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地處福建省中西部山區的三明市,是革命老區蘇區,也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生的老工業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后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對三明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作出重要指示。從今天(12月16日)開始,《新聞聯播》推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系列報道,講述三明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三明。
這首近期火熱的MV唱到的鋼鐵廠,就是三明鋼鐵廠。廠區整潔亮麗、空氣清新,是國家3A級景區,被不少學校列為綠色發展的校外教育基地。
而在上個世紀末,三明市有鋼鐵、化工等十多個門類的工業體系。粗放的生產方式,使得三明一度成為全國降塵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了矛盾,如何抉擇?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來到三鋼調研。
遵照囑托,三明市開始了轉型發展之路。一方面關停上百家能耗大、污染重的企業;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環保升級。2000年以來,僅三鋼新建或升級環保項目超350項。
三鋼依托信息系統,累計梳理近1.8萬條標準化作業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節能增效。
2019年,三鋼鋼產量達到1240萬噸,利潤總額、噸鋼利稅在全國鋼鐵行業中位列前茅。
三鋼只是三明工業轉型發展的縮影。2019年,三明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近5000億元。其中,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79.5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三明市優良空氣天數的比例也連續5年保持在98%以上。
在三明,與老工業伴生的還有160多個老舊小區。在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同時,如何統籌做好民生改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到三明調研民生工程建設。
三明市牢記囑托,堅持從群眾房前屋后的小事入手改善民生,從有限的財力中拿出資金改造老舊小區。在東霞新村,社區工作人員拿著外立面設計精美的改造方案征求意見,沒想到居民們并不滿意。
東霞新村建成30多年,房屋的雨水管和下水道老化破裂,一樓時常出現下水倒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原本用來裝修樓房外立面的200多萬元,調整為改造新建48個窨井、更換雨落管、疏通污水池等。
根據居民的建議,社區協調共建單位,將老舊自行車棚改建成停車場;將倉庫改建成菜市場,解決商販占道經營的問題;為老人建起休閑廣場;為放學后無家長照看的小學生建起“四點半學校”;設立智能分類設備,垃圾同比減量20%。
在三明,像東霞新村這樣的老舊小區,目前已有39個完成了改造升級。
三明在全國還率先推行醫療改革,先后推行200多項醫改政策,打破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等頑疾。2019年,三明人均醫療費用1734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6%;為60歲以上老人專門打造“樂齡家園”,養老服務設施建制村覆蓋率達98.3%。
責任編輯:趙睿
- 新華社|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2020-12-17
- 三明市精準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經驗做法入選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2020-12-17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群眾的笑臉最美2020-12-17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明踐行記2020-12-17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贊!這里是三明!2020-12-16
- 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2020-12-16
- 三明:做好山水田文章2020-12-16
- 一心一意是三明2020-12-16
- 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2020-12-16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2020-12-16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沙縣:堅持“常態長效”,做到永不落幕的創城2020-12-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