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三明新聞
      分享

      應對極端天氣,福建農業(yè)怎么辦?

      近日,建寧縣農技人員指導農戶做好農作物的防寒抗凍措施。 肖開涯 攝

      應對極端天氣,福建農業(yè)怎么辦?

      8日上午,農技人員在南平市延平區(qū)南山鎮(zhèn)享通基地小番茄大棚指導防寒抗凍。 黃獻光 攝

      應對極端天氣,福建農業(yè)怎么辦?

      近日,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文彬在霞浦縣沙江鎮(zhèn)察看馬鈴薯受災情況。林金雪 攝

      應對極端天氣,福建農業(yè)怎么辦?

      8日上午,位于南平市的草莓大棚采用增溫塊防寒。 黃獻光 攝

      上月底以來,冷空氣攜雨雪連番來襲,福建出現大范圍寒潮天氣。冬作馬鈴薯、在田蔬菜、茶葉、果樹等農業(yè)生產遭遇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

      迎“寒”而上,以動制“凍”。福建第一時間發(fā)布氣象預警,開展防寒抗凍生產指導,及時調撥農資,保障農作物安全度寒。

      與此同時,設施農業(yè)、智慧農業(yè)、農業(yè)政策性保險等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成果,讓福建農業(yè)有了應對極端天氣的更大底氣。廣大新農人呼喚加速推進農業(yè)現代化進程,真正走出傳統(tǒng)農業(yè)“看天吃飯”的困境。

      寒潮比往年來得更早

      31歲的馬鈴薯種植大戶陳穎始料未及:自己未雨綢繆,將馬鈴薯播種時間提前了一個月,依舊撞到了寒潮的“槍口”上。

      陳穎是福州市長樂區(qū)利豐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的負責人。合作社位于江田鎮(zhèn)的馬鈴薯基地,規(guī)模近千畝。在當地,馬鈴薯大多11月播種,次年2月初采收。這個產季播種前,陳穎通過媒體得知,專家預判今冬將出現寒潮天氣?;谕杲逃枺麤Q定將播種時間提前到10月中旬。

      福建是馬鈴薯南方冬作區(qū)的代表,沿海平原地區(qū)多利用冬閑田種植馬鈴薯。“在極端寒冷條件下,馬鈴薯植株水分散失,細胞液滲透壓降低,葉片光合作用減弱,薯塊停止膨大。”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文彬說,以往,寒潮大多出現在春節(jié)前后,此時正值馬鈴薯封壟期,薯塊尚未完全膨大,一旦遭遇凍害,輕則減產,重則絕收。2016年、2018年春節(jié)前后出現的寒潮中,利豐合作社的千畝馬鈴薯便深受其害。

      寒潮確實來了,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2020年12月29日夜里,全省自北向南出現寒潮天氣,各地氣溫斷崖式下降至入冬以來的最低值。

      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前發(fā)布農業(yè)寒潮天氣防范指南,并成立4個專家服務組赴寧德、三明、龍巖、南平開展農業(yè)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同時,來自省農科院的農技專家,通過福建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系統(tǒng)、福建省科技特派員云平臺、“惠農信”等科技服務平臺,線上線下聯(lián)動開展防寒抗凍技術指導。

      “我們提前啟動應急預案,通知各示范縣技術骨干,要求通知到戶,提前做好預防霜凍的準備。”羅文彬說,他所在的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提前介入,指導馬鈴薯種植戶采取蓋草覆膜、灌半溝水保溫,追施腐熟有機肥、噴施葉面肥等方法,應對寒潮天氣。由于準備充分,這次降溫對馬鈴薯種植戶影響較小。

      但緊隨其后的第二輪寒潮,更加來勢洶洶。1月8日,全省再次普遍降溫,且持續(xù)時間更長。其間,共有47個縣(市、區(qū))的城區(qū)氣溫低于0℃;超過55個鄉(xiāng)鎮(zhèn)出現雪或雨夾雪。沿海山區(qū)受小氣候影響,馬鈴薯受凍級別達到3級。

