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將樂縣持續推進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背景下,大膽實踐與探索,啟動學生“自主管理”新局面,打造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升級版。從全省率先實施“食宿改善工程”到探索“學生幸福成長工程”,如今又試行學生“自主管理”新模式,無論是“被動關愛”還是“主動服務”,目標都是為了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2023年3月4日,《福建日報》視界版整版報道將樂縣學生幸福成長提升工程,點贊我縣讓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管理”教育改革新模式。
一、精準規劃,構建自主管理模式。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高標準,推動我縣教育改革工作邁上新臺階。縣教育局堅持政府主導、聯合各方力量,找準目標定位,統籌謀劃全局,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按照“讓每一名留守兒童都有一項面向全體同學的工作,使每一名留守兒童都由被管理者變為管理者”的設計思路,提供給每個留守兒童參與管理的機會,實現學生自理、自治,探索出留守兒童自主管理主動服務“1235”的德育新模式,促使留守兒童實現從“被動管理”到“自主管理”,從“被動關愛”到“主動服務”質的飛躍。二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將樂縣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教育、財政、民政、法院、公安、婦聯等部門和各鄉鎮為成員單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工作開展情況,截止目前召開推進會10余次,保障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作不斷推進。三是加強投入保障。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對自主管理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建設,對原有學生活動場所進行升級改造,建設學生代表室、自主學生管理辦公室、閱讀沙龍室、微心愿銀行、少年模擬法庭等場所,為留守兒童順利開展自主管理工作提供場所。
二、精準施策,完善自主管理體系。構建留守兒童自主管理體系,組建完善各類學生組織,按職責開展自主管理工作。縣教育局指導制定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學生會(自管會)干部競聘》《留守兒童工作自主管理情況匯報》《留守兒童安全管理》等十余項規章制度,體衛藝、思政、辦公室、中初教等多股室協作,上下聯動,全力推進“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程建設。一是成立自主管理工作指導小組。成員由縣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各學校組成聯合指導小組,指導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工作的運行。由留守兒童自主建立不同規模、功能完善、任務明確、職責清晰的各類學生組織,參與管理學校相關規則、制度和計劃的制定,學生行為管理,學生各類活動。二是成立兩支管理隊伍。圍繞教育改革工作,充分利用鄉鎮學校到城區學校托管共育內容,每所學校組建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指導教師隊伍和留守兒童自主管理委員會(簡稱自管會)學生隊伍。自管會按照紀檢部、安全部、學習部等學校生活的幾個方面進行工作分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不同表現對應不同的積分,極大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主動性。三是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小組。學校組建學生代表室,增強服務意識,搭建校生溝通渠道,切實為學生辦實事,多渠道讓學生代表成為學生聯系的“樞紐帶”。通過學生代表搜集學生意見建議,實現問題集中反饋至相關部門解決。截止目前累計收到相關意見建議 90余條,累計解決80余條,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問題責任清單,落實到部門和責任人,切實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三、精準施力,搭建自主管理平臺。一是搭建學校平臺,做校園小主人。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重點做好5個方面小主人,即:品行小主人、學習小主人、健康小主人、審美小主人、勞動小主人。堅持與學科教學、活動開展、學校管理相融合,按照“能管盡管”的原則,在校園內為留守兒童提供校內自主管理場所。將班級、宿舍、食堂、圖書館、功能室、活動室等建成自主管理的陣地,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完成管理方案制定、職責分工、成果評價等工作事項。紀檢部、安全部、學習部等7個部門具體負責開展全程管理,并以積分的形式對班集體進行考評、獎勵。為激勵“5個小主人”的積極性,學校設立微心愿銀行,對留守兒童各方面表現情況給予加分或減分,評分每月進行統計。月底時,學生憑借積分到微心愿銀行兌換獎品。此外,在全體留守兒童中選舉出學生代表,組建學生代表室,履行對學校部分決策提出建議、意見的職權。通過上述特色鮮明的管理活動,豐富留守兒童成長體驗,增強自主創新實踐能力。二是轉換家庭平臺,當家庭小管家。在做好留守兒童校內自主管理的同時,積極拓展自主管理的時間和空間,向家庭延伸。深化家校共育機制,暢通學生參與家庭管理的渠道,積極開展家長學校、家委會、家訪等活動80余場次,將自主管理工作傳達到學生家庭,引導家長轉變“自主管理+自主勞動”家庭教育新理念,讓孩子參與決策,是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重要環節,動員家長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學會選擇,參與家庭事務決策。做到“5個一”:承擔一項家務勞動、策劃一次家庭出游、預算一月生活開支、負責一次食材采買、召開一場家庭會議。通過參與家庭管理,體會長輩的辛勞,營造良好家風,助力培養留守兒童貢獻社會的責任感。三是延伸社會平臺,擔社會小建設者。發揮學校資源優勢,組織留守兒童走出校園,面向機關單位、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豐富資源,開展“走進社會福利院”“掃好一條街”“護好一棵樹”等社會服務性活動,累計開展活動50余場次,一系列活動促進留守兒童熟悉政務和社會公共事務,強化留守兒童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精準施教,開展主動服務引導。一是部門聯動服務。將樂縣以教育為主,聯合公安、法院等成員單位主動開展“小手牽小手”“小手牽大手”等安全教育、法律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兒童,精準施教開展主動服務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自主服務身邊人,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二是自主學習服務。在留守兒童中開展“朋輩相助”活動,讓高年級或者成績更優異的孩子在校園輔導和幫助特殊兒童,通過留守兒童同輩之間的互幫互助,惠及兒童達210余名,讓他們的心靈同步得到健康成長。三是自主活動服務。學生會積極組織開展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通過留守兒童學管會組織開展晚會、匯報演出、田徑運動會、閱讀比賽、假期實踐小分隊等活動,截止目前累計開展活動90余次,培養留守兒童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主動聯系社區、福利院等,利用勞動實踐課、課外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服務社會的能力。
責任編輯:趙睿
- 有留守兒童為打游戲5天5夜不睡覺 手機沉迷催生鄉村新問題少年2023-02-28
- 福建將樂:云端啟航 共譜滬明合作新篇章2022-12-08
- 福建將樂:在綠水青山間推進生態文明教育2022-11-29
- 將樂縣召開“山水將樂”推介座談會(福州專場)2022-11-29
- 三明將樂:深化紅色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2022-11-23
- 夯實總校制辦學基礎,開創優質均衡發展新篇章——讓農村的孩子上家門口的好學校2022-11-15
-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創新機制構建優質普惠學前教育發展新格局2022-11-11
- 將樂縣教育系統組建師生宣講團 “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進校園2022-11-10
- 面向中外媒體,福建這樣宣介“無價之寶”2022-10-19
- 福建將樂“教改微作品大賽”收官 這50篇作品獲獎2022-10-17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新生兒“爆款”名字出爐!你家娃撞名了嗎2023-04-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