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特色教育發展紀實
折翼天使 逆風飛翔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特色教育發展紀實
●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
冬日里,溫暖的陽光灑下,一縷縷如絲般,輕撫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別致的教學樓上,折射在嶄新的籃球場上,映照在“快樂成長、有愛無礙”的校園文化墻上……藍天下,一群看不見燦爛陽光、聽不到親人呼喚、說不出心中渴望的“折翼天使”們,在煥然一新的校園里嬉戲、玩耍。他們在這所美麗的校園中,學習文化知識、做康復訓練、培養藝術特長、掌握一門手藝……這里的老師每一次耐心的教導、每一個溫暖的笑容、每一份真摯的關愛都沁潤著孩子的心靈,愛讓他們羽翼豐滿,逆風飛翔。
荒坡上建起“心靈花園”
1991年,坐落在麒麟山上的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在當時還是一片長滿野草的荒山,牛羊來這里吃草,不時有蛇從草間游過。即使現在,從馬路邊順著小路走上去,至少也要半個小時腳程。
“荒坡就是一個大坑,周圍全是菜地,農民放牛放羊的地方。每逢下雨天,我們就只能光著腳、提著鞋走這段路,到辦公室時褲腳上全是泥。”回憶起籌辦學校之初的艱辛,黃金蓮很是感慨。1991年,市教育局領導找到黃金蓮,讓她挑起重擔,擔任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這一待就是22年。
同年,和黃金蓮一同參與學校籌建的,還有福建省首批師范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李勤、羅忠清、吳毓清、駱林平4人。
“當時我們市里沒有特殊教育學校,聾生、盲生都要到200公里外的福州、古田等地上學,而且每年只有兩三個名額。想想這些孩子,我們4人便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參與建校。”現任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勤篤定地說。
租借辦公場所、平整學校場地、搬運教學物資、制定學校管理規劃、申請市里政策支持、爭取學校建設經費……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春節,學校第一幢綜合樓終于拔地而起。
學校建好了,可沒有學生,學校9月份如何開學?參與籌建學校的幾個老師心里都很著急。于是7月,黃金蓮便帶著老師們走村串戶,跑遍12個縣(市、區),動員有聾啞孩子的家庭送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
“當時,還有很多家長思想老舊,不愿讓孩子上學,招生工作開展起來頗為費勁。其中,將樂縣一個叫江華的盲童,家境貧寒。上學,對他來說更是一種奢望。當天,我趕往他家,告訴他可以免費入學,這個孩子突然‘撲通’一聲跪下,淚流滿面地對我說謝謝。”憶起招生時的坎坷,黃金蓮記憶猶新。
就這樣,在學校老師們地毯式的招生下,1992年9月14日,三明市聾啞學校正式開學,第一批28個聾啞孩子第一次走進校園。如今,26年過去了,一片荒地逐漸被綜合樓、餐廳、教工宿舍、愛心樓學生公寓、盲生樓、百米塑膠跑道、籃球場、綠地所覆蓋,這座花園式的學校便成了“折翼天使”們最美的“心靈花園”。
點亮特殊孩子“藝術星空”
12月5日,在學校藝術教室這一頭,一幅幅色彩明麗的絲帶畫、一串串精美細致的串珠飾品、一張張栩栩如生的藝術剪紙、一件件大氣磅礴的書法作品堆滿了教室的各個角落。在這里,孩子們靜下心來,在無聲或是無色的世界里,用一雙巧手編織著屬于自己的彩色夢。
今年18歲的吳心茹,是一個靦腆的初三女生,因聽力障礙,戴上了人工耳蝸。“來學校前,我害怕見陌生人,害怕和人交流,不愿開口說話,來到學校后,語訓班的陳雪梅老師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開口說話,花了整整2年時間,我終于能清楚地說出完整的句子了。”從普通學校轉入特殊學校,綻放在吳心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喜愛手工剪紙的她也變得越來越自信。9月27日,在她耗時一個多月的練習下,她的剪紙作品“祝福祖國”榮獲市第七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剪紙比賽一等獎。
在學校“點亮星空藝術團”舞蹈教室另一端,身著黑色練功服的聽障孩子們排著隊形、踩著節拍、跟著老師做出一個個靈動的舞蹈動作……舞臺的角落,藝術團團長趙麗琴用手語、表情、肢體動作,表達音樂的情感和節拍,充當學生們的“耳朵”,帶領他們完成舞蹈。
17歲的湯楚文是一名聽障生,她比吳心茹早一年來到學校,現在已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了。從她9歲踏入校園舞蹈教室的那一刻起,她就被老師優美的舞姿深深吸引。
