縣武裝暴動,建立了寧化縣紅色政權——寧化縣革命委員會。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曹坊曹氏家廟

      1930年6月,在曹氏家廟的八角樓組織秘密農會,打響了寧化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

      西南半縣農民武裝暴動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寧化的頑固勢力,寧化人民歡欣鼓舞,革命熱情高漲。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縣革委會舊址

      五鄉暴動勝利后,寧化縣紅色政權——寧化縣革命委員會,在城關基督教堂成立。張志農當選為主席,李名驥任秘書兼宣傳委員,吳祖寬任組織委員兼土地委員,范祥云任財務委員,伊有光任軍事委員,雷必光任赤衛隊長。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城關張家弄黃賢彬家

      7月1日,寧化縣召開了黨的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共寧化特區委,選出了徐赤生、曹發梅、吳祖寬、王子謙、張馥、李名驥、張志農等7人為委員,徐赤生擔任書記,曹發梅任組織部長,王子謙任宣傳部長,張馥任軍事部長。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紅色政權的建立

      寧化縣紅色政權的建立

      紅軍的偉大勝利,開創了寧化革命的新局面,各級蘇維埃政權不斷建立、鞏固和發展,寧化實現一片紅。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淮土劉氏家廟

      1931年11月,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淮土劉氏家廟內召開,省蘇主席張鼎丞主持召開了這次大會,主席會議代表100多人,大會選出縣蘇政府執行委員30多人,大會選舉曹正剛為縣蘇政府主席,張恩崇、張邦富為副主席。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張鼎丞

      福建永定人,時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多次到寧化指導革命工作,1931年親自在寧化主持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楊成武

      福建長汀人,時任紅一軍團十一師三十二團政委,1931年6月,率部在泉上打擊反動民團,為建立和鞏固蘇維埃紅色政權做出很大貢獻。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1933年夏,寧化已建立21個區委和區蘇政府。180個鄉蘇政府,寧化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王盛權

      寧化淮土人,曾任中共寧化縣委副書記、寧化中心縣委宣傳部長,1935年4月,在方田田螺髻堅持游擊戰中被捕,受盡利誘和摧殘,寧死不從,1935年5月英勇就義。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邱洪玖

      寧化湖村人,1931年參加紅軍,33年任澎湃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被捕,威武不屈,在湖村茅嶺英勇就義。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羅家秀

      寧化濟村人,時任寧化縣東郊區婦女干部,1934年12月,為掩護閩贛省蘇機關的紅軍部隊,被捕入獄,受盡了8個月的嚴刑毒打,寧死不屈,于1935年8月,被殺害于城關東門橋頭。

      紅十二軍在寧化

      紅十二軍與寧化地方武裝

      寧化西南半縣武裝暴動的勝利,寧化紅色政權的建立,寧化成了紅軍最鞏固的根據地,1931年間,羅炳輝、譚震林、率領紅十二軍進駐寧化,幫助寧化人民建黨、建政,發展地方武裝,紅色政權日益鞏固、擴大。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羅炳輝

      云南彝良人,時任紅十二軍軍長,1931年率紅十二軍進駐寧化。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譚震林

      湖南攸縣人,時任紅十二軍政委,1931年,率紅十二軍進駐寧化。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張瑞標

      (1907-194年),禾口石碧人,1929年入黨,1930年參加“寧化西南半縣武裝暴動”, 1932年,紅軍獨立第7師在寧化成立,張瑞標率領的寧化獨立團,編入獨立第7師,張瑞標擔任副師長,1934年在武平鐘堡戰斗中犧牲。

      寧化地方武裝配合紅軍主力作戰的主要場所:淮土“三峰寨”,城關“五靈山”,治平“下坪村”。

      東方軍攻克泉上土堡

      第四次反”圍剿“后,1933年6月,臨時中央局決定,紅一方面軍實行分兵作戰,決定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三軍團為基干,組成東方軍,東征福建,擴大根據地。東方軍入閩第一戰于7月4日首戰泉上土堡,經半個月的努力,攻克土堡,計斃敵300多人,俘敵1200余人,繳槍700多支及其他大批物資。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泉上土堡遺址

      1933年7月彭德懷率東方軍入閩,首戰攻打泉上土堡告捷。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彭德懷

      湖南湘潭人,時任東方軍司令員,曾多次到寧化開展革命運動。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滕代遠

      湖南麻陽人,苗族,時任東方軍政委,1933年,在寧化同彭德懷一道指揮攻打泉上土堡戰斗,開展革命斗爭。

      寧化中心縣委的成立

      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為強化黨對寧化、清流、歸化三縣的集中統一領導,1932年春,建立了以寧化為中心的寧化中心縣委,由霍步青同志擔任中心縣委書記,寧化中心縣委歸閩贛省委管轄。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閩贛省委省蘇在寧化

