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黨代會報告摘要】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優化省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冬日時節,沿著蜿蜒的山路,從三明市區驅車半小時來到三元區中村鄉,到處可見竹農的笑臉。
“今年冬筍價格很好,最近每公斤超過16元,有的竹農一天能挖100公斤。”剛剛下鄉調研回來的中村鄉黨委書記龔?說,過去,筍竹這一富民產業卻是鄉里最大的“污染源”,也是鄉黨委政府“最頭疼的事”。
這要從中村鄉特殊的區位說起。中村是三明市區近40萬群眾的飲用水源之一——東牙溪水庫所在地,每天要向市區輸送生活用水超10萬噸。1996年,東牙溪水庫列入市級保護,全鄉18個村有16個劃入水源保護區。2018年,保護區內最后一家歷史遺留無直接污染的養鰻場關停拆除后,中村鄉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煙”鄉鎮。
中村是水源地,更是竹鄉。漫步其間,古樹參天,竹林搖曳。25萬畝山林有17萬畝是竹林。在關停工業企業及畜牧養殖業后,筍竹成為主導產業,收入占比在八成以上。“筍竹產業春冬兩季的筍是大頭,其中,又以春季的筍干為主,超3000個筍干加工作坊遍布全鄉各個角落。”
然而,筍竹養人,卻難養水。
“制作筍干需要脫水,筍水有機污染及氮磷含量高,村民水煮、漂洗后的筍水不加處理就直接排到田間地頭,如果土地吸收少,剩余部分直接進入水源,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中村鄉村鎮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明釗說,據測算,加工1噸筍干需排放煮筍、漂洗和壓榨廢水9噸左右。
不合理的生產方式,讓筍竹生產與水源地保護矛盾日增。
2015年當地雨水偏少,7月的一天,庫區水暴發小規模藻類,水質抽檢顯示水中氮、磷含量超標。幸好排入量較小,未影響飲用水安全。
2016年起,鄉里實施高濃度煮筍水收集轉運工作。由各村筍水收集員將制筍作坊產生的高濃度筍水收集轉運至筍水過渡池,再由區環衛配合將筍水過渡池中的制筍廢水轉運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消納處理。
“筍水收集轉運雖然可以直接減少東牙溪飲用水源污染負荷,有效減緩水庫富營養化趨勢,但這種方法僅能收集路邊、河邊區域較為集中的制筍作坊,剩余制筍作坊較分散,人工收集難度大。”陳明釗說。
治標也要治本。2017年,三元區開始探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策劃實施一批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
煮筍環節,變“水煮”為“蒸汽煮”。“全村327個筍廠,過去筍水都是隨處排放,去年,在政府的推廣引導下,村里30多戶林農將水煮鍋改成了蒸汽煮鍋,每口鍋可得2000元補貼。”中村鄉居陽村黨支部書記羅坦遷說,蒸汽煮鍋的投用,不僅減少了筍水排放,而且筍干制作時間也省了一半。去年未將水煮鍋改制成蒸汽煮鍋的林農,今年都想要改造。
毛竹林贖買引導竹農轉產。“村里共有竹林3000多畝,過去村民想出去創業或務工,又放心不下家里的竹山。”中村鄉米洋村林農陳勇世說,“去年,政府把東牙溪流域一重山毛竹林贖買列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以6000元每畝的價格贖買了村里三分之一的竹山,林農都非常支持。”
2020年—2021年度,東牙溪水庫Ⅰ~Ⅱ類水質比例為100%,提前實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到2025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的目標。
“三明是福建的重要‘水塔’,中村鄉是三明市區的重要‘水塔’,我們有義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龔?說,下一步,中村鄉將不斷強化上游保護優先的意識,探索多渠道系統治理之路,同時挖掘生態良好、歷史文化豐富的資源優勢,打造“水源福地”品牌,做大綠色經濟、文旅經濟,更好地實現竹山養人也養水的有機統一。
記者感言>>>
綠色產業要有綠色的生產方式,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對于關系幾十萬人飲水的水源保護地中村鄉,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要求更高,也更迫切。從筍水收集轉運的治標之舉,到蒸汽煮筍新技術的推廣,再到毛竹林贖買的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正不斷深入人心,當地干部群眾也正努力將這一理念外化于行。
本報記者 方煒杭 徐文錦 通訊員 楊穎 莊萬強
責任編輯:趙睿
- 奮力建設“一區六城”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專訪三明市委書記余紅勝2021-12-28
- 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落地三明2021-12-24
- 三明市與省屬企業項目對接會舉行2021-12-22
- 干勁十足“海螺”加速落地尤溪2021-12-20
- 三明:有力解決殘疾人輔具適配服務不暢問題2021-12-10
-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啟動58個重點項目2021-12-09
- 三明給超1000公里國省干線公路上保險2021-12-01
- 三明:惠民醫改再出發2021-11-29
- 羅東川參加三明市代表團審議?2021-11-27
- 保護利用 古老萬壽巖迎來“新生”2021-11-23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 泰寧依托數字化管理平臺 讓鄉村慢病不“慢
- 奮力建設“一區六城”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 永安:“居民夜談會”里辦實“百姓事”
- 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落地三明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關注海峽網微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