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圖為在泰寧縣上青鄉崇際村口廣場,孩子們快樂玩耍。張武軍 攝
1984年6月,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會議在三明召開。(資料圖片)
1981年,三明組織市民群眾上街治理“臟亂差”。(資料圖片)
市民在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展覽館參觀。 賴楨輝 攝
在位于三明城市北部的沙溪河畔,坐落著全國設立最早的精神文明建設專題館,1986年開放以來,一直是當地群眾和外地游客了解全國和三明精神文明建設歷程的重要窗口。為適應新時代新發展需要,三明市于去年投資近1200萬元對展覽館進行提升改造。
今年,中央宣傳部新命名1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僅有3處,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展覽館位列其中。
40多年來,三明市高度重視和堅持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成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典范和旗幟。廣大三明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聚焦“滿意在三明”主題,堅持和發展“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的做法,不斷增創新優勢、創造新經驗,使“全國文明城市”品牌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五講四美三熱愛”讓“大工地”獲得新生
改革開放后,黨中央明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開端,要從“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說起。1981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通知》,確定每年3月為“全民文明禮貌月”,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
地處我省山區的三明市對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尤為迫切。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我省選擇在三明進行重工業基地建設。1958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十萬建設大軍來到三明,他們奮戰在沙溪河畔,相繼建起了三明鋼鐵廠、三明化工廠、三明重機廠等80多家企業。三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了一個飛躍。
然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三明整個城市就像個“大工地”,加之建設大軍既有央屬又有省屬還有地屬,成分復雜、習慣各異,管理難度大,出現了工業污染嚴重等“臟、亂、差”問題,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宜居環境迫在眉睫。
三明市委文明辦副主任涂進萬告訴記者,破題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出行難、住房難、看病難等“八大難”開始。
三明不少市民還記得當年“一篇作文”的故事。1981年1月5日,一名初二學生給當時的三明市委書記寄去一篇名為《等車》的作文,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三明市區公交車少、車輛到站不停、乘客上車搶座等情況。
三明市委、市政府了解情況后,大力推進市區公交改革。投入一批公交車,每輛公交車安排4名精神文明宣傳員,輪流跟車,除了報站名之外,還勸導群眾排隊上車、遵守秩序。這一系列的舉措讓三明的城市公交運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群眾乘車難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三明將開展“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作為推動“五講四美三熱愛”的重要抓手,大搞城市綠化美化,推行“門前三包”整治環境衛生,加強對交通秩序、集貿市場、建筑工地的管理,治理“臟、亂、差”,同時倡導文明行為,持續提高服務質量。“路不平、燈不明、溝不通”等民生難題一個個被破解。人人參與,全民動手,市容環境發生了驚人變化。據記載,僅1982年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期間,全市共出動1159輛機動車、16.86萬人次,拆除違章搭蓋1823間,搬走房前屋后煤堆643處,消滅衛生死角83處,新植樹木43萬株。
三明市民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由此得到了顯著改善。曾經的“工地城”開始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精神文明、環境優美”的新型文明城市邁進。
1984年6月,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在三明市召開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掀起了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新的高潮。
這是第一次全國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也奠定了三明作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發祥地之一的歷史地位。
1985年5月,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市全省唯一的1984年度“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人民群眾滿不滿意”是最高標準
對于三明市三元區富興堡街道東霞社區來說,“八大難”解決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臨近傍晚,走進東霞社區,只見這里道路寬敞,環境整潔,智能垃圾分類投放點合理分布。廣場上,老人們在唱歌跳舞;“四點半學校”里,志愿者在輔導孩子們做功課。
如今來看,東霞社區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老舊小區,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它是三明市第一個按規劃連片建設的新式社區。
老住戶李聚閩回憶說,當時一大批工業企業云集三元區,人員來自天南地北,這些企業決定一起共同建設一個住宅區。住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公共區域“臟、亂、差”沒人管、公益事業互相推諉扯皮、矛盾糾紛沒人牽頭解決。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86年,富興堡街道牽頭成立了“區域性精神文明共建委員會”,成立辦公室、工作協調小組等,制定共建章程、制度和規劃,率先開展區域共建實踐。
思想工作聯做,共育“四有新人”;科學文化聯教,共同提高素質;社會治安聯防,共創安全環境;公益事業聯辦,共建服務設施;環境建設聯建,共建優美環境;經濟工作聯抓,共圖區域繁榮。“六聯六建”探索,讓“轄區內的事情由轄區單位商量著辦”成為可能,很多問題因此迎刃而解。東霞社區從此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家庭”。
此后,三明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廣以“六聯六建”為主要內容的共建文明區域活動,推動形成共建共享的文明創建氛圍。1993年11月,中央宣傳部在三明市召開全國文明辦主任座談會,充分肯定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的創建經驗。
30多年過去,一些企業改制或關停,東霞社區一度顯露“老態”。社區黨總支書記葉淑芳告訴記者,前幾年三明實施“城市雙修”,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當時社區人員滿心歡喜地拿著外立面改造方案征求意見,然而,大家都投了反對票。
資金有限,要看得見的“面子”還是要看不見的“里子”?街道最終還是決定把錢用在管線改造上。
房子雖然外觀依舊,但脫胎換骨的小區讓大家都很滿意,很多人主動拆除了雜物間,為公共區域建設讓路。
“在東霞,意見有人聽,困難有人管,事情商量著辦。小區雖舊卻整潔,鄰里和諧,住得舒心。”街道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共建共享的內涵不斷豐富,但“人民群眾滿不滿意”是精神文明建設唯一不變的標準。
責任編輯:趙睿
- 三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舉辦2021-09-17
- 深化場村合作 三明發行林票面積超11萬畝2021-09-15
- 三明:全力推進落實“辦實事”項目2021-09-15
- 三明:項目落地開花 產業強筋健骨2021-09-14
- 三明:聚焦民生重點領域 辦實事成果亮點紛呈2021-09-09
- 三明市沙縣區“新型郵政+電商物流”榜上有名2021-09-08
- 三明醫改不止步 異地就醫更省心2021-09-08
- 三明:全力以赴大招商 千方百計招好商2021-09-03
- 三明:項目落地“骨頭長肉”2021-08-30
- 科技加持,三明崛起氟新材料產業2021-08-2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舉辦2021-09-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