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間”開到家門口 留守兒童的媽媽回來了
在文強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蔡文強的妻子陳穎麗一邊做淘寶客服,一邊帶孩子。
下午放學,馬青把孩子接到建寧物流園萬通鞋廠生產車間。
在建寧物流園萬通鞋廠,馬青在機臺上忙碌著,孩子在一旁做作業。
在山區小縣建寧,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在外打拼,不得已讓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在外打拼的時候,她們日夜牽掛著孩子。為了給孩子更多關愛,把家庭照顧得更好,不少外出創業者毅然決定把愛帶回家,把技術帶回家,讓家變成溫暖的港灣。
“淘寶媽媽”愛在身邊
5月25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建寧縣溪口鎮農村淘寶店店主李婷就起床了。她為兩個孩子準備早餐,孩子們吃完早餐,她送孩子上學后,來到店鋪,打開電腦,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些平常又簡單的事情,對于返鄉農民工李婷來說,感覺特別幸福。
“六一快到了,我給孩子們買節日禮物。”“淘寶媽媽”李婷乘收貨、盤貨的空余時間在網上為孩子選購書籍,作為節日禮物。
今年33歲的李婷,早些年和丈夫余萬斌到廈門打拼,在此期間,她在廠里做過技術、銷售,擺過地攤,開過店鋪,能掙錢的活她都做了一個遍,生活非常不易。
“我去廈門打工時,女兒才10個月。”李婷回憶道,剛去廈門的第一個星期,由于太想女兒,每晚都失眠。
2013年,伴隨著小兒子余皓宇出生,李婷一家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年底,他們回到家鄉建寧。回家后,全家人都沉浸在快樂之中,但問題也接踵而來:在家沒收入,怎么辦?
不久后,當地押運公司招聘人員,丈夫余萬斌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女兒上小學,兒子讀幼兒園。”李婷說,她和丈夫得有一個兼顧家庭。在這期間,李婷找了很多工作都不合適,只好在家里安心帶孩子。
2014年,建寧電商產業興起,當地的建蓮、黃花梨、黃桃等特色農產品在互聯網上俏銷。縣里為返鄉人員開辦培訓班,李婷先后參加了三期電商培訓。
2016年,李婷在建寧電商產業園注冊了一家名為綠色家園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營農特產品。同時,農村淘寶的工作人員也找到李婷,讓她加盟農村淘寶。“當時,我在溪口鎮里租了個店面,又有倉庫,就把農村淘寶弄起來了。”李婷說。
淘寶店開起來了,收入穩定了,李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孩子上。李婷說,現在兒女的行為習慣越來越好,連小兒子也會幫忙做些簡單的家務。
目前,建寧像李婷一樣從事電商的“淘寶媽媽”有1000多人。“電商平臺的搭建,不僅讓當地的農特產品暢銷市場,還為返鄉人員搭建就業平臺。”建寧縣工信局副局長代文明說,近三年,該縣開展電商人才普訓班、提高班、孵化班、專題培訓班、沙龍講座等52場,參訓人員達8000余人(次);開展返鄉人員電商創業座談會、交流會等13場,引進高級電商人才31人。
“媽媽車間”讓愛回家
家就在工廠,工廠就是家,孩子、父母在身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心里踏實。這樣的生活,就是返鄉人員柯建平想要的。
今年39歲的柯建平,來自建寧縣伊家鄉。10多年前,柯建平加入外出務工的隊伍。他在泉州鞋廠,做過工人,也做過管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家人租在一小間房子里。一年又一年,在外的漂泊感始終困擾著他,尤其是家里遇上急事他回不去,心里難受。再加上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年紀也越來越大,他回鄉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2016年,柯建平決定把外面的資源和技術帶回老家建寧,在家里繼續做鞋子的代加工,同時兼顧家庭。
當年年底,柯建平在家鄉建寧創辦了萬通鞋廠,為很多像他們一樣,有家庭要照顧,又要謀生計的寶媽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廠里的女工人把這個廠叫作“媽媽車間”。
返鄉人員馬青是“媽媽車間”中的一員。
“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就來廠里上班。”馬青說,每天早上,一般7點半就能到廠里,中午回家一下也很早過來,除了在家就是在廠里,兩點一線,很有規律。孩子們放完學就會到廠里做作業,自己還能順便監督一下。