自那時起,她就加入了學校“點亮星空藝術團”,跟著老師一點一滴地打好舞蹈基礎。說到老師,想到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湯楚文用手語不停地比劃著:“我也想像老師一樣翩翩起舞,想考進自己理想的大學。感謝老師,感謝學校讓我重獲自信與快樂。”
“舞蹈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他們的潛能。此次這群孩子表演的舞蹈節目《綠葉對根的情意》還榮獲了福建省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談到舞蹈帶給聽障孩子們的改變,趙麗琴欣慰地說,“老師就是學生的耳朵、梯子,幫他們聆聽美妙的旋律,送他們通往藝術的世界。”
26年來,學校重視藝體教育,以興趣小組建設為抓手,助推特殊學生多元發展,學校還被中殘聯、教育部授予“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至此一片美麗的“藝術星空”在特殊孩子心中蔓延開來……
編“折翼天使”職業翅膀
“這個物體的投影、暗部都要鋪好色。這里要把物體塑造得更加細致,盡量詳細一點。最后還要強化一下主體物,凸顯出畫面的和諧性……”12月5日上午,在學校的美術班上,美術老師劉明正不斷地打著手語指導學生畫好素描。
劉明不僅是學校的老師,還是第一屆從學校畢業的聽障生。從小喜歡畫畫的他,1992年來到學校后,就跟著啟蒙老師鄧日昌學習畫畫。在他的努力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幫助下,2002年,劉明成了學校第一位考上大學的學生。
“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們老師比他更激動,更開心。”當時還是劉明班主任的李勤感慨地說。
2008年,懷著對學校的感恩之情,劉明重返學校任教,成為了學校唯一一位聽障老師。
“我和這些孩子們的語言是相通的,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手語他們都更能理解,對他們的幫助也更大。”劉明比劃著。在他的專業輔導下,一批又一批美術聽障生走進了大學這座他們夢寐以求的“象牙塔”。
幫助殘疾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這是學校職業教育發展的立足點,也是學校給予學生的殷切厚望。除了美術專業,學校還開設了烘焙、按摩、針織、皮具制作、帽子加工制作等10個職教專業。
第一屆從學校畢業的視障生江華,現如今憑借自己按摩的手藝,創立了“華一盲人推拿中心”,幫助了學校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夢想。
“我們學校不僅重視隊伍建設,定期輸送職業課教師外出培訓,提高技能,還招募了一批愛心人士走進校園進行義務支教。此外,學校還積極為學生開拓就業門路,依托福建鴻博、三明宏源、福建榮冠帽業等企業,搭建學生技能實訓平臺,提高殘疾學生就業能力。”李勤告訴記者。
聽不見音樂,卻可以用舞蹈演繹音樂的靈魂;說不出聲音,卻可以用手語表達自信的笑容;看不見色彩,依舊可以描繪大自然的五彩繽紛……26年來,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逐漸從只面向聽障、視障學生,發展成為聽障、視障、智障、自閉癥等四類特殊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并初步建立了從學前到職高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這所美麗的“心靈花園”,讓殘缺的花朵幸福綻放。然而,三明市特殊教育仍在路上,“折翼天使”們仍將逆風飛翔……
責任編輯:黃仙妹
- 三明白沙派出所:踐行“楓橋經驗”就是要不怕麻煩2019-03-29
- 給力!三明警方再戰“炸街族”,還城市安寧!2019-03-28
- 首個無人值守賓館登陸三明!撲面而來的未來感!2019-03-28
- 三明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9-03-28
- 三明100多名老人共被騙450余萬元,只因輕信這件事……2019-03-27
- 三明市“六最”營商環境對標活動取得成效2019-03-26
- 三明市重點整治農資市場 確保農業生產安全2019-03-25
- 每人每月提高5元!三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調整!2019-03-22
- 好消息!三明等閩西南五地市有望建城際軌道!2019-03-22
- 三明外灘一號一戶主房頂漏水5年 天花板大面積滲漏2019-03-22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給力!三明警方再戰“炸街族”,還城市安寧!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