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寧縣溪口鎮楓源村公路兩旁被收割后的稻田像地毯一般平整。“這些田塊里,種的全都是雜交水稻制種。”今年52歲的丁紹文是溪口鎮半元村人,1990年開始從事制種,現在是文軍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也是一位種子經紀人。
眼下,他手上有100多位種田能手作為“下線”,總共管理600多戶農戶,制種面積達8000多畝。
在建寧,像丁紹文這樣的制種經紀人有153名。建寧是中國稻種基地的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種子生產基地,全縣有耕地27.56萬畝,目前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13萬畝以上,種子年產量2500萬公斤以上,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0%左右,占全省的80%以上。今年7月,建寧水稻種子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這也是全國唯一的水稻種子地理證明商標。
一個小縣,水稻育種規模為何如此之大?這還得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當時,建寧先后選派了近千名農民和農技人員到海南學習雜交水稻制種。“建寧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很適合制種。”建寧種子管理站站長余添發說,建寧縣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讓建寧農民選擇了水稻制種這一產業。自1975年開展雜交水稻育種產業以來,建寧縣制種農戶經過多年的培訓和生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累計生產了4億公斤雜交水稻種子。
發展遇亂象
雜交水稻制種是一項技術活,與水稻種植有很大不同。
“在制種過程中,不同的品種父本播下去后,母本多久后下地很有講究,如果錯期拿捏不準,就會造成花期不遇,進而減產。”丁紹文說,90年代初,這樣的問題經常出現,許多農戶血本無歸。
除了技術方面的風險,種子市場也并不平靜。
種子生產企業需要辦理《種子生產許可證》,并按照許可的生產范圍進行生產。建寧縣農業局副局長高岱介紹,2006年,種子企業改制后,許多的種子企業、種子生產合作社、制種經紀人看準了建寧市場,但問題也接踵而來。
首先,一些制種經紀人采用不正常手段侵占他人的種子生產基地,造成插花串粉,嚴重擾亂生產秩序和生產安全;此外,一些無證種子企業實際制種品種與合同約定不符,造成制種產量低、制種戶損失慘重等一系列問題;還有些無證種子企業不嚴格履行合同,無故不收購種子、減少收購數量或拖欠種款,導致制種戶利益受損。
2013年,建寧縣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后,這些亂象開始出現轉機。為規范種子生產行為,保障企業和農戶的合法利益,促進制種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縣制定出臺《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管理辦法》,維護基地生產秩序。
“現在,不論是企業、合作社或是經紀人,都得持證上崗。”高岱說,目前,縣里的59家種子企業依法辦理了生產許可證,其中省內9家、省外50家,中種集團及其13家子公司、隆平高科、荃銀高科等知名種子企業也長期在該縣建立種子生產基地。國內知名種子企業的入駐,也帶來了先進技術和人才。例如,禾豐已經建有全省首個種業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入駐了兩名院士級專家和江西省超級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等多個專家團隊,擁有知識產權品種21個、自主研發選育品種12個。
突圍有高招
12月9日一早,在建寧縣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就開始忙著包裝銷往云南的雜交水稻種子。
“得益于縣里產業化的發展策略,這幾年我們公司發展很快。”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仁輝說,2014年,公司與印尼進行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技術合作。經過幾年的成功試種,今年年初,公司已銷售5000多公斤種子到印尼。
禾豐是建寧唯一一家集雜交水稻種子研究、生產、加工、經營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種子企業。公司擁有制種基地2萬余畝,年生產雜交水稻種子500多萬公斤。禾豐種業的發展,正是近年來建寧縣推動種子產業轉型發展,加快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建寧縣積極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在全國率先制定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從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等方面推動種子產業轉型發展。一方面整合糧食產能、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推進高標準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一方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種子產業集聚發展;一方面大規模、全程化推進機械化發展,目前,建寧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5.1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1.2%,居于全省領先地位。
“眼下正是種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抓住了機會,不僅企業可以邁上新臺階,建寧種業也將大步前進。”吳仁輝說。
責任編輯:林航
- 建寧縣一寸黨支部書記 多次利用公款購買香煙2016-09-2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