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記者來到三明市建寧縣客坊中心小學,打開寄宿生宿舍房門,暑期剛更換的鐵床架分兩排靠墻擺放,嶄新的杉木床板散發著清香,愛心捐贈的臉盆、牙杯等用具一字排開。
“每間宿舍住8名學生,學校免費提供開水,洗衣房有洗衣機,洗澡有熱水。”客坊中心小學校長江德龍邊走邊介紹。
“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可以幫助爺爺奶奶干活。”六年(2)班的謝同學在“吐真言”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微心愿”,她說,父母長年在廈門打工,爺爺奶奶要照顧她和妹妹,還要干農活,在村里打零工,非常辛苦。
雖然在校寄宿,謝同學并不覺得孤單。學校設立了留守兒童親情室,每天可以定時和爸爸媽媽通話、視頻;科任老師和她結對子,輔導作業、談心談話,從學習生活上進行關心幫助;在“善讀園”看書、進“耕讀園”除草澆水、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學校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客坊中心小學近300名學生一半以上是留守兒童,在這里,他們都能像謝同學一樣在有愛的環境中安心學習。
建寧縣地處閩贛交界,距離建寧縣城關50公里的客坊中心小學,是全縣最邊遠的農村寄宿制小學,近年來,該校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顯著變化。
在農村,三明市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生幸福成長工程,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100%完成“三房五室”建設,鄉鎮中心校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食堂100%達到餐飲服務量化分級評定B級以上標準,全市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已有1200多個開通“周末學生班車”。
自2016年以來,三明全市共爭取并實施公辦幼兒園、校舍安全長效機制、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及改薄提升、縣級薄弱高中校建設等項目374個,爭取補助資金9.86億元,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6.67萬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年增長分別達3.25%、12.62%、6.4%、6.08%。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為此,三明建立起一套精準教育扶貧的機制。以地處閩贛交界的寧化縣為例,通過“三全三扶一檔”,教育系統全員參與,詳細了解2325名建檔立卡、低保、殘疾貧困學生的情況,然后有針對性采取幫扶措施。
全學段、多渠道、個性化、高質量幫扶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以來,寧化縣有350名貧困生進入大學,其中1名貧困生考取北大醫學部,160人順利畢業、就業。
2016年以來,三明市共落實各類國家助學資金超14億元,受益學生超500萬人次,實現了每一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孩子“有書讀、讀好書”“有學上、上好學”目標。
通過機制改革,不少老師也愿意留在農村。
“長期扎根山區,能讓孩子們在學校就像在家里一樣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我非常欣慰。”今年8月,客坊中心小學教師王竹金榮獲省優秀教師稱號,她始終掛念著大山深處的孩子。
1996年,王竹金從村小進入客坊中心小學任教至今。“早年因為孩子在城里上學,也考慮過調動,但因為各種原因最后還是放棄了。”王竹金說,現在鄉村教師待遇提高,回城的交通也更便捷,所以更加安心本職工作了。
評先評優向鄉村教師傾斜,同時,鄉村補助機制讓老師們增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按規定,凡在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及以上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已取得中、高級任職資格的可直接聘任,不占核準崗位數。同時,鄉鎮教師有工作補貼,客坊中心小學教師每月可拿到補貼1100元。
要鼓勵鄉村教師,更要激發全體教師活力動力。三明市按照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工資的法定要求,建立基礎教育“1+4”正向激勵機制,不斷完善以教績為導向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二級績效機制,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全市共追加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1.71億元,根據教師工作績效和質量,實行差別化發放,充分體現“優教優酬、多教多酬”“干好干壞不一樣”。
(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羅鳴灶)
責任編輯:趙睿
- 暖心!三明一位小學生收到鐘南山院士的回信2020-09-11
- 停車地鎖頻現小區 地鎖之困如何“解”?2020-09-09
- 看三明!創建線上線下雙服務平臺 加強同群眾緊密聯系2020-09-07
- 新《固廢法》施行首日 三明兩家環境違法企業被查處2020-09-07
- 三明:集市上云端 山貨出山門2020-08-18
- 三明將樂縣:畫好“山水畫” 同享生態福2020-08-13
- 三明:送書進企業 以學促發展2020-08-12
- 三明在福州推介全域全時旅游2020-08-12
- 三明:精準滴灌 小康花開千萬家2020-08-10
- 在機制體制上深化改革 三明加速補齊教育短板2020-08-07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泰寧:鄉村教育,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2020-09-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