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如何善用改革開新局;探究:“中等生”交出學霸成績單 三明之“治”中可以學到什么;贊嘆:這里有新時代幸福的縮影……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志、《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媒體,以及澎湃新聞、《現代快報》、《南方都市報》等各大媒體,持續推出的“三明實踐”重磅報道,在我市各縣(市、區)干群中引發熱議。
國務院津貼獲得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余能健看到了央媒對自己從事紅豆杉研究成果的報道后,激動地說:“我將繼續發揮余熱,加快做好傳幫帶工作,在紅豆杉品種優選培育、紅豆杉速生豐產、紅豆杉用材林培育等方面下大力氣,爭取實現更大的突破,為明溪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讓明溪的青山更綠,百姓更富裕。”
“各大媒體對南方制藥公司的報道,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我們將繼續落實總書記的囑托,抓住機遇,舞好生物醫藥產業‘龍頭’,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推動明溪新醫藥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抗腫瘤系列醫藥中間體的研發力度,爭取將更多的抗腫瘤系列醫藥中間體投向市場,給患者帶去更大的福音。此外,通過‘南方一號’紅豆杉種植基地,為村民提供更多在家門口就業崗位,促進農戶增收。”看了央媒對明溪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報道后,南方制藥公司副總經理林春花欣喜地說。
“報道里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張張靚麗的照片讓我非常驚喜,特別是那一組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數據,更是讓我興奮。”清流縣大路口村老書記巫連根感觸很深,“尤其是近年來的精準扶貧,讓貧困群眾有了生活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我們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提升了。我今年65周歲,親眼看到了大路口村的變化,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買了小汽車,一條條入戶路干凈平整,徹底擺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況,我現在特別的滿足。我們要趁著這股東風,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選準發展路子,腳踏實地走下去。”
寧化縣淮土鎮禾坑是“348”精準扶貧機制試點,在這個機制帶領下,全村順利脫貧。“這段時間,我在中央媒體上看到有關我們禾坑村348精準扶貧機制的報道,作為村支部書記感到很振奮,這既是肯定也是責任,接下來我們將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壯大特色產業,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黨支部書記廖米華說。
廖省華是禾坑村返鄉大學生,也是個擁有33.7萬粉絲的網紅。今年,他已經幫農戶賣出了近160萬元農產品。“這幾天在中央媒體上看到有關我的報道,既高興又興奮,我要抓住機遇,繼續借助電商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家鄉的農產品,幫村民帶更多的貨。”廖省華說。
連日來,尤溪縣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渠道收聽收看“三明實踐”主題報道,反響熱烈。《“甩手掌柜”,無人小鋪》《半山村,“浪子”心聲》等重磅報道詮釋了半山的美麗蝶變,讓村民們感到由衷自豪。“這幾年我們半山確實變化很大,通過這么多媒體的報道,作為村民,感覺很自豪,今后我們要齊心合力,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吸引更多客人來我們半山游玩!”村民林上樹說道。村民吳金花自信滿滿地說:“我們也希望跟半山村一起發展,以后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紅火!”
一篇篇生動的深度報道,領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持續準確理解“三明實踐”的深刻內涵。站在新的起點上,大家信心滿滿,紛紛表示要更好地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新三明建設。
三明日報采訪組
責任編輯:趙睿
- “改”來獲得感贏得百姓贊——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新福建的三明實踐(中)2020-12-21
- 大力弘揚“三明實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2020-12-20
- 守好無價寶畫好山水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新福建的三明實踐(上)2020-12-20
- 三明實踐|“人鳥情緣”帶來高山小村發展機遇2020-12-18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2020-12-18
- 光明日報|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2020-12-17
- 風展紅旗如畫 喜看“三明實踐”2020-12-17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贊!這里是三明!2020-12-16
- 人民日報評論員: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2020-12-16
- "三明實踐"主題采訪活動綜述:撲下身子 講好三明故事2020-11-3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生態美、林業興、民眾富,全靠這“無價之寶”2020-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