馬青告訴我們,她每天做工的時間超過了10小時,有時候還會把活帶回家干,在把家庭照顧好的同時,她已經成為廠里的骨干,平均每個月都有3000多元進賬,多的時候還能達到5000元一個月。
“周末,這里就是一個臨時課堂,10多個孩子在廠里做作業,媽媽們邊做工邊監督,非常熱鬧。”柯建平介紹說,現在廠里有30多個工人,基本上都是“寶媽”,廠里用工靈活,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很多女工周末為了多掙點錢,也會帶孩子過來廠里做作業。
在建寧縣,告別異地打工生涯,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的還有很多人。
和柯建平一樣,溪口鎮高圳村返鄉創業青年蔡文強,大學畢業后在電腦公司上過班,干過醫藥銷售員,開過食雜店,還在淘寶上賣過童鞋,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蔡文強說,在外創業,父母孤單留守,他的心總是空落落的,找不到歸宿感。
2017年,蔡文強帶著原有的資源返鄉創業。“當時,老婆懷孕了,外面照顧孩子不方便。”說起把公司帶回家鄉的事,蔡文強十分感慨。
文強服飾的生產車間,招收的大多是要工作帶娃的媽媽。
“在這里做事是計件的,有事可以先走,方便照顧孩子。”32歲的返鄉媽媽柯桂金說,自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9歲,小兒子才兩周。前些年,柯桂金在泉州的服裝廠上班,做事的時候總想著孩子。現在家門口就掙錢,還能帶娃。
“早晚可以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廠里吃飯,很方便。”一旁的“寶媽”肖榮嬌接過話茬。
在文強服飾廠,有的縫紉機旁邊會放在幾本課本、作業本。“放學了,很多媽媽們會讓孩子們在自己身邊完成作業,她們可以邊做事邊輔導他們功課。”蔡文強說,現在廠里的工人家里有啥事,走回去也就十來分鐘,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干活時心里也踏實。
為了更好地幫助返鄉人員將愛帶回家,近年來,建寧縣工信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婦聯等部門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為返鄉人員,創造條件,吸引農民返鄉,留下來,富起來。
據了解,建寧縣開辦的“媽媽車間”“媽媽工廠”等微小企業已有60多家。
采訪感言>>>
對于農民工來說,背井離鄉,在外打拼,夫妻、孩子、父母天各一方,雖掙錢但難替代親情的失落。
連日來,記者走進建寧縣企業生產車間,采訪返鄉農民工,尤其在與其中的一些返鄉女性農民工聊天時發現,她們返鄉工作,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可以掙錢,還能照顧家庭,她們覺得很溫暖,很幸福。
建寧縣的“媽媽車間”讓一些幸運的母親不必再忍受分離的痛苦。“在泉州那邊做類似的工作,每天收入可達200元,在建寧,每天只有100元至150元。在家里雖然掙不了外面那么多錢,但有歸屬感,而且消費更低。”媽媽們希望政府能在物流、招工等問題上多出些政策,從而擴大工廠的規模,為更多的媽媽提供就業機會,免除后顧之憂。
記者了解到,建寧縣2017—2018學年,全縣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有1074人,比上一年度的1162人,有所下降。隨著“媽媽車間”的開辦,越來越多媽媽們返鄉就業,留守兒童數量還會將下降。
責任編輯:黃仙妹
- 三明尤溪縣舉辦愛心助學活動關愛困難學生、留守兒童2019-05-24
- 教唆他人酒后駕車 建寧好哥倆雙雙獲刑2019-05-15
- 建寧:5個貧困(空殼)村獲贈100萬元扶貧資金2019-05-07
- 用真情點燃留守兒希望 三明志愿者用心服務兒童村2019-04-30
- 建寧:閩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序時推進2019-04-09
- 福建省4.78萬名農村留守兒童 全部落實監護責任2019-03-19
- 三明建寧縣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9-02-25
- 首批!三明這個示范園獲評國家級,看看厲害在哪!2019-02-13
- 建寧上坪村:文化活了,古村迎新生2019-02-03
- 建寧縣文明辦聯合愛心企業開展慰問身邊好人活動2019-01-3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速擴散!三明尤溪縣這些人被公開通緝!涉嫌詐2019-05-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