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七項政策措施助力氟新材料產業快馬加鞭
6月20日,三明出臺七項政策措施,支持氟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
目前,氟新材料已成為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新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所需的配套原材料,對促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出臺專項政策措施,旨在充分發揮三明螢石資源優勢,通過加快高端無機氟化物、新型含氟制冷劑、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細化學品產業發展,填平補齊氟新材料產業鏈,推動產業聚集發展。2019年、2020年,分別計劃實現產值50億元、80億元,年稅收增長10%以上。單個企業完成上繳地方實得稅收比上年度增長10%以上,兌現相關扶持政策。
管控資源保障生產。螢石采礦和精粉加工企業不得超過批準的年生產規模進行生產,推進礦產資源向三明優勢企業集聚,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銷售到區域外的螢石采礦和精粉加工企業,不再享受三明各項獎勵和優惠政策。對已探明儲量但尚未辦理采礦權的螢石探礦權,支持市縣兩級成立的國有礦業公司按市場化運作進行收儲。對現有采礦權證,除已配置給下游加工企業的外,若采礦權到期的,支持市縣國有礦業公司與采礦權人協調,按市場化運作進行收儲。
支持新上產業鏈項目。對符合產業政策的重點氟新材料產業鏈項目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新建項目:新引進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企業注冊地在三明,由項目所在地政府制定“一企一策”予以扶持。技改及擴建項目:對技改完工投產的氟新材料企業,按相關文件規定,對其上繳稅收地方實得財力增量部分的40%實行獎勵,獎勵資金專項用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對列入省級技改項目庫中的氟新材料企業,優先申報省級技改基金和專項技改獎勵資金。
加大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按照全市氟新材料產業“一區四園”的總體布局,即三明市氟新材料產業聚集區,建設三元黃砂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明溪氟新材料產業園、清流氟新材料產業園等4個專業園區。4個氟新材料園區企業產生的稅收增量地方財力實得部分,扣除獎勵給企業之外部分,50%返還給園區,用于公用設施項目建設。
推動建立企業聯合體。改革氟化工協會運作模式,以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形式,促進項目策劃、招商引資、人才培訓、行業診斷等方面工作的開展。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在產業鏈上下游產品互采互購、科技研發平臺共享、安全應急救援隊伍共建等方面,采取政府補助、受益企業有償接受服務相結合的形式,為園區企業提供公共服務。
拓寬項目融資渠道。鼓勵氟新材料優勢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規模,優先納入省、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推動其到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將鼓勵類氟新材料產業項目列入金融機構重點支持范圍,鼓勵開展股權、自主知識產權質押等信貸業務。充分發揮已設立的明氟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的作用,擴大基金的規模,推動基金公司采取帶項目、帶研發團隊的方式與三明進行合作,撬動更多的社會投資,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
支持產業研發創新。鼓勵龍頭企業設立新型氟新材料產業研發基地,對氟新材料行業新認定的省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200萬元。積極鼓勵和引導氟新材料企業整合技術資源建立研發中心,對獲得市級、省級、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氟新材料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30萬元、100萬元。對符合條件并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氟新材料企業,在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內按照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推進產業人才聚集。定期制定和發布三明年度緊缺急需的氟新材料產業人才引進目錄,對引進到企業工作的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的緊缺急需產業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每月3000元、1500元和500元的補助;對新引進和新評定的高級技師、省級以上技術能手的產業人才,給予每人每月500元補助。(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 通訊員 陳永昱)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尤溪一八旬老人雇人砍伐自留山樹木58株,2019-06-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