      第五次反“圍剿”期間,1934年6月,閩贛省機關從建寧遷駐安遠里坑,8月,又遷寧化縣城關,此時的閩贛省轄寧化、澎湃、泉上、清流、歸化等5縣的區域。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邵式平

      1933年12月任閩贛省蘇維埃主席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張聞天

      上海浦東人,時任中共中央局常委、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1933年夏至1934年夏,曾二度到寧化指導革命活動,1934年7月26日,在寧化伍氏祠召開的閩贛戰地委員會擴大會上,作了關于"閩贛黨目前的中心任務"的政治報告。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張聞天1934年7月26日,在巡視閩贛省工作時報告的舊址,城關伍氏家廟。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婦女工作的開展與作用

      隨著紅色政權的建立,縣委設立了婦女部,縣蘇設立了婦委會,切實保障婦女權益,婦女們在黨的領導下,很快組織起了婦女連,開展慰問、看護傷病員,擴紅宣傳,擁軍優屬等革命工作。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活躍的青少兒組織

      1931年11月,成立了少共寧化縣委。寧化縣兒童團、少先隊、赤衛軍、青年團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這些青少年組織在保衛蘇區,建設蘇區,參軍、參戰和擁軍優屬及文化生活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少年先鋒隊上前線去》歌詞:

      炮火連天響,戰號頻吹,決戰在今朝。我們是紅色戰士,英勇武裝上前線。用我們的刺刀和槍炮、頭顱和熱血、堅決與敵決死戰!開展勝利以進攻消滅萬惡的敵人,奪取那撫州吉安與南昌等中心城市,蘇維埃的鮮紅旗幟遍全中國,完成革命的勝利!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胡耀邦

      湖南瀏陽人。1932年2月中旬,胡耀邦來到寧化縣參加少共寧化中心縣委成立大會。大會選舉高一致任書記,王昭沛任寧化兒童局局長、赤少總隊總隊長,使寧化的赤少工作走在中央蘇區的前列。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陳丕顯

      福建上杭人。1933年11月上旬,陳丕顯來到寧化縣組織發展赤少隊工作,在寧化組織了10個區,發展1336人加入兒童團,使寧化成為中央蘇區兒童團工作的模范縣。14日,陳丕顯為《紅色中華》撰文,表揚寧化縣的兒童工作。

      蘇區烏克蘭

      由于寧化自然環境優越、土地肥沃,特別是翻身做主后的寧化人民,革命覺悟空前高漲,盡管在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進行經濟封鎖的極端困難條件下,還是念念不忘支援紅軍,支援革命,盡力發展經濟,積聚了比較雄厚的財力,被譽為蘇區的“烏克蘭”。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這是蘇區政府發行的各類債券和借谷票,寧化人民紛紛響應,踴躍認購,支援前方。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為了壯大蘇區經濟,蘇區還發行了多種類型股票。

      軍民同心協力修橋鋪路,改善交通條件,這是禾口紅軍橋舊址,橋墩上刻有“紅軍萬歲”的字樣還清晰可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寧化還辦起了20多所紅軍醫院和20余所診療所,不僅為紅軍治病傷,還免費為老百姓看病。

      擴紅模范區

      為鞏固和發展蘇區,保衛紅色政權和土地革命果實,寧化人民以最大的革命熱情和最踴躍的行動,參軍參戰,取得了擴紅工作的巨大成績,全縣參加紅軍的人數達到13000多人,成為中央蘇區“擴紅”典范。

      紅軍長征從這里出發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三、第五軍團(紅軍第一方面軍,亦稱中央紅軍),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發,開始戰略性大轉移......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關于紅軍長征出發地的注釋

      寧化壯士 血灑湘江

      1934年11月,我中央紅軍進行戰略大轉移,在廣西湘江戰役中,與十數倍于我軍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終以折損過半的慘痛代價突破了湘江,此次戰役我寧化兒女犧牲了近一個師,寧化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

      紅軍長征后,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對寧化蘇區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而我英勇的寧化兒女,仍堅持革命,斗志不減,分別轉戰于閩贛邊境和武夷山脈、大山叢林中,堅持戰斗,成為中央蘇區8個紅旗不倒縣之一。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毛澤覃

      湖南湘潭人,時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1934年8月首率紅軍部隊進駐寧化,當年紅軍長征后,留下堅持游擊戰爭,率部轉戰閩贛邊界崇山峻嶺。

      1935年1月26日,閩贛省委、省蘇、省軍區機關和部隊轉移時,再次遭敵伏擊,傷亡110余人,突圍的部分紅軍與28日到達安遠。

      紅軍長征后,寧化縣委、縣蘇及寧化游擊大隊,在此,堅持了半年的游擊斗爭,35年5月,遭敵襲擊,經激烈戰斗,突圍無效,大部分同志光榮犧牲在此。

      功高卓著、英名永存

      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寧化英雄兒女不惜以自己的青春、熱血、生命相許,在腥風血雨中奮戰沙場,前赴后繼,譜寫出一曲曲英雄贊歌,為寧化人民留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先輩的光輝業績,與山河常在,與日月同輝。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寧化縣革命歷史紀念館(林正添 攝)

