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吳振湖)聽農民樂隊演奏,住古民居改造的民宿,和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談天說地……15日晚,記者在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體驗到獨特而美好的鄉村夜生活。
半山村距尤溪縣城10公里。半山大橋建成前,只有一條土路連通外界。過去,村里沒人關心環境,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同時,打架斗毆、聚眾賭博也常見。村集體還欠債30多萬元。2015年,原空軍某雷達旅旅長林上斗退休回到半山村探親,家鄉的落后景象讓他“坐不住了”。2015年6月在村級組織換屆全票當選半山村黨支部書記后,林上斗帶領半山村從遭人嫌棄的“賭博村”“垃圾村”,變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
如今的半山村,村民安居樂業,還吸引不少游客、藝術家、高校師生慕名而來,共享美好鄉村生活。
弦動歌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晚上7點剛過,一棟古民居改建的“政治生活館”成為半山村最熱鬧的地方。
正堂前的空地上,紅色高腳塑料凳擺兩排,電子琴、手風琴、中阮、二胡、笛子的演奏者各居其位,主唱是五女兩男組成的中老年合唱隊,他們當晚的練習曲目是《十送紅軍》。配合老是在“第九送”與“第十送”之間出現問題,然后從頭“再送一遍”……一個多小時后,大家都對練習成果感到滿意,并特意調整隊形,拍下一段視頻準備發到他們的抖音賬號去。
拉二胡的肖方棟今年67歲,是現場年齡最大的樂手。以前,他晚飯后要么打牌,要么早早休息。“雖然愛好樂器,但當時沒人組織起來玩。”他指指身后正在排練的隊員和隔壁亮著燈的新知青藝社,“現在我們有組織、有場地、有‘村晚’等舞臺,新知青藝社里的專家也經常到周邊的書京堡等景點去演奏、拍視頻。唱歌不比打牌好?”肖方棟反問記者。
肖方棟所在的山汶潭農民樂隊,由半山、汶潭、經通、梅仙、南洋等5個村的村民自發組建。大多數時候,他們是農民、木工、摩托車維修員、光餅攤主、家庭主婦等;弦動歌起,他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很暢快”的人;在“村晚”、廟會、民間慶典的舞臺上,游客的鏡頭前,抖音短視頻里,他們是“有人看”“被關注”“有獲得感”的人。
2015年,汶潭村的林祥關牽頭提議舉辦汶潭村首屆春節聯歡晚會,樂隊初具雛形。2017年,以半山村為主導,通演村、汶潭村組建通汶聯村黨總支。2019年半山大橋通車,3個村子形成了6分鐘生活圈。“幾個村子黨組織通了、道路通了,人心也連通了。我們的樂隊有各村人參加,越來越壯大,現在有近20人。”隊長林祥關說,“2019年,阿斗(林上斗)書記撥給我們5萬元購買設備,并提供訓練場地,樂隊正式成立。現在,大家只要有空就聚起來吹拉彈唱一番。”
“早些年到半山來,聽到的是打牌賭博的鬧哄聲、吵架聲,哪像現在,歌聲樂聲河對岸都能聽到。”主唱之一的賴少燕55歲,是梅仙村人,以往常來半山村走親戚。排練這晚,她穿著鮮亮的紅色衣服來顯示她的心情和精神狀態。
夜生活精彩的村民的不只樂隊成員。“現在,村里很多人有唱唱跳跳的愛好,一到晚上,到處是音樂聲,很熱鬧。”一位村民說。
“要駐扎在這里、要生長在這里”
農民樂隊排練點隔壁,新知青藝社燈火未熄。這里聚集了一批來自天南海北、致力于“藝術點亮鄉村”的年輕人。他們當晚看電影的計劃被樂隊的熱情打消,也不生氣,隨即把計劃改為坐在院子里聊天。
這群年輕人的聚集要從三年前說起。2020年,二胡演奏家洪緯和青年舞蹈家周青被半山村的古民居和淳樸民風吸引,從杭州來到半山村,成立新知青藝社,開展影視、音樂、舞蹈等藝術創作。2021年,他們在半山村古民居拍攝制作的舞蹈視頻作品《風箏誤》,累計瀏覽量超2000萬次。
三年來,新知青藝社進一步豐富了當地村民的文娛生活。藝術創作之余,他們用新思想、新技能培養新型農民,為村民開展短視頻制作、抖音直播培訓,為農民樂隊提供專業指導。2021年“五一”期間,他們舉辦了連續5天的“靈秀半山”主題水上舞臺晚會,讓村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登上了同一個舞臺,也“引爆”了半山村,其間村民僅擺攤收入就達10多萬元。
三年來,新知青藝社在半山村和外面的年輕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以這個“年輕人在鄉村的第二家園”為支點,已有20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青年藝術家,陸續前來半山村開展藝術文明振興鄉村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常駐半山村的青年志愿者有10名。
近日,這里來了兩位新客。1999年出生的王哲宇請假從杭州趕來。他在直播間關注這群致力于“用藝術點亮鄉村”的年輕人很久了,要親眼看看他們真實的生活。剛剛完成畢業答辯的“00后”楊奕是第二次來,這回她打算留下做長期的志愿者。“沒想過具體要在這里待多久,但我一來就覺得,要駐扎在這里、要生長在這里。”這兩天,她已經學會了做奶茶,可以在藝社旁邊的奶茶店幫忙了。
三年來,這些外來的年輕人在半山村孩子們心中,掀起了一些深刻而長久的波紋。
