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變果山。熊明歡 攝
東南網4月14日訊(通訊員 熊明歡 詹宗瑩)春季的三明泰寧縣朱口鎮王坑村,和風駘蕩。在朱口鎮王坑村的青梅種植基地里,800多畝的茅草山通過開墾改造,已經種上了青梅樹苗,村里通過引進農業企業,流轉盤活4000多畝農田和荒山,依托富硒土壤的天然優勢,致力把荒山變成成果園,做強做優富硒農產品品牌,讓紫色土壤變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
該青梅種植加工及其綜合利用項目由福建省漢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以“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模式,引進種植新的青梅品種,配套建設養殖園區,同時建設產品深加工廠房、倉儲轉運中心、綜合展示中心,打造集觀光、休閑、采摘、農事活動體驗為一體的原生態旅游、休閑新型農莊。青梅種植項目引進后得到村民大力支持,紛紛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方式入股,村民不僅可以收取租金,年底還可以享受一定的分紅,進一步豐富了村里的富硒農業產業產品。
除了滿山的青梅樹,還有滿地的花生田。富硒土壤,可以說是王坑村的最大特點,特有紫色土種植的小籽花生口味獨特、營養豐富。但是前些年一直是農戶自己閑散種植,形不成規模,品種也局限于小籽花生。2018年以來,在縣農業部門指導下王坑村充分利用富硒土壤資源,做足產業發展文章。
王坑村依托農業發展鄉村旅游業。熊明歡 攝
依托土壤富硒的屬性,以朱口鎮打造將溪片富硒康養農業示范園為契機,成立了以“黨建+種養+品牌+貧困戶”為經營模式的碧豐源專業合作社,鼓勵和引導全村14戶貧困以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方式入股經營,流轉盤活了1300畝閑置農田和荒山種植了小籽花生、黑籽花生、麻面南瓜、蓮子、洋芋、錐栗、辣椒、西瓜等系列農副產品,以包產包銷的方式,實現資源合理利用、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6000余元。2020年,王坑村人均收入超1.7萬元,村內14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均超過1萬元;年村財收入達13.2萬元,實現逐年增長。
王坑村農業發展只是泰寧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泰寧縣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牛鼻子。今年,縣農業農村局將深入實施“一縣一業”方案、“泰寧大米”全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全力打造“泰寧巖茶”、“泰寧大米”、金湖烏鳳雞三個特色全產業鏈,推進創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同時,編制《泰寧縣現代農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持續打造鐵皮石斛、游漿豆腐、筍竹產業、黑籽小籽花生、油茶、錐栗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大力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建好基地、開拓市場、延伸產業。
“三農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求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一‘牛鼻子’,我縣將在持續提升‘五個一’特色現代化農業和‘一鄉一品’的基礎上,著力在引進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特色種養加工項目上發力,形成全產業鏈,以產業發展推動帶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民都能夠參與,多得利。”泰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秀琦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 三明將樂:執行期間申請人去世 法官“執行到底”2021-04-14
- 三明寧化:嚴標準鑒評 薏米品種“添新”2021-04-14
- 三明:愛心敲敲門 溫暖送上門2021-04-14
- 三明永安:古鎮貢川“新農人”2021-04-12
- 注意啦!本周三,三明永安這一路段將實施交通管制2021-04-12
- 三明泰寧:全面推進“健康泰寧”建設2021-04-12
- 三明沙縣:這兩名男子剛刑滿釋放又犯案了……2021-04-12
- 福建省青年志愿者“走進社區 走進鄉村 走進基層”服務實踐基地落地泰寧2021-04-12
- 三明探索建立“兩統籌、兩統管” 著力破解農村“有新房無新村”2021-04-12
- 三明:網友建議淘金山景區免費開放 部門回應管理成本高2021-04-09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愛心敲敲門 溫暖送上門2021-04-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