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村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轄8個村民小組,254戶1106人,黨員55名,土地總面積4216畝。半山村從2015年成立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開始探索“村社合一”改革路子,2018年起正式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幾年來的不斷探索、深化、完善,圍繞“確權、活權、用權”,形成具有半山特色的“334”改革模式,并在全縣推廣,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2年4月,《尤溪縣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助推鄉村振興》被《八閩快訊》《三明市重點改革攻堅戰役工作簡報》刊發。
半山全景圖
一、完善確權“三項制度”,讓集體成員吃上“定心丸”。
一是完善清產核資制度。實行“九步工作法”開展全面清產核資,全縣共清查核實賬面資產28.57億元,集體資源性資產總面積391萬畝。其中:半山村清查賬面資產2393.71萬元。
二是完善成員界定制度。統籌考慮戶籍關系、土地承包關系和集體經濟組織利益關系等因素,全縣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9.37萬戶38.99萬人,其中:半山村294戶1493人。
三是完善折股量化制度。實行“量入而出、按股分紅、保障公平”分配原則,優先保障村委會及集體經濟組織運行費用。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并頒發股權證。比如,半山村按戶發放股權證294本。
發放股權證
二、創新活權“三種模式”,讓集體資產變成“活資本”。
一是創新耕地整村托管模式。實行統一委托流轉、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收益分配,全縣流轉耕地14.92萬畝,帶動農戶1.5萬余戶,累計增收1.8億元以上。其中:半山村探索整村“確權確股不確地”方式,通過“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先后引進草莓、西紅柿等項目,流轉耕地281畝,累計增收14.2萬元。
流轉土地種植西紅柿
二是創新股份合作造林模式。推行“均權不分山、均利不分林”模式,村集體以林地所有權入股、村民以資金入股進行合作造林,全縣合作造林面積4.5萬畝,參與村民5.1萬人。
三是創新閑置宅基地利用模式。實行“法定面積、一戶一宅、建新拆舊”,出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兩閑”改革試點村29個,采取租賃、入股、自營等形式,推進民宿、休閑農業等鄉村產業發展。比如,半山村投資500萬元整合修繕15座特色古民居,引入專業團隊打造精品民宿、新知青藝術公社等經營示范點。
望桂民宿
新知青藝術公社
三、優化用權“四個機制”,讓集體經濟成為“聚寶盆”。
一是優化合作經營機制。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經營方式,比如,半山村實行“股份經濟合作社+半月島合作社”運營模式,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2021年半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7.9萬元。
合作社出租憨實餐館
二是優化項目帶動機制。2021年來,全縣重點實施“1366”特色現代農業提升工程,投資4.77億元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實施,實現特色現代農業產值超200億元。投資3941萬元實施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52個,以項目實施帶動產業發展。比如,半山村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5704萬元實施區域防洪堤、半山大橋、農特產品集散中心、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及環境整治等43個重點項目,通過項目帶動發展集體經濟。
半山大橋及防洪堤
三是優化金融扶持機制。推行“黨建+金融”工作機制,與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簽訂《農村金融黨建共建協議》,為創業農民通過質押股權證辦理金融貸款,2021年來全縣授信500余萬元。尤溪農信聯社結合實際,創新推出福菌貸、福農e貸等8個惠農特色專項金融產品,服務“三農”資金需求,2021年來全縣累計授信350余萬元。目前正在半山村開展“福股貸”股權質押貸款試點。
四是優化“跨村聯建”機制。創新組織聯合、基礎聯建、產業聯營、民生聯動的“四聯”機制,推行“聯建黨組織+聯合社+村民”“黨建聯盟+龍頭企業+村民”等模式,促進各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全縣共成立跨村聯建聯盟黨組織28個,覆蓋116個基層黨組織。其中:半山村通過“跨村聯建”成立通汶聯村黨委,發揮半山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將附近的汶潭村、通演村納入區域旅游規劃,融合發展精品旅游項目,近五年來累計接待游客140余萬人次,22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特色竹排產業
(尤溪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趙睿
- 尤溪縣半山村的“全民小康”三步曲2020-08-10
- 福建:底清賬明,“紅本本”變“紅票票”2020-06-09
- 龍巖永定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初顯2020-06-08
- 龍海:啟動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8-11-23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做足加法,體育消費駛入“快車道”2022-04-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