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明市堅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近日,國家發改委將我市探索生態保護制度創新列為全國典型模式案例。隨著改革與發展的持續深化,三明林改效應正更好地得到顯現。黨的十九大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三明林改,立足機制創新,追尋制度建設的最終目標,推動集體林權制度適應新時代的林業發展和林農致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需求,譜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篇章。
立足機制創新,林地“三權分置”突破瓶頸
三明作為全國林改的先行區,2002年起按照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展了林改,并于2005年底在福建省率先完成了明晰產權的主體改革任務。“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改革持續深化,內涵不斷豐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條以機制創新為鮮明特點的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的報告中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三明林改面臨持續深化、加快推進的新機遇。
沙縣小吃聞名全國,當地有非常多的農戶外出經營小吃,分配到戶的林地怎么管理,如何經營,這成為大家關注的事。這里有個西霞村,全村435戶、1651人,在上一輪林改中,村集體林權已明晰到戶。但林權結構分散、面積較小,特別是外出做小吃的農戶家中林地無法經營。3年前,一家由村委會和全體村民聯合成立的林業經營股份公司,推動了村集體林地的“三權分置”,通過多種形式取得林地經營權,逐步實現了規范管理、規模經營。外出做小吃的農戶樂意把家中林地交給村里的這家公司經營管理,實現了“地生金”。
古話說,分合有度。林改的“分”,體現了廣大林農的創造力和智慧。林改激發了林農和農村的活力,帶來了勃勃生機。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分山到戶后出現了林地碎片化經營、效益不高等問題。新一輪林改如何推進?對癥下藥關鍵在“藥”怎么下。林業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都決定了它必須具有一定規模才能產生更好效益。但要實現“分”的基礎上的新一輪的“合”,顯然靠行政命令不行,必須應用市場手段、經濟手段作推手。
將樂縣有個上華村,村有林地,村中還有外面大公司的林地,林區管理就變得復雜起來。后來村企協調,打破所有制限制,由大公司、村集體和林農三方以資金、林地、林木折股合作,成立股份制營林公司,林農代表參與公司經營,同股同利、按股分紅。目前,共營林2.75萬畝,每年收益約110萬元,林農每人年均分利近1000元,村集體由空殼村變成村財收入近80萬元,實現村、民、企三方共贏。
山還是那個山,林還是那個林,但機制創新后,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都產生了質的變化。我市推動新一輪林改,在鞏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基礎上,積極搞活經營權,開展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培育試點工作,引導林農以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形成了家庭林場、股份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林農”、林業托管經營等5種模式。目前,全市累計建立各類林業經營組織2292家,經營面積占全市集體商品林地面積的54.1%,平均每家經營面積達4000畝。
立足機制創新,林業金融專業化運作形成地方特色
曾經有一位林農說道,青山變為金山,金融服務是灌溉山林成長生財的一道活水。
我市成立了各類性質的林權收儲機構,承擔林權抵押貸款評估、擔保收儲兜底等功能,配套建立了資產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快速處置、收儲兜底等“五位一體”的風險防控機制,分散化解風險。
資產評估方面,由林權收儲公司參與評估,解決以往的高估、冒估問題。林權監管方面,委托管護公司、國有林場等第三方進行管護,并利用無人機、監控設備等現代設備,防止人為砍伐和破壞帶來的風險。快速處置方面,引進了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處置,資產管理公司如果市場拍賣流拍,收儲公司進行收儲。并在全國首推林貸15~30年期,像還房貸一樣按揭還款的林權按揭貸款新產品。目前,全市累計發放林權按揭貸款8.4億元。
從市場需求方的第一需求入手,推動林業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我市在深化林改進程中,設計了一款“林權支貸寶”,服務林改流轉交易,采取“支付保證+林權按揭貸款”模式。買方交50%首付到銀行保證金專戶,同時向銀行和林權公司申請按揭貸款,所有款項到齊后由銀行支付給賣方,就像二手房交易一樣。目前,全市已辦理林權支貸寶貸款28筆、金額6360萬元。近3年來,全市林權流轉3930起,面積74萬畝,交易額14.6億元。
改革整體推進,我市持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不久前,市政府就出臺了“林權抵押貸款森林綜合保險實施方案”,以改善林業投融資環境,豐富林業金融的服務內涵,讓金融活水更好地滋養綠水青山。
立足機制創新,建立深化林改制度
綠色是三明的底色,全市林地28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1.65億立方米,林改的品牌效應正在擴大。梅列區洋溪鎮飽飯坑村,這個村可不簡單,出了奧運會舉重冠軍。如今,有個叫“福林貸”的普惠林改金融產品,又給這個村子帶來了福氣。短短近一年時間里,村子的林農就通過“福林貸”從中獲得了共幾百萬元的資金,農戶用這些錢來發展生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福林貸”受到各方的關注,它的亮點還是機制創新。通過村委會牽頭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設立林業融資擔保基金,林農向銀行申請貸款,由合作社提供擔保,林農再以其自留山、責任山、林權股權等林業資產為合作社提供反擔保。今年三明全市計劃發放“福林貸”10億元以上,覆蓋全市80%以上符合條件的建制村。
目前,我市還積極探索如何促進社會資本進入林權流轉的方法途徑,積極創新社會服務體系,搭建三明市林權交易中心、三明市林業金融服務中心等平臺。探索重點區位林贖買機制,對重點生態區位林進行贖買、改造提升,推進生態保護系統化,目前已在2個縣(市)贖買重點區位林4.8萬多畝。
建立制度,這是改革的最終目標。從林權明晰,到釋放林權紅利,再到共享林改成果。我市在探索中不斷固化那些有利于林區發展,有利于林農增收的經驗,做好全國林改先行區應做的事,推動林改繼續深化拓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三明變成更為生動的實踐。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快訊!三明萬壽巖成功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7-1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