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鐘 邱悅
11月22日傍晚,太陽剛下山不久,在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房前屋后布展的綠色創意群雕,已經被五彩華燈包裹。田野中間的鳳陽古堡里,歌聲嘹亮,鄉村藝人們正在表演南音和獅舞等節目。
在一片歡歌笑語和燈影里,當地村干部涂明秋已經來到停車場,引導著游客停放好車輛,又開始了周末加班模式。他告訴記者:“濟陽的鄉村文化濃厚,自從上個月燈光夜景啟動以來,每個周末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來看燈光秀和民俗歌舞表演。”
老祠堂植進新文化
濟陽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和“清新福建氣候福地”。當地村民把傳統村落與旅游、文化、體育等跨界融合,培育文創、休閑等新興業態,活化古建筑功能,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藝術家在此創作。
行走在村莊角落,隨處可見老祠堂、古民居和舊建筑,其中蓮花庵、紫云亭、西湖堂、鳳陽堡建造于明清時期。100多座祠堂里,張掛著各姓先祖的遺訓、家訓、堂規。
村民把推進先進文化和發揮祠堂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挖掘前人開基創業和愛國愛鄉事跡,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精神;把晉笏堂改造成國學館,陽中堂整修為鄉村書吧,岱山堂設立廈門鼓浪嶼萬石國畫院分院。他們還在祠堂里配備了書報雜志、棋牌桌、臺球桌等設施,祠堂空地建起了戲臺、老年人門球場。
村民涂育現、涂金山在這里排練南音,劉雪香和劉梅春跳起了廣場舞,舞獅隊、腰鼓隊、秧歌隊、高甲戲班等業余文藝團隊自編、自演。老樹開新花,古跡煥生機。老祠堂植進新文化,被改造成活動中心,使之成為新型的鄉村文化活動場所,傳承鄉村民俗和藝術活動,豐富了村民業余文化生活。
文化在保護中開發
就在不久前,濟陽村邀請到了福建省著名畫家張劍、王鵬飛等一行人寫生創作,舉辦“靈動濟陽”書畫作品展;聯合三明和泉州兩市攝影家協會舉辦“靈動濟陽”主題攝影作品比賽;舉行德化、大田武術交流走進濟陽——鳳陽堡演武大會;還舉辦了稻草人節、“江山美人杯”斗茶大賽、農耕文化展示、農民豐收節等特色鄉村文化活動。八一電影制片廠在此拍攝了革命題材電影《無悔的心》,濟陽鄉挖掘出版了《古鎮名村濟陽》《詩畫大田·靈動濟陽》《情系濟陽》叢書及書畫作品集。
小山村加強校地合作,主動與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和福建江夏學院等院校聯系,引入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文化創意、藝術創造、創業創新活動,簽訂教學實踐基地共建協議。今年新修繕少將府等舊民居,推進古村落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鳳陽堡講壇”歷時兩年已經開展7次,省內外知名人士進村做學術交流和宣傳推介,助力了鄉村干部和村民的文化品位、精神氣質提升。
10月25日,鼓浪嶼萬石國畫院濟陽分院院長石進旺,應邀作“石進旺散談中國傳統美術”,他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傳統藝術,為現場觀眾上了一場生動的藝術啟蒙課。
“我們以顯山露水,憶留鄉愁打造傳統古村落,圍繞古村落內修于心,外修于形,振興活化古村活力,實現留形、留人、留魂,見人、見物、見生活,打造藝術文化小鎮。”鄉黨委書記楊道成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位列40位!2019年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