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區人民的生產生活一直是黨和政府心中的牽掛。習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近日,市委市政府中央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檢查驗收組一行,先后赴明溪、清流、寧化、建寧、泰寧、將樂、沙縣等7個中央蘇區縣,檢查驗收“2018年市委市政府中央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落實情況。
從2003年至今,蘇區辦實事項目整整開展了16個年頭,已有177個老區村享受到市委市政府關懷,完成項目322個,總投資達10727.77萬元。去年,市委市政府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共9個,總投資368.99萬元,惠及9個鄉鎮9個老區村。
喝上“放心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在今年之前,喝上一口干凈的水對于居住在將樂縣萬安鎮孫坊村的村民來說卻并不容易。
8月28日,記者來到孫坊良種場上村村民余和榮家中,他正在水池邊洗衣服。看著清澈的自來水從水龍頭里源源不斷地噴涌而出,余和榮十分感慨。要知道,以前家里人用水,得先把自來水裝進大水缸里沉淀一周,才能勉強使用,非常不方便,像熱水器、洗衣機這些用水的家用電器都派不上用場。“尤其是暴雨過后,水里裹著泥沙,根本沒法喝。”惡劣的供水條件讓村民叫苦不迭。
去年,孫坊村飲水工程被列為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并獲得補助資金25萬元,讓當地村民不再為飲水而愁。“我們早就想改善村民的飲水質量,但苦于資金有限,市委市政府的扶持資金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蘇區人民的關愛。”將樂縣萬安鎮孫坊村書記肖坤生說。
今年8月,項目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惠及2個村民小組共410人。新建一體化水設備從源頭上改善飲用水源衛生環境,保證村民家中熱水器、洗衣機、衛生間的用水供應充足,對全村飲用水環境有質的改善,同時可灌溉更多旱田,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得以保證。
“亮”出新生活
楓溪鄉官坊回族村位于明溪縣西北側,屬革命老區基點村,又是明溪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近年來,官坊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致力于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但原有村道路燈照明不足,每逢下雨多霧天氣,能見度低,時常有騎行跌倒摔傷事故發生,給村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增設路燈安裝亮化成為當地村民最迫切的呼聲。
“這條路白天走走還可以,一到晚上,出行只能靠手電,要是碰上雨天霧天,根本看不清路面狀況,有時還會有蛇竄到路中間,把人嚇得夠嗆。”丁福蘭是官坊回族村村民,已經在這生活60多年了。因為沒有路燈,每當夜幕降臨后,她只能呆在家里打打牌、做做手工,文娛活動匱乏。遇上農忙時節,村民們往往得忙到太陽落山,這時田地里一片漆黑,就需要兩人配合,一人拿手電,一人收割,費時又費力。
為此,村兩委積極籌措資金,在市委市政府調研蘇區辦實事項目15萬元補助金的支持下,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路燈亮化工程。經過3個月的立桿裝燈、設管布線,現已完成項目建設。此外,還新建了一座文化展廳,解決了村莊路燈照明不足,村民夜間出行不便的狀況,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受益農戶190戶,人口760人。
如今的官坊村,每到夜晚,燈火通明,附近的村民都會齊聚在展廳前的空地上,跟著音樂跳廣場舞。“我們現在也能和城里人一樣,跳跳廣場舞,鍛煉身體。這一盞盞路燈不僅照亮了村莊,更是照亮了我們的心。”丁福蘭對村里的亮化工程贊不絕口。
位于明溪縣西南角的城關鄉下汴村村民同樣面臨著夜間出行難的問題。今年5月,下汴村增坊至下村組路燈亮化工程項目順利完工,共安裝LED燈39盞,讓當地村民的夜間出行不再提心吊膽,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踏上“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可在全市12個縣(市、區)的老區村中,大部分連一條像樣的水泥路都沒有。
彭高村位于寧化縣湖村鎮,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屬湖村鎮邊遠山村。禾倉下道路總長560米,是彭高村二、六、三組村民管理162畝土地和1400畝山林的必經之路。
和其他鄉村土路一樣,禾倉下道路的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汽車在上面顛簸,不僅容易磨損車輛,村民的行車體驗也極為不佳。春天大風的時候,路上的塵土隨風飛揚,給過往的車輛和行人蒙上一層厚厚的灰。要是碰上下雨天,路面上的水坑就像一個個定時炸彈,經常發生車輪打滑、老人小孩跌倒的事故,影響村民生產生活。
好在這一切在今年3月終于得到改變。
去年底,禾倉下通組公路硬化工程被列入2018年市委市政府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得到30萬元的補助。彭高村立刻成立以村書記為組長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小組,對工程進行監督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及進度達標。因道路硬化工程涉及農民的林地占用和附屬房拆遷,監督管理小組成員便挨家入戶做著思想工作,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的矛盾糾紛。
鄧春電是彭高村三組村民,經營著自家毛竹林生意。他告訴記者,經過這次道路硬化,路基結實了,路面更寬了,大車能開進家門口,每天的毛竹運輸量和過去相比翻了好幾倍,今年的收入較以往將增加不少。“爛泥路終于變身‘致富路’!”鄧春電感慨道。
建寧縣客坊鄉中畬村油榨下至長家塅通組道路由于養護不到位,路面高低不平,每逢雨雪天更是泥濘不堪。項目于去年12月竣工,受益人口800人。“修路之前,收割的稻子只能用板車、三輪車運輸,效率低,費時費力。現在鋪上嶄新的水泥路,我干活的效率提高不少。”家住中畬村里窠村小組的謝兆林說,今年,他計劃將自己60畝水稻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年純收入也有望突破10萬元。
像建寧縣黃坊鄉毛坊村隘上到閩贛邊界道路、泰寧縣上青鄉半嶺村東乾至半嶺道路、清流縣嵩溪鎮元山村內邵組道路、沙縣南霞鄉霞村雙溪護岸建設等項目,都享受到了2018年市委市政府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帶來的福利,解決了當地村民多年想辦而未辦的實事。
“我們希望每一位蘇區人民的心聲都得到尊重。”負責此次驗收工作的市民政局副調研員遲建斌說。“飲水不忘挖井人”,蘇區調研辦實事項目著力解決蘇區人民最急、最盼、最難的大事,激勵著蘇區人民朝著鄉村振興目標砥礪前行。
記者 朱丹宇 通訊員 戴夢雅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出行提示!三明一大波交通管制信息請收好!2019-10-16
- 人工增雨“借”甘霖,三明調到“降雨模式”2019-10-16
- 創五年來新高!三明單月增貸量25.89億元2019-10-14
- 三明市首例電梯增設聽證會! 這個老小區將告別“爬樓時代”2019-10-14
- 三明:數字建設開啟山區鄉村“萬物互聯”2019-10-09
- 2019年三明市區公共租賃住房新增申請10月9日開始受理2019-10-09
- 三明市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2019-10-09
- 三明抓緊實施17個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 新增學位14310個2019-10-03
- 三明預計出欄172萬頭生豬 保障市民對豬肉的需求2019-09-30
- 三明出臺八條人才培養引進措施 支持產業企業加快發展2019-09-3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市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2019-10-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