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縣區2021年3月初啟動林長制工作以來,以持續優化提升林長制管理體制機制為抓手,研究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一年多來,已全面建立覆蓋全區域的區、鄉、村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設立區級林長4名、鄉級林長149名、村級林長340名,并明確各級林長責任區域,落實林地分級管理全覆蓋,全區林長制工作從“建立”向“見效”轉變,助力生態沙縣建設。
“林長+司法”
為生態沙縣建設插上“法治翅膀”
堅持依法依規治理,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沙縣區于2022年3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區級林長制指揮中心,將林政、資源、野動、執法、防火等整合到林長制指揮中心合署辦公,同時設立林長辦專職人員,實行聯動管理模式,為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探索建立林長責任區域“一林一警”工作機制,區林業局與三明市公安局沙縣分局就“一林一警”工作機制的組織體系、工作職責、工作機制進行多次磋商探討,創新建立公安機關與林業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設立“林長+警長”制工作聯絡室,三明市公安局沙縣分局森林警察大隊派駐1~2人到區林長制指揮中心與林業行政執法大隊聯合辦公,同時對聯合出警、協同辦案做出明確規定,以解決森林公安轉隸后林業執法力量薄弱、林業執法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林長+警長”制工作聯絡室是在繼2021年建立“林長+法院院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之后的進一步探索,是對沙縣區林長制司法護航體系建設的進一步完善,為建設綠色生態文明沙縣,實現“林長治”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林長+平臺”
為生態沙縣建設插上“智慧翅膀”
沙縣區以林長制指揮中心為依托,全面啟用福建省林長制智慧平臺,平臺由PC端管控平臺、手機端APP、展示大屏三部分組成,在全區共設置林區網格153個,林長493名,護林員157名,實現全區護林員網格化管理和統一調度。目前,平臺開發應用的僅有森林防火網格化巡護系統和承諾制林木采伐網上申報系統。下一步,沙縣區將林長制智慧平臺接入區智慧治理服務中心平臺,同時將開發全自動無人值守的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實現“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林業智慧平臺管理,創建林業資源數字化入庫、林地立體化感知、林長網格化管理、事件閉環化處置、責任明確化落實的林長制管理新模式,為各級林長辦開展防范森林火災、防治有害生物、整治亂砍濫伐、防控野豬危害、提升國土綠化、保護林草濕地資源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為生態沙縣建設插上了信息化、智慧化的“翅膀”。
“林長+改革”
為生態沙縣建設插上“創新翅膀”
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創新引領、先試先行”的原則,以林長制工作助推深化林改工作。為破解砍樹難的問題,沙縣區在推進承諾制林木采伐審批工作中,充分利用林長制工作平臺,建立村級林長和林業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讓數據多跑路、林農少跑腿,實現規范管理、惠農便民。截至目前,全區已辦理50份,蓄積量513立方米。為破解林權登記遇到的問題,發揮林長在林權糾紛調處方面的作用,抓好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清理規范工作。推動林權登記規范化,實行林權“三權分置”登記,累計發放林地經營權證1058宗11.2萬畝。為破解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問題,通過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引導村集體、林農與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開展“四共一體”專業化合作聯營,擴大林票制發規模,積極配合推進林票交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林票市場化交易。深化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創新,創建省級林下經濟重點縣,新建林下種植示范基地4250畝,積極爭創沙縣尋味俞邦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全區實現森林康養營業額1.06億元。為破解森林資源管護問題,發揮區、鄉、村三級林長作用,推廣“一帶三”模式,提升林業執法力量,推廣“四化”管理,提升專業或半專業護林隊伍力量。提升“一站式”服務,實現標準化林業站全覆蓋,提升基層林業站力量。
(吳健成)
責任編輯:趙睿
- 沙縣:用風險普查數據助力防災減災工作2022-10-01
- 全國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在閩落地2022-09-16
- 平潭推進海洋生態修復,發展海洋經濟2022-09-12
- 會“呼吸”的公園——探訪馬尾區首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2022-09-07
- 中信銀行“e生態”全方位賦能以“客戶更優體驗”為核心貫穿生態金融服務2022-09-07
- 福建民企構建“農業+”發展新模式2022-09-06
- 鯤鵬應用創新大賽2022北京區域賽落下帷幕2022-09-06
- 十年間福州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2022-09-06
- 金融“貸”動國民小吃香飄滿神州2022-09-05
- 金融項目讓羅源灘涂獲“新生”2022-08-26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報名開啟!2022年福建省公開水域游泳賽暨泰寧2022-10-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