      利豐合作社的千畝馬鈴薯扛不住了,約80%馬鈴薯絕收,剩余面積也遭遇不同程度減產。

      面對災情,羅文彬馬不停蹄地奔赴全省馬鈴薯產區(qū),指導種植戶開展災后自救,及時止損。

      “受凍嚴重的田塊,提早收獲,翻耕改種速生蔬菜等生育期短的其他作物;受凍較輕的,主要采取增施速效有機肥、磷鉀肥等熱性肥等防病害發(fā)生,注意疏通大田溝渠,減少田間積水。”羅文彬說。

      農業(yè)保險如何有效兜底

      1月11日,陳穎家的受災田塊,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在開展災后勘查定損工作。

      去年,為防患于未然,陳穎發(fā)動當地種植戶,集體投保馬鈴薯種植保險。“種植規(guī)模50畝以上的大戶即可參保,每畝保費50元,各級財政補貼40元,種植大戶只需出資10元,每畝最高賠付1000元。”陳穎說。福建從2018年開始在全省開展馬鈴薯種植保險工作,去年,馬鈴薯種植保險在長樂推廣。不出意外,春節(jié)前陳穎就能收到理賠款。

      200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辦農業(yè)保險,啟動了農村住房、森林火災、水稻種植、能繁母豬和漁工漁船等政策性農業(yè)保險試點工作。經過10多年發(fā)展,全省農業(yè)保險險種已由最初5個增加至數十個,整體保障能力超過3000億元。其中,針對氣象災害多發(fā)特點,福建在全國率先推出多款氣象指數類保險產品。

      這幾天,中國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農險部的工作人員,在忙著為福清市一都鎮(zhèn)的枇杷果農辦理枇杷氣象指數保險理賠事宜。

      一都鎮(zhèn)是福州最大的枇杷產區(qū),種植規(guī)模約5萬畝,年產量近2萬噸。2018年,當地聯(lián)合氣象部門、中國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推出全省首個枇杷氣象指數保險。該保險各級財政負擔70%保費,果農繳納30%,折算下來每棵枇杷保費為1元,每畝最高保額2000元。

      按照約定,保險區(qū)域氣象觀測站日最低溫度達到-1℃,即可觸發(fā)理賠。元旦前后發(fā)生的寒潮中,一都枇杷主產區(qū)最低氣溫連續(xù)三天低于0℃,1月1日善山村最低氣溫僅-3.4℃。中國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農險部的工作人員說:“寒潮天氣導致一都枇杷受災,申請理賠的面積有4500多畝,預計賠付金額900多萬元。”

      農業(yè)保險為福建廣大農戶分散風險、提高兜底保障發(fā)揮顯著作用,但依然有待擴面、增品、提標。

      以枇杷氣象指數保險為例,其在一都鎮(zhèn)的投保率僅10%左右。其他險種推廣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來自省農業(yè)農村廳的數據顯示,作為福建第三大糧食作物,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近70萬畝。馬鈴薯種植保險推廣兩年多來,累計投保面積占比并不高。

      農業(yè)保險推廣不足,一方面源自農戶風險意識不強、僥幸心理作祟,另一方面與目前農業(yè)保險兜底水平較低不無關系。

      陳穎以馬鈴薯種植保險為例:“每畝賠付上限才1000元,在生產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兜底水平有待提高。”陳穎說,隨著綠色種植技術逐步推廣,人工成本水漲船高,長樂的馬鈴薯種植成本已逼近每畝4000元。

      提高保額,從保成本到保收入、保價格,提高農業(yè)保險兜底水平,農戶呼聲強烈。

      對此,我省去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福建省農業(yè)保險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方案》便提出,鼓勵優(yōu)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提高地方特色農業(yè)保險險種的省級財政保費補貼比例,并爭取中央財政“以獎代補”資金支持。據悉,早在2019年,財政部便印發(fā)通知,在10個省份開展試點,對符合條件的地方優(yōu)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給予獎補,但我省暫未被列入試點省份之中。

