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三明市電工技能競賽在三明市高級技工學校舉行,來自全市16個企業、學校等單位、從事電工工種的31名選手參賽,展開了技能比武。
18日理論考試后,19日上午,選手們展開技能實操較量,兩個教室里,兩組選手拉開陣式,或在改造安裝線路,或在檢查電氣故障,都十分專注,只有裁判員時而提醒著“安全第一,千萬注意別先接電源,電源要最后接上電路板……”
線路改造比賽現場。
培養“工匠”,夯實制造業地基
本次電工技能競賽由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總工會主辦,市高級技工學校、市機械行業協會承辦,普諾維機械有限公司協辦,按照維修電工國家職業標準進行,分為理論考試和技能實操兩個項目,由筆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20%,實際操作成績占總成績的80%。其中,理論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進行,主要考查電工基本知識、自動控制基礎及變頻器控制技術知識、職業道德與安全文明生產知識等;技能實操采取現場實地操作方式進行,重點考查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變頻器改造三相異步電動機雙重聯鎖正反轉啟動能耗制動控制線路、車床電氣控制線路故障排除等內容。
“科技興國,高技術的工人是基礎。‘中國制造’的工業大廈只有無數工匠精益求精,打好地基,才能屹立起來。”市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志浩說,工業裝備制造業有數百個工種,近幾年我市根據各行業稀缺情況,分別安排數控、焊工、電工職業技能大賽,收效明顯。比如去年舉辦了焊工比賽,廈工三重、天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通過組織參賽提高焊工技術水平,引領了企業產品質量提升。
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的周子涵老師也上場比武。
高手比拼,比賽加大難度系數
故障分析比賽,時間30分鐘,注意安全,要求選手“在電氣控制故障線路上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思路正確”,描述出故障現象,說明排除方法,在圖中標出故障最小范圍。
“故障排除,考察專業人員的綜合檢修能力,正常要40~50分鐘,而比賽要求在30分鐘內完成,沒有平時積累,這么短時間,故障是很難檢修出來的。”本次比賽的裁判員、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陳昌初說。
他說,這次參賽選手都是從企業、學校走出來的電工專業人才,特別是對安全防護、安全意識,都能按規范要求做好操作防護。
這項賽事選手都是中級工。按國家資格鑒定要求,中級工滿兩年才能取得高級工。陳昌初說,這次的賽題都按照職業技術鑒定高級工標準,難度比平常要高。中級工只要求普通安裝接線。而這次命題對新技術運用比如PLC、變頻器等都有涉及。這樣的比賽對電工專業人員提供很好的技術學習平臺。
賽場上,有一名唯一的女選手,她叫周子涵,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的電工老師。
周老師在學校時教基礎課,沒有教此次比賽的內容。“術業有專攻。教好學生,自己要多鍛煉。我也想來檢測一下自己的專業水平,促進專業學習。”周子涵坦言,感覺這次高手不少,選手們動作都挺快的,4個小時要完成接線加編程、繪圖,真不容易,剛拿到題目時,自己都有點懵了,還好前期在學校經過訓練,很快進入了狀態。
排除故障比賽
實訓基地造就高級技工人才
參賽選手多數來自企業,有老手,也有新手。鄭遠程是其中最年輕的,他是三明市高級技工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2016級學員,今年剛畢業。初出茅廬,小鄭卻不簡單。在校時,他就已參加技能競賽,在光機電一體化項目市級比賽中獲一等獎,省賽優秀獎。
小鄭說,自己經驗、專業知識都還欠缺,通過工作、比賽,自己對電氣原理更加鞏固深入。畢業后,他到中機數控工作,工廠里的師傅長輩操作十分規范,布線接頭套管清晰,整潔度等方面都做得很好。以前小鄭操作時工具會隨意丟,在前輩指導下開始規范起來了。這次實操,他更加從容。
和鄭遠程同班同學的汪俊杰也來參加競賽,他那整齊美觀的接線工藝、嫻熟的操作技能受到了本次比賽的裁判長、福建省技能大師、廈工(三明)重型機器有限公司維修電工高級技師唐建明的肯定。唐建明說,此次競賽大部分選手接線工藝水平比較高,基本功扎實,他想扣分都難找。
據悉,以市高級技工學校為依托的三明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是省教育廳首批7個省級項目之一,擁有尖端五軸加工中心、柔性生產中心、智能制造、數控加工中心、電工電子、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等全省一流的先進設備。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遵循“校企雙制辦學、共育技能人才”的指導思想,大力提高育人質量,實施“校企合作、無縫對接”舉措,每年向三鋼集團、廈工(三明)重型機器有限公司、三明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雙輪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等本地企業輸送大批的機械類和數控類高中級實用型技工,極大地緩解了行業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狀況。
老技工:讓更多年輕人學技術
“學校的技能教育以面上為主,而實際工作、技能比賽更注重點上操作的精益求精。”黃志浩說,工業裝備制造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頂尖人才。通過競賽,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職工學知識、練技能、長才干的熱情,從而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電工行業職工隊伍。
黃志浩今年70歲了。他是三重機鑄造廠的老領導,從技工到管理者,在機械行業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年已古稀,還在為我市機械行業的復興操勞,為培養技術新秀奔波。
老黃說,德國的70%大中專學校都是進行職業技術培訓,培養的是技術工人,而不是像我們都追求“985”“211”,“沒有會干活的人,是不行的。”
“我們要讓年輕人看到學技術有前途。”他說,有政府政策的激勵,我們要營造崇尚技能的濃厚社會氛圍,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養選拔一支優秀的技能人才隊伍,為我市工業“老樹發新枝”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長達 通訊員 李錦明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醫共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峰會在三明舉行2019-10-21
- 三明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52.5萬元2019-10-18
- 三明:讓每一位蘇區人民的心聲都得到尊重2019-10-16
- 出行提示!三明一大波交通管制信息請收好!2019-10-16
- 人工增雨“借”甘霖,三明調到“降雨模式”2019-10-16
- 創五年來新高!三明單月增貸量25.89億元2019-10-14
- 三明市首例電梯增設聽證會! 這個老小區將告別“爬樓時代”2019-10-14
- 三明:數字建設開啟山區鄉村“萬物互聯”2019-10-09
- 2019年三明市區公共租賃住房新增申請10月9日開始受理2019-10-09
- 三明市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2019-10-09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昌升機制砂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2019-10-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