聊天中,志愿者王浩冉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一個多月前村里孩子們為他和女友——同為新知青藝社志愿者的白小玲策劃籌備的“求婚儀式”:野花花瓣在草地上擺出心形和主角名字,粉紫色抹布做成捧花,暖黃燈串裝飾著綠樹,連求婚戒指都備好——一個粉紅色冰激凌筒形狀的塑料戒指。
周末,這里會開設美育課程,城里的小孩報名來學,村里小孩免費。“他們以前很少接觸美術。這一兩年下來,我們通過作品和顏料使用情況發現他們的色彩感有很大進步,畫里是鄉村孩子特有的野性和靈氣。”白小玲說。
每次有新面孔跟著常來常往的小伙伴過來,都會主動到志愿者們跟前做自我介紹。“他們現在非常有規矩。”老王說,“有時我們忙,他們就自己在一邊畫畫,畫完自覺讓物歸原位,也不會搞花桌子。城里小朋友來研學,他們還會幫忙帶隊、組織。”
“放心住,村里提倡‘三誠’文化”
和新知青藝社里的年輕人聊完,記者來到村口的望桂民宿。
民宿店長黃艷紅是河對岸汶潭村的女兒,在縣城有房,在半山村工作,過著“晚上住在城里,白天回村工作”的“反向務工”生活。“我能回來工作,還得感謝阿斗書記把半山村、汶潭村發展得很好。”黃艷紅說。
2015年6月,林上斗全票當選半山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以“黨建引領、文化鑄魂、機制創新”,帶領半山村從落后臟亂的“垃圾村”一步步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一個人改變不了一個村子。改變,靠的是黨組織,是文化、機制的力量。”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林上斗推薦了一批人品端正、才干服眾的黨員干部充實村領導班子,組建起一支“低得下頭、彎得下腰、動得了手”的先鋒模范隊伍。整治村里人居環境時,他號召黨員干部帶頭打掃衛生。到現在,他還保留著早上起床后先掃一遍半山大橋的習慣。近年來,村民大會、居民夜談會、十二生肖議事亭等制度和設施,也在半山村“兩委”的引領下真正發揮了“村里的事村民議”“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作用。
基層黨建的力量不只改變了半山村。2017年通汶聯村黨總支成立后,林上斗當選為通汶聯村黨總支書記、半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半山村、通演村、汶潭村開始攜手發展。如今,汶潭村實現貧困村脫貧摘帽,通演村順利通過省級美麗鄉村驗收。
2018年半山村望桂民宿開業后,黃艷紅受林上斗書記邀請來這里工作。一個月后,她就回了一份“禮”——在民宿空房間放上礦泉水、泡面和二維碼,半山村第一家“無人值守小鋪”開業了。現在,半山村已有8家“無人值守小鋪”,時鮮果蔬、零食品料、多肉盆栽……商品越來越多。
“你放心,民宿的商品不會因為是在景區就漲價;晚上一個人走夜路、住宿也安全;來旅游丟了東西,村里人撿到會想辦法還給你,不要答謝。為什么?阿斗書記提倡‘三誠’文化。”黃艷紅說。
“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林上斗認為這“三誠”是半山村引得來人、留得住人、辦得成事的關鍵。
黃艷紅管理的望桂民宿生意不錯,今年“五一”期間收入7000多元。這家民宿是半山村探索“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無產變有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耕地、宅基地、林地、古民居等資源的縮影。
望桂民宿由一座古民居改建,房主以老房子入股,按“房主占股30%,合作社占股70%”模式分配。“古民居多是祖屋,一棟老房子能和大半個村的人沾上關系,產權復雜,很難活化利用。”半山村村委會副主任林昭暉說。通過完善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折股量化3項制度完成確權,創新閑置宅基地利用模式,引導村民將閑置老宅流轉回村集體,通過“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實現經營權市場化運作……半山村的一棟棟古民居,正在制度改革中逐步煥發新生。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安溪龍涓農特產 香飄海交會2023-05-21
- 三明尤溪:退役軍人開展志愿服務 提升專業技能2023-05-18
- 尤溪縣梅仙鎮:在半山村,與藝術邂逅2023-05-09
- 根植“沃土” 創新“觸網”——在閩臺農用蘭花鋪就鄉村致富路2023-05-08
- 蔡尊彬:能為老百姓做點事情是無上的光榮2023-04-28
- 尤溪:千名“法律明白人”走萬家2023-04-23
- 三明尤溪:暖心“定制”做好退役軍人就業服務2023-04-18
- 福建省啟動“反邪教警示教育進鄉村”系列活動2023-04-17
- 福建南安:特色課堂點亮鄉村孩子“科技夢想”2023-03-31
- 省委書記周祖翼在三明尤溪縣三元區調研2023-03-29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城市更新,文旅力作——陽光媒體集團傾力打造2023-05-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