      中國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施蓬勃則建議,推廣農業(yè)保險風險分散機制,降低保險機構承保風險,提高承保積極性。2019年,福州市率先設立農業(yè)保險大災風險分散補償基金,用于大災風險發(fā)生時對保險機構的補償。當保險機構年度賠付率超過150%時,所產生的保險賠款由保險機構與補償基金按比例分別承擔。

      農業(yè)現代化提高抗災底氣

      春節(jié)將至,蝴蝶蘭、紅掌、杜鵑花、富貴籽等福建特色花卉,正蓄勢待發(fā)進入年宵花市場。與馬鈴薯、枇杷等露天作物相比,花卉產業(yè)受霜凍影響較小。

      “我們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花農及時采取培土、地膜和稻草覆蓋、熏煙、增施熱性肥料、噴施防寒劑、鋪設二道膜等措施,避免花卉受凍,減輕凍害損失。”省林木種苗總站副站長陳璋說,花卉產業(yè)“抗凍”,不僅得益于防寒措施到位,更應歸功于日益提高的設施化水平。

      “以往,花卉生產大多采用簡易竹棚、木棚等。”陳璋說,遇到低溫凍害,花農只能在田頭燒一垛柴,增施熱性肥。一旦遇到極端凍害,減產絕收是家常便飯。1998年的那一場凍害中,全省鮮切花產業(yè)幾乎全軍覆沒。

      為改變這一局面,2009年,福建開始實施省級現代農業(yè)(花卉)生產發(fā)展項目,扶持花卉重點縣新建、改建花卉生產設施,改進生產技術,建設設施大棚每畝可享受50%至70%不等的補助。

      2020年,福建全省設施花卉種植面積達到18.8萬畝,較2012年增幅超過80%。隨著設施化水平不斷提高,福建花卉產業(yè)抗災能力與生產效益不斷實現突破。去年,全省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42萬畝,全產業(yè)鏈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

      農業(yè)現代化進程提速,讓農業(yè)生產有了強大的抵御自然災害的底氣。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員林瓊認為,作為現代農業(yè)的重要方向之一,智慧農業(yè)將為低溫凍害下的農業(yè)生產,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2017年以來,福建圍繞茶葉、果蔬、食用菌和畜禽等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39個省級現代農業(yè)智慧園,以及一批農業(yè)物聯(lián)網應用基地,示范帶動全省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投入1.5億元開展農業(yè)信息化改造提升。但在林瓊看來,當前智慧農業(yè)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深度。

      “目前,智慧農業(yè)應用主要集中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方面,大數據應用程度還不夠。”林瓊舉例說,在低溫凍害中,設施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與棚內氣溫息息相關。通過科學開關窗,可以精準控制棚內溫度,降低作物遭遇凍害概率。但以往,農戶大多憑經驗操作,缺乏科學依據。最近,林瓊正在長樂試驗基地開展相關試驗與數據積累,最終將形成數學模型,并研制環(huán)境智能控制系統(tǒng)。

      目前,福建正致力于智慧化賦能蔬菜產業(yè)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依托蔬菜產業(yè)體系設施農業(yè)、蔬菜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農業(yè)氣象等領域專家團隊,開展大宗蔬菜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農用天氣預報、蔬菜氣候評價等蔬菜氣象服務。”福州農業(yè)氣象試驗站的高級工程師蘇榮瑞說,過去的一年,省現代農業(yè)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驗證確定了越冬番茄低溫寒凍害等級氣象指標,并開展福建省及福州市越冬番茄精細化氣候適宜性區(qū)劃。

      種業(yè)創(chuàng)新同樣至關重要。

      2004年,羅文彬所在的省農科院科研團隊啟動馬鈴薯育種、栽培管理等技術攻關。過去10多年間,農科院自主選育的10多個馬鈴薯品種通過審定或登記。但耐寒品種選育上依然未取得突破。當前,團隊正從野外環(huán)境廣泛收集育種材料,計劃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更加耐寒廣適新品種。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片劲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午夜免费在线视频|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