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全幸雅)據將樂縣衛生健康局統計,2018年,將樂縣鄉鎮衛生院門診人數比2017年同期增長8.97%,基層衛生院就診率上漲11%,住院人數卻下降了21.67%。
“這組數據看似矛盾,實則并非如此。”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謝家杰說,過去,由于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村民缺乏疾病控制預防意識等原因,鄉鎮衛生院就診率基本趨于穩定,歷年住院人數更是只升不降。
轉變始于2017年底。將樂開啟健康將樂建設,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搭建“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引導居民提升健康素養等措施,切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副縣長肖玉琴介紹,健康將樂建設實際上是將樂醫改的第三階段。“前兩個階段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第三階段旨在讓老百姓少得病、預防得大病,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這,與近日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要求相契合。
資金從哪來到哪去?
構建全民健康的醫保制度,實現多方共贏
2012年,三明市醫改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改革,近年來在全國率先改變過去根據醫療服務量撥付醫保資金的做法,每年給每個縣總醫院確定醫保包干總額,明確健康促進經費可從醫療機構的成本中列支。
2018年,三明市統籌包干結余1.36億元,包括將樂在內的6個縣(區)結余超過1000萬元。健康將樂建設40%的資金來源于縣財政,60%的資金就來源于醫保包干總額的結余部分。
把醫保包干剩余資金轉變成健康促進經費,醫院和醫生怎么看?
“院方樂意。”縣總醫院院長聶立雄說,健康將樂資金統籌用于醫務人員的績效獎勵、健康教育隊伍的組建、醫療設備的完善、全民健身氛圍的營造等方面,能有效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水平,間接提高醫院收入,還有利于促進居民健康。眾所周知,防病比治病省錢,居民健康水平上去了,用于治病的醫保資金少了,剩余資金進一步反哺醫院建設,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環。
從醫生的角度看,這一舉措實質上是建立了一套醫生通過服務基層百姓、參與疾病預防也能獲得績效工資的內在激勵機制。
2017年,將樂形成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所為基礎的一體化格局,以醫保資金支撐健康促進工作的薪酬制度。去年開始,縣總醫院醫護人員每個月開展2次基層巡診坐診、健康講座等活動,讓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
縣總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肖少輝說:“總醫院把醫務人員的具體工作量化為切實的工分,不同級別醫務人員、不同工作類別工分數都不同,比如,主任醫師的一場健康教育講座約200個工分、一次遠程會診約50個工分,每一工分到了年底都是真金白銀的激勵。”
構建全民健康的醫保制度,助力居民、醫生、醫院、財政(醫保基金)等多方共贏。
防病治病怎么結合?
家庭醫生服務與健康大數據相輔相成
在縣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顯示屏上,全縣18.6萬居民的健康數據正在實時更新。這些數據包括健康檔案、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信息、住院及門診信息等,健康管理系統實時對數據進行動態分析、評估,一旦發現居民健康異常,系統將及時發出預警信息。
“健康管理中心全面收集居民健康數據,不僅打通了醫共體內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避免重復診斷、檢查,還能通過科學整合、分析處理、管理運用,為醫護人員診療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預防重大疾病,管控慢性病。”肖少輝說。
如何定期獲取居民的動態健康信息?去年,將樂組建了43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根據簽約服務包要求,定期為簽約居民開展履約服務。
“每月隨訪時,我們隨身攜帶一臺健康一體機,它既是一個微型體檢中心,也是全科醫生的移動工作站。通過機器配備的多個采集端口,就能測量血壓、血糖等多項指標,并將數據實時傳回健康管理中心。”縣總醫院萬安分院醫療人員伍文娟也是一名家庭醫生,她說,若病情超過治療條件,還可用一體機發起遠程會診,請求總醫院專家支援。
萬安鎮村民陳道和今年70多歲,是一名高血壓患者,“今年初,我突然感到頭暈,伍醫生隨訪時說我血壓控制良好,就判斷我的頭暈癥狀是其他原因所致,勸我去總醫院檢查,這才查出我腦部的血管瘤!幸好及時發現,我才沒錯過最佳手術時間。”他說,這件事讓他感受到了防病的重要性,他還動員身邊的老朋友簽約家庭醫生,定期檢查身體。
醫療服務結對子,健康管理有法子。“目前,將樂縣慢性病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已達75.64%,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明顯增強,病情控制率也明顯提高。”謝家杰說。
如何形成長效機制?提高群眾的健康素養是關鍵
8月23日,是白蓮鎮的圩日,也是縣總醫院醫護人員下鄉坐診與講座的時間。在白蓮鎮分院的講座現場,60多名老人聚精會神聽講,當聽到老人常患的健康問題時,許多老人點頭回應。
“多喝水少得結石,喝擂茶算喝水嗎?”一名村民問。
“不算,喝水是指喝白開水。”臺上講師耐心回答。
這名講師是縣總醫院泌尿外科護師肖露,已有10年護齡。在她看來,要保持身體健康,習慣是首位,而健康習慣的養成,關鍵要提高健康素養。這,也是她開講座的初衷。
“為什么泌尿系統會長結石、有哪些初期癥狀、平時怎么預防?我們用方言把專業知識掰開了、揉碎了講,反復講,邊聊邊講,村民慢慢就接受了。”肖露說,以前,許多村民沒有健康意識,得了病都不愿意到醫院治,更別提沒病時注意防病。現在,他們愿意主動了解各種慢性病,健康知識盲區逐漸少了,越來越多的村民拉著鄰里一起來現場學習。
“我得了糖尿病,醫生在講課時對我說,飯要定時定量吃,少吃甜食、內臟,我都照做了。現在,只要天氣好,我天天到村口跳老年健身操,血糖控制得很好,不再給子女們添麻煩了!”64歲的白蓮鎮村民鐘養姬笑著拿出跳操的視頻放給大家看。
“剛開始覺得聽講座沒用,但醫生們都很熱心解答,我就試著按醫生說的去做。這個月肖護師開了三次講座,每次我都來。”76歲的村民肖玉鳳說,有時,她還會翻翻《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將樂人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識120問》兩本書,“這書我們每家每戶都有,里面圖片很多,我們沒文化也能看懂”。
除了印發書籍,將樂還全力打造全民健身圈,舉辦了全國蹼泳錦標賽、國際皮劃艇馬拉松公開賽等金牌賽事,平均每年舉辦近30場賽事,直接或間接帶動百姓參與運動達10.6萬人。健康將樂工作委員會數據表明,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達7.9萬人,占全縣總人口40%。
對待健康的態度直接體現了居民健康發展水平。“從疾病管控到健康意識培養,讓健康理念滲透全面建成健康將樂的每一環節,才是真正的長效機制。”肖玉琴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將樂推行幼兒園總園制改革:破解入園難題 讓每個孩子“幼有所長”2019-08-05
- 三部門統一醫療票據式樣 明年全面推廣電子票據2019-08-02
- 暑期旅游保險購買人數增長60% 選擇保險要“對癥下藥”2019-08-02
-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三明將樂縣醫改再添“點睛之筆”!2019-08-02
- 中國有1435萬貧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2019-07-09
- 將樂:“健康人生 綠色無毒”我們一道同行2019-06-27
- 寧德:“目錄內”醫療費用疊加報銷后市級報銷比例提高到80%2019-06-25
- 三明將樂:風雨同舟,志愿服務一路隨行2019-06-12
- 國家醫保局:將為社會辦醫申請醫保定點提供便利2019-06-12
- 三明將樂:聚焦問題抓整治 護好綠水青山2019-06-1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注意啦! 三明市區這個路段紅綠燈擬下周啟用2019-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