      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后人發揚革命傳統,縣、鄉、村各級政府都先后建立了革命的紀念性建筑,成為人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

      軍號譜

      紅色寧化:曾是蘇區烏克蘭 今為客屬祭祖地

      了解完寧化的紅色文化,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人文寧化。千年古縣,人文薈萃。寧化還是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故鄉,也是舉世聞名的客家祖地。從1995年起,將每年的10月定為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月;“石壁客家祭祖習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除了石壁客家祖地,寧化天鵝洞國家地質公園、東華山省級森林公園、下曹村明清客家古屋群、寧化第一高峰雞公崠、河龍下伊水南廟等旅游景點也是你不該錯過的客家風情。 

      客家祖地寧化石壁

      寧化石壁客家祖地,地處閩贛交界的武夷山東麓,福建寧化縣城西22公里(新路十來公里)處的石壁鎮石礕村。“北有大槐樹,南有石礕村”,石壁是客家搖籃、客家人的祖地。石壁正是由于其在客家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受到客家人及史學界的重視、仰慕,以致視為"圣地"、"圖騰"。近年來海內外客家人、學者、新聞界人士紛紛前來尋根謁祖、考察研究。

      寧化天鵝洞

      天鵝洞群地質公園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脈東麓,總面積248平方公里。天鵝洞群風景區是福建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現已開發可供游覽的是以洞內垂直景觀發育之風采、鐘乳石造型之美、分布之密為福建溶洞之冠的天鵝洞。

      下曹村明清客家古屋群

      據《曹氏族譜》記載,下曹村始建于南宋德祜元年(即公元1275年),迄今已有730多年歷史,現存的古民居群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建筑時間距今約兩百多年至五百余年之間。走進下曹村,“皇封正四品”、“曹氏祖屋”等古名居錯落有致,保存完好。當年還駐扎過紅軍紅一軍團和紅九軍團等部隊,至今還保存著17條紅軍標語。

      寧化第一高峰雞公崠

      位于治平畬族鄉高峰村,海拔1389.9米,為寧化縣最高峰,因山的頂峰似雞冠,而得名雞公崠。原始森林、連片竹林、大瀑布、紅豆衫、高山灌木、高山草甸被稱為雞公山的六大自然景觀,素以“山明水秀、泉清林翠、氣候涼爽、風景幽奇、別有天地”而馳名。

      河龍下伊水南廟

      “水南廟”始建于宋代,供奉宋朝時解運河龍貢米進京作出重大貢獻的伊盆夫婦,故又稱“伊公廟”。該廟幾經圮毀、修建,現存建筑為清代嘉慶24年(公元1819年)重建,磚木結構,仍保存宋時廟宇布局,廟內壁嵌記載歷代修廟始末的碑文八塊,近千年來,香火不斷。

      社背土樓

      位于寧化縣城郊鄉社背村,離城15公里,海拔786米。土樓于1939年建成,為典型的方形客家土樓。居住在土樓內,冬暖夏涼,空氣清新,絕少見到蚊蠅。土樓周圍山高林密,梯田環繞,遙遙相望的村舍青墻黛瓦,構成了一幅古樸典雅的田園風俗畫卷。

      延祥明清古建筑群

      位于泉上鎮境內,又稱“九龍寨”,這里有“五里橫排十里嶺”之稱。村寨歷史上人才輩出,從明代以來,這僅300余戶的山寨竟先后出了160余名的舉人及秀才。山寨地勢險要,構筑布局雄偉,寨中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傍山面布。該村生產的“延祥茶”還是古代進貢皇上的“貢茶”。

      黃慎紀念館

      黃慎紀念館位于寧化縣翠江鎮紅色巷4號,紀念館為磚木結構,南方民居風格,是典型的清代建筑。該屋清代建成,曾經多次修葺,仍保持其古樸風貌,現已列入寧化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慎,原名盛,字公懋、恭壽,號癭瓢、癭瓢山人,東海布衣,寧化人,清代著名畫家,中年后寓居揚州,躋身于“揚州八怪”之列。 

      東華山省級森林公園

      位于石壁鎮與濟村鄉交界,山頂海拔高度1148米。山上樹木蒼翠,物種豐富。在海撥650-900米之間由針闊混交林組成的林海遠看似蘑瞰寧化、石城兩縣全貌。山上有名聞閩贛兩省的三仙祠、東華山寺和福林寺,四季游客絡繹不絕。在東華山森林公園內還溪源大峽谷、沙背排瀑布群、隆陂河以及隆陂人工湖等自然風景。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