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三明市培育創建的建寧蓮子科技小院入選中國農技協、省科協第四批科技小院,這將進一步促進建蓮產業提質升級,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突破育種關
眼下,正值采收蓮子的時節。
清晨5點,建寧縣濉溪鎮大源村村民朱速忠戴上手套,一腳踏進及膝深的水田,麻利地將新鮮蓮蓬折下,放入腰間的竹簍。這里是建寧縣具有代表性的蓮子產地,也是當地龍頭企業文鑫蓮業的原料基地。
建寧縣種蓮歷史悠久。《建寧縣志》記載,五代十國時期,金鐃山報國寺前已有白蓮池。至清代,建寧白蓮已聞名遐邇。尤以產于西門外池的建蓮為蓮之上品。
蓮農熊莉莉家從爺爺輩起就開始種蓮,荷風蓮香是她小時候最熟悉的味道。“蓮子對時間和溫度都很敏感。”熊莉莉說,夏季炎熱,水分容易蒸發,新鮮蓮子必須當天采收、曬干。
在熊莉莉的記憶中,兒時爺爺家只有4畝地種蓮,那時建蓮名氣大,種植規模卻不大。20世紀80年代,隨著技術改良,建寧鄉村興起種蓮熱。
建蓮品種退化隨之而來,導致產量低效益差。1993年,由建寧縣農業局牽頭,成立蓮籽科學研究所(簡稱“蓮科所”),進行建蓮科技研究與推廣,從福建農學院畢業的魏英輝調入蓮科所。
蓮科所以雜交育種為主要手段,先后大量引進親本,開展雜交試驗。親本篩選、單株培育、品比試驗、多點區試、生產示范……魏英輝與團隊毫不懈怠,反復嘗試每個步驟。終于,在2003年育成第一個高產優質子蓮新品種“建選17號”,至2007年累計推廣12萬畝,增產通心白蓮3600多噸,如今成為全國子蓮產區主栽品種,推廣面積數百萬畝。
魏英輝和團隊繼續挺進,2011年、2016年先后育成粒大圓潤的新品種“建選35號”“建選31號”。“老品種一畝只能產幾十斤,新品種一畝最多能產200斤蓮子,而且品質好、抗病性強,很快就在蓮農中推開了。”現任蓮科所所長魏英輝說。
良種更需良法。在育種之外,蓮科所注重研究和推廣優質高效的栽培技術和初加工新技術。“我們推廣合理稀植調節盛花期、研制蓮專肥、蓮田冬播紫云英、人工放蜂以及煙蓮輪作等種養模式,讓種蓮效益更好。”魏英輝欣慰地說。
擦亮“金招牌”
閩江源頭滋養出建蓮粒大圓潤、久煮不散的獨特品質,也孕育出文鑫、綠田等涉蓮龍頭企業。
文鑫蓮業創始人帥金高是里心鎮蘆田村人,家中世代種蓮。1985年,他開始走村串戶收購蓮子對外銷售。然而,小打小鬧販賣建蓮終難成氣候,帥金高決心走出大山尋找合作伙伴。1993年,福建文鑫蓮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從事建蓮出口與系列產品的開發生產,先后在20多個城市建立經銷網絡。
然而,同行競品卻帶來了不小沖擊。數據顯示,江西種植“贛蓮”50多萬畝,湖南湖北種蓮面積超過江西,而建寧種植面積只有近5萬畝。建蓮雖勝在品質好,但市場上常出現真假摻雜銷售的情況。“外地蓮子供應充足、成本也更低,魚目混珠的做法損害了建蓮的品牌價值。”魏英輝痛心地說。
為此,建寧縣制定建蓮標準體系,加快打造公共品牌。魏英輝帶領蓮科所參與其中。
在蓮科所和龍頭企業的努力下,《建蓮栽培技術規范》《建蓮加工技術規范》《地理標志產品建蓮》等國家和地方標準先后出臺。2021年,由建蓮產業協會牽頭的《建寧蓮子》團體標準發布實施,完善了從種藕選用到種植、施肥、加工等一整套技術標準規程,高門檻的建蓮標準逐步規范了市場。
品牌建設也步入正軌。建寧打造包含蓮子在內的“建寧五子”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外出展銷、組建縣屬國有企業收購蓮子等方式,防止惡性競爭,保障蓮農收益。建寧縣還深挖蓮文化內涵,建設中國建蓮文化館,編纂建蓮文化專著,全力擦亮建蓮“金字招牌”。2006年和2010年,“建寧通心白蓮”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2021年,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是其中唯一的蓮子產品。
“蓮”接上下游
置身于濉溪鎮謝馬蘇梯田蓮海,荷花怒放,宛如仙境。7月16日,第七屆“為荷而來”中國建蓮文化旅游節在此舉行。
當天舉行的農產品展銷會上,臻蓮汁、黃精荷葉茶、銀耳藕羹、蓮子糊、蓮子紅棗藕粉等40多種蓮子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游客紛紛掏出手機掃碼下單。
荷花全身都是寶。經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檢測,建蓮蛋白質含量達19.56%,富含17種氨基酸。從用干蓮加工蓮子糊、用蓮藕加工中老年藕粉,到生產蓮芯含片,再到從荷葉提取黃酮苷生產速溶茶……25家蓮業公司也“為荷而來”,用科技力量將荷花“吃干榨凈”。
半畝方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黑馬”。“現代人關注飲食健康,藥食同源產品市場廣闊。”公司副總經理吳晶晶介紹,公司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將中醫配伍理念融入蓮子產品研發,推出蓮子汁、餐粉、餐奶、酸奶塊等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系列產品。
美食經濟成為新增長點。去年底,三明市推出“一縣一全宴”,建寧別具匠心開發“全蓮宴”,蜜汁貢蓮、蓮鄉惜玉等多道“蓮”主題菜品豐富了味蕾與視覺的雙重享受,深受游客青睞。
去年,建蓮全產業鏈產值達24.2億元,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超1億元。建蓮產業發展向好的背后離不開當地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近年來建寧縣先后出臺種植補助、購機補貼、種蓮大村獎勵等扶持措施,讓建蓮鋪就百姓致富路。
責任編輯:趙睿
- “一縣一周”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三明專場在福州舉辦2022-08-29
-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張遠赴三明市調研2022-08-25
- 三明啟動全市國省干線安全隱患綜合整治提升工作2022-08-23
- [閩山閩水物華新·非凡十年]實干為先,老區三明面貌新2022-08-22
- 三明尤溪萬達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如火如荼2022-08-17
- 三明:直擊野外駐訓暨綜合救援技能比武現場2022-08-11
- 三明:守好糧倉 扛穩糧袋2022-08-10
- 三明:守好糧倉 扛穩糧袋2022-08-10
- 三明:“做兩頭歇中間” 錯時施工避酷暑2022-08-05
- 三明探索“一五六模式” 以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2022-08-04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永安市貢川古鎮:活用古建筑 發掘好風景2022-08-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