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來(前)教授孩子們練習俞家棍。 賴全平 攝
近日,記者走進寧化縣安樂鎮俞坊村,只見該村體健武術館內,教練俞長輝正帶領著20多名孩子整齊列隊,一板一眼地舞動著手中的俞家棍,喊聲清脆洪亮,動作整齊劃一,引得過往村民駐足觀賞。
俞家棍發祥于泉州市洛江區河市一帶,為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所創,至今在海內外影響深遠。2011年底,俞家棍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弘揚習武傳統,發展武術文化,近年來,俞坊村開展武術培訓班,成立體健武術館,活態傳承俞家棍,讓青少年在強身健體、磨煉意志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瀕臨失傳
俞坊村建于1131年,距離寧化縣城30公里,現有村民265戶900多人,是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俞坊村自古崇文尚武,歷代考取功名者超過120名,被譽為“桅桿赫赫俞坊村”。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俞家先祖俞學天高中癸丑科武進士,成為清代寧化縣唯一的武進士。俞坊村進士坊始建于清乾隆癸未年(1763年),大門前至今還豎有兩對石桅,見證著當年的榮耀與歲月的滄桑。
“受到武進士影響,村民祖祖輩輩習武,會耍俞家棍,后來習武之風慢慢消失,瀕臨失傳。”俞坊村體健武術館館長俞長輝說。2019年12月,俞坊村成立體健武術館(俞家棍傳習所),并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俞家棍)代表性傳承人蘇德來授課,組織村民集中練習俞家棍,努力將中華傳統武術不斷發揚光大。
強身健體
跟著蘇德來習武的俞長輝,現已考取體適能教練證。組織孩子們習武,講述民族英雄俞大猷創立俞家棍的故事,是他每周樂在其中之事。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俞坊村體健武術館20多名孩子就會聚在一起習武,他們的年齡從7周歲至18周歲不等,武術讓他們變得更加專注和自律。
練武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練習俞家棍要苦練站樁、劈腿、壓腿、踢腿,從手型、指法、肘法、步法等入手,每一步都要穩扎穩打,力求練好。練壓腿劈腿、耍槍弄棒、舞刀練劍,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有的孩子受不了苦,就沒能堅持下來。
聊起孩子們的表現,俞長輝如數家珍:12歲的俞子諾,從10歲開始學拳術和刀、槍、棍等兵器耍法,臂力、腳力遠勝同齡人,手腳十分靈活;今年初一的俞金鳳,每個周末都會回到俞坊村習武,習武后的她跑步不再氣喘吁吁了,身體更強壯了,學習效率更高了……他感慨道,能堅持下來的孩子變化很大,一改嬌生慣養、自由散漫的毛病,更加能吃苦了,團隊意識也更強了。
傳承精神
俞坊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坐落在俞坊村中心,是當地政府打造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現已修繕一新。孩子們習武之余,也常在此接受紅色文化教育。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武術精神。今年5月,寧化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安樂中心學校分別授予俞坊村體健武術館“少體校青少年武術訓練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訓練基地”牌匾。“我們將依托訓練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培養武術人才,弘揚中華傳統武術。”寧化少體校校長張仲良表示,以俞家棍為抓手,有利于培養孩子們愛國愛鄉的情感。
俞長輝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培養。習武要從娃娃抓起,弘揚俞坊村的習武傳統和文化,激發他們熱愛中國武術、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從而走出大山,走向精彩的人生舞臺。
責任編輯:趙睿
- 寧化:惠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2021-07-19
- 寧化積極打造硅膠產業基地:從一家企業到一個產業2021-06-16
- 武警福建省總隊“情系八閩·永葆初心”主題宣傳活動在寧化啟動2021-06-09
- 三明寧化:民警進社區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活動2021-04-14
- 寧化縣舉辦第一屆薏米品質鑒評會2021-04-12
- 寧化木活字:將這項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傳承下去2021-01-12
- 寧化濟村鄉脫貧故事:一塊塊豆腐,撐起了脫貧致富夢2020-12-17
- 寧化武層村:唱響鄉村振興“三重奏”2020-12-09
- 寧化:三“兩”“稱”干部 對干部選拔考察舉措再細化2020-11-23
- 騰訊追夢計劃攜手省盲人協會助力寧化鄉村振興2020-11-1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市召開滬閩紅色教育主題活動暨滬閩(三明